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族(拼音:zú)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古字形從㫃,從矢。表示以旗幟招集軍隊之意,本義是聚集,一説本義為箭頭。古代聚族而居,引申指家族、民族,又引申為品類、族眾等義。古時還可以作為行政單位使用。也指古代的一種酷刑,即滅族。古時又假借為蔟、、奏、湊、促、叢等。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YTTD [12] 
倉    頡
YSOOK [12] 
鄭    碼
SYMM [12] 
筆    順
點、橫、橫折鈎、撇、撇、橫、撇、橫、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2392) [1] 
平水韻
入聲一屋 [4] 
統一碼
65CF [12] 
四角號碼
0828₄
結    構
左右結構
筆畫數
11(部首4,部首外7)
異    體
㞺、𥎩、𥎼、𥏁、𥎽、𫞀
注音字母
ㄗㄨˊ
造字法
會意字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族是會意字,甲骨文由表示旗幟的“”(yǎn)和兩個表示箭的“矢”。這一形象有三種含義:
一指宗族。“族”的古文字是旗幟和箭的組合。古文字考釋認為,旗幟表示血緣組織,箭表示人羣的軍事性質。在上古時,一個家族或一個民族是經常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共同打獵、共同殺敵、共同生活,那時一個家族或一個氏族就是一個社會的基本生活單位,也是一個最基本的戰鬥單位,所以“族”指“家族”,即以血緣關係而形成的若干輩人的社會組織。
二指箭。“族”還是“鏃”的本字。旗幟之下匯聚了箭,而戰鬥本要用箭,所以有箭頭的意思。為了區別家族等常用義項,人們又在其前加上了“金”,從而孳乳出了新字“鏃”。
三指聚合。如上所述,一個家族或一個民族經常聚集在一起生活,因此“族”有“聚集”“聚合”之義。《説文解字》:“族,矢鋒也。束之族族也。”是指箭頭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也有“聚集”的含義。
金文中的“族”字(圖4-7),脱胎於其甲骨文字形,只是旗杆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旗下的箭頭也只剩下了一支,這可能是為了書寫方便。小篆(圖8)中的“族”字,已經完全沒有了原來的樣子,而變成了“㫃”和“矢”的組合。後世各種字體中的“族”字,皆據此發展而來。 [2]  [5]  [16] 
氏族本是具有血緣關係的人羣,由此很自然地引申出了種族、民族的概念。“種族”一般指的就是人種,它強調的是血統,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徵的人羣。“民族”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它更多強調的是歷史形成的文化認同。
後來“族”的含義範圍又有所擴大,如現代人説的“追星族”“打工族”等,它們並非一家一氏或一族的人,但是有共同的性質或愛好,也可以歸為一類,稱其為“族”,這個“族”就有了“同類”的意思。動物具有同一屬性的也可以稱為“族”,如能在動物園裏看見的“水族館”等就是這類。
在古書中,“族”除了和“類”同義以外,還表示舊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有罪,不僅全家會被處死,甚至母親、妻子家的人也會被殺死,也就是所謂“滅族”。 [16]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文言〉箭頭,後作“鏃”。
arrowhead
説文解字·㫃部》:族,矢鋒也。

家族,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形成的羣體。
clan;real
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趙樹理《孟祥英翻身》:牛、孟兩家都是大族,婚姻關係世代不斷。
同族;宗族;合族;皇族
指具有某種共性的事物或人。
species;
family
《尚書·堯典》:帝曰:“籲,咈哉!方命圮族。”
韓愈《師説》: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芳香族化合物語族;追星族;上班族
種族;民族。
nationality
《戰國策·秦策二》: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
漢·賈誼《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文言〉(筋骨)交錯聚結處。
knot
《莊子·養生主》: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化學元素的一種歸類。參看“元素週期表”。
family

動植物分類學中相當於亞羣或子羣,或在此之下,但經常次於亞科的單位;亦指不按分類學的自然羣。
tribe

貓族;玫瑰族
動詞
〈文言〉滅族,古代酷刑。一人有罪而把整個家族的人都殺死。

《尚書·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唐·杜牧《阿房宮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文言〉聚集。
gather;together
莊子·在宥》: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唐·黃滔《館娃宮賦》:“吳王乃波伍相,輦西施,珠翠族來,居玉堂而澒洞;笙簧擁出,登綺席以逶迤。”
族生;族居;族雲
形容詞
〈文言〉眾多。
multitudinous
《韓非子·喻老》: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
《莊子·養生主》:族庖月更刀,折也。

