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鎖定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法語:Juvenal Habyarimana,1937年3月8日—1994年4月6日),1978年、1983年、1988年連任盧旺達總統。與布隆迪總統恩塔里亞米拉在參加有關解決部族衝突的地區性會議後,在返國途中因飛機於基加利機場墜落同時遇難,享年57歲。
中文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外文名
Juvenal Habyarimana
國    籍
盧旺達
出生日期
1937年3月8日
逝世日期
1994年4月6日
職    業
盧旺達總統
出生地
基塞尼省
性    別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人物簡介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法語:Juvenal Habyarimana,1937年3月8日-1994年4月6日), 盧旺達前總統,胡圖族人。生於盧旺達基塞尼省。天主教徒。1958年進比屬剛果洛瓦寧大學(現金沙薩大學)醫療系學習一年。1960年12月加入基加利軍官學校學習,獲得少尉軍銜。1961年12月去比利時皇家軍事學校受短期傘兵訓練。回國後,1963年任國民警衞軍參謀長。1965年任國民警衞和警察部部長。1973年6月警察部隊併入國民警衞軍後,任國民警衞軍部長,並晉升為少將。1973年7月5日率國民警衞軍發動政變,推翻卡伊班達政權,任最高權力機構——和平和全國統一委員會主席,並宣佈成立第二共和國。同年8月1日組成新政府,任總統、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1978年、1983年、1988年連任總統。1975年5月創建全國發展革命運動(1991年4月改稱全國民主和發展共和運動),任該運動主席,1993年3月辭職。1994年1月就任盧旺達過渡期總統。同年4月6日,他與布隆迪總統恩塔里亞米拉在坦桑尼亞參加有關解決部族衝突的地區性會議後,在返國途中因飛機於基加利機場墜落同時遇難。他的遇害加劇了盧旺達國內的種族矛盾,也標誌着盧旺達大屠殺的開端。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基本資料