量詞
古代一種地方基層組織,以百家為一族。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zòu
名詞
〈文言〉通“奏”,節奏。

《荀子·非相》: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
《漢書·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雜五色使有文章。

còu
-
【太族】(tàicòu)也作“太蔟”。十二律中的律名。

《漢書·律曆志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

(參考資料:《古代漢語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㫃部】昨木切(zú)
矢鋒也。束之族族也。從㫃,從矢。 [9] 

説文解字注

“(族)矢鋒也”注:今字用鏃,古字用族。金部曰:鏃者、利也。則不以為矢族字矣。
“束之族族也”注:族族,聚皃。《毛傳》雲:五十矢為束。引申為凡族類之稱。
“從㫃。從矢”注:會意,㫃所以標眾,眾矢之所集,此説從㫃之意。㫃所以標眾者,亦謂旌旗所以屬人耳目。旌旗所在而矢鹹在焉,眾之意也,《韻會》《集韻》《類篇》皆引此。而衍一曰從三字,則不可解矣。昨木切。三部。 [10]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族;部外筆畫:7
古文:㞺、𥎩、𥎼、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昨木切,音鑿。《説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
《類篇》:一曰從㫃,㫃所以標眾矢之所集。

又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注:高祖至玄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注: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又《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

又《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妻子,言刑濫。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為族。注: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又《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注:族,家也。

又《爾雅·釋詁》:木族生為灌。注: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為灌。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注:交錯聚結為族。

又《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

又千候切,音湊。與蔟同。《前漢·律曆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注: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又《集韻》《正韻》竝則候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注: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

《集韻》《類篇》竝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12]

書寫演示

“族”字書寫演示 “族”字書寫演示
❶左窄右寬,頂部“方”略低,底部左右旁齊平。❷“方”,第二筆橫起筆于田字格橫中線。❸“𠂉”扁“矢”大;“𠂉”居右上格;“矢”,短撇、短橫在橫中線,撇、捺底部大致齊平。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全濁
昨木切
dzʰuk
集韻
去聲
𠋫

開口呼
次清
先奏切
səu
去聲
𠋫

開口呼
次清
於(千)𠋫 (候)切
tsʰəu
去聲
𠋫

開口呼
全清
則候切
tsəu
入聲

合口呼
全清
作木切
tsuk
入聲

合口呼
全濁
昨木切
dzuk
禮部韻略

入聲





昨木切

增韻

去聲
𠋫





千𠋫切


去聲
𠋫





則𠋫切


入聲





昨木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ts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魚模





從蘇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九宥


全清
則候切
tsou

入聲
一屋


全濁
昨木切
dz‘u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漢典 [3]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ʰ
uk
先秦
王力系統
dz
ɔ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zʰ
û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z
ew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z
uk
西漢



東漢





uk


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o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u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u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dzʰ
u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z
u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dzʰ
u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z
u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z
u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dzʰ
ok
(參考資料:漢典 [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tsu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su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ou
24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tsʰou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ou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yo
21
陽平

tsʰu
21
陽平
新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ʰu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suəʔ
54
陽入

tsʰuəʔ
54
陽入
舊讀
吳語
蘇州
zoʔ
23
陽入

吳語
温州
jiəu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tsʰəu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tsʰəu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sʰuk
21
陽入

客家話
梅縣
tsʰuk
5
陽入

粵語
廣州
tʃʊk
2
陽入

粵語
陽江
tʃʊ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ɔk
5
陽入
文讀
tsak
5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ok
4
陽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uʔ
4
陽入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u
42
陽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1-1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16
  • 3.    音韻  .漢典[引用日期2016-07-02]
  • 4.    一屋 族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30]
  • 5.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年:第1302頁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338
  • 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古代漢語詞典 第2版[M]:商務印書館,2014.03:198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委員會.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商務印書館,2012.12:1738
  • 9.    湯可敬.説文解字今釋:嶽麓書社,1997:第925頁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 11.    [清]陳廷敬 等著.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432
  • 12.      .漢典[引用日期2016-07-02]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471
  • 14.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30]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14
  • 16.    劉志基,蕭晟潔著.漢字的風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02:150
  • 17.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322-3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