中文姓名: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英文姓名:Juvenal Habyarimana
性別:男
國籍:盧旺達
種族:胡圖族人
生於:1937年3月8日
去世時間:1994年4月6日
生於地方:盧旺達基塞尼省
描述:1978、1983、1988年連任總統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人物經歷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盧旺達前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Juvenal Habyarimana),1937年生於基塞尼省。胡圖族人。天主教徒。
1958年進比屬剛果洛瓦寧大學(現稱扎伊爾金沙薩大學)醫療系學習一年。
1960年12月加入基加利軍官學校學,獲少尉軍銜。
1961年12月與比利時皇家軍事學校受短期傘兵訓練。
回國後,1963年任國民警衞軍參謀長。1965年任國民警衞和警察部部長。
1973年6月警察部隊併入國民警衞軍後,任國民警衞軍部長,並晉升為少將。1973年7月5日率國民警衞軍發動政變,推翻卡伊班達政權,任最高權力機構——和平和全國統一委員會主席,並宣佈成立第二共和國。
同年8月1日組成新政府,任總統、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1978、1983、1988年連任總統。
1975年創建全國發展革命運動(1991年4月改稱全國民主和發展共和運動),任該運動主席,1993年3月辭職,1994年1月就任盧旺達過渡期總統。
同年4月6日,他與布隆迪總統恩塔里亞米拉在坦桑尼亞參加有關解決部族衝突的地區性會議後,在返國途中因飛機於基加利機場墜毀而同時遇難。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政治經歷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1994年盧新政權成立後,宣佈實行5年過渡期,實行愛陣主導、多黨參政和禁止黨派活動的政治管理模式。盧政府奉行民族和解和團結政策,接待並安置回國難民,審判1994年大屠殺罪犯,政局逐漸穩定。1999年6月,盧政黨論壇討論決定延長過渡期4年。2000年4月,愛陣領導人保羅·卡加梅在議會和內閣聯席會議上當選總統。
卡對內積極開展良政建設,集中精力抓國家重建和恢復經濟,同時大力倡導民族和解,召開“第一屆全國團結與和解大會”,對外逐步調整與西方國家關係,努力爭取外援,執政地位逐步鞏固。2003年5月,盧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 8月25日,盧舉行1994年以來首次多黨總統大選,卡加梅獲高票正式當選總統,任期7年。9月舉行議會參眾兩院選舉,愛陣及其聯盟獲半數議席。10月份組成多黨聯合政府,獨立人士貝爾納馬庫扎(Bernard Makuza)出任總理。盧平穩結束過渡期。2005年,盧政府積極推行良治,着力清除腐敗,大力發展經濟,盧政局繼續保持穩定。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第一部憲法於1962年11月24日頒佈,1973年7月廢止。第二部憲法於1978年12月17日公民投票通過。1991年5月30日,國民發展議會審議通過了第三部憲法。2003年5月26日,盧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其主要內容有:實行半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無記名投票直接普選產生,任期7年,可連任一次;總理由總統任命,不得來自同一政黨。政府成員根據各黨在議會的比例確定;實行多黨制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制度。參議院議員36名,任期8年;眾議院議員80名,任期5年。
本屆眾議院和參議院議會於2003年9月經選舉產生。在眾議院80個席位中,盧旺達愛國陣線及其聯盟共佔40席,其中愛陣33席、中間派民主黨3席、理想民主黨2席、社會黨和人民民主同盟各1席。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分別獲得7個和6個席位。婦女、青年、殘疾人代表佔據其餘27席。眾議院議長阿爾弗雷德·穆克扎姆富拉(Alfred MUKEZAMFURA),副議長德尼·波利西(Denis POLISI),佩內洛普·坎塔拉馬(Penelope KANTARAMA)。參院暫由20名參議員組成,其中12名參議員由各省間接選出,2名代表高校的參議員由高校院士團選出。現任參議長萬桑·比魯塔(Vincent BIRUTA),副參議長普羅斯珀·希吉羅(Prosper HIGIRO), 瑪麗·穆坎塔巴納(Marie MUKANTABANA)。
本屆政府於2003年10月19日組成,2004年9月、2005年8月和2006年3月三次改組。由總理、18位部長和11位國務秘書組成。
2006年1月1日起實行新行政區劃,全國分為東、南、西、北四省和基加利市,下設40個縣市、416個鄉鎮。
由最高司法會議、最高法院(包括法院法庭局、終審法院、行政法院、憲法法院、審計法院)、上訴法院、初審法院、縣法院組成。最高司法會議由最高法院正副院長及2名法官、各上訴法院1名法官、各上訴法院轄區內的初審法院和縣法院法官各1名組成,負責除最高法院正副院長外所有法官的任免、升遷等事宜。初審法院以上各級法院均設檢察院,分為初審法院共和國檢察院、上訴法院總檢查院和終審法院總檢查院三級。1994年內戰使盧司法體系遭受嚴重破壞,直至1996年4月2日最高司法會議成立,司法系統全面恢復,法官由政府任命,但名義上獨立。為加速審判1994年大屠殺在押犯(已關12.5萬人),盧於2002年6月啓動“民間傳統司法”,現已進入最終審判階段。
1991年實行多黨制,當時有17個政黨,1994年後僅剩8個。1994年下半年,除愛陣外的其它各黨基本停止活動。1998年5月,盧政府同意部分開放黨禁,要求各黨修正在大屠殺期間所犯錯誤,改革黨的領導機構。2003年6月23日,盧國民議會通過政黨法,強調團結與平等的原則,反對民族、地區、宗教分裂。規定成立政黨須有全國120名創始成員的簽名,法官、檢察官、軍人、警察及治安人員不得加入政黨。目前,重新登記獲政府承認的合法政黨共有7個。
(1)盧旺達愛國陣線(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執政黨,其前身是八十年代在烏干達成立的盧旺達全國統一聯盟,1987年12月改為現名。成員主要是原流亡烏干達、布隆迪圖西族難民和前哈比亞利馬納政權的胡圖族反對派。黨員約60萬人。1994年成為執政黨。2002年12月,愛陣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訂了未來行動計劃。選舉弗朗索瓦·恩加蘭貝(Fran·ois NGARAMBE)為愛陣總書記。2005年12月,愛陣召開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重點討論了未來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國家行政制度改革、促進民主與發展等問題。會議重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卡加梅和恩加蘭貝分別再次當選黨主席和總書記。該黨在議會中佔33席。
盧旺達 盧旺達
(2)社會民主黨(Parti Social Démocratique):參政黨。1991年7月1日成立,南方知識分子居多。主席萬桑·比魯塔(現參議長)。該黨在議會中佔7席。
(3)自由黨(Parti Libéral):參政黨。1991年7月14日成立,以圖西人為主。2003年6月8日,該黨召開會議選舉了新的執行委員會,普羅斯珀·希吉羅(副參議長)任主席。該黨在議會中佔6席。
(4)中間派民主黨(Parti Démocrate Centriste):1991年6月30日成立。原名基督教民主黨,為同1994年大屠殺期間宗教所犯錯誤劃清界線,淡化宗教色彩,1998年改為此名。2003年2月選舉產生新的執行委員會,阿爾弗雷德·穆克扎姆富拉(現眾議長)當選執委會主席,德羅塞拉·穆戈雷韋爾(女,Drocella MUGOREWERA)任總書記。該黨在議會中有3個席位。

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相關大事記

1991年:盧旺達外長齊穆古和盧旺達愛國陣線(反政府武裝)副主席卡卡梅在金沙薩郊區恩塞勒簽署了停火協定。協定規定,從3月29日午夜起實行停火,衝突雙方將在停火協定簽署後15天內着手進行政治對話,成立一個由鄰國中立觀察員組成的停火監督委員會,並停止消極宣傳等。盧旺達的內戰是於1990年10月1日開始的。
盧旺達 盧旺達
1992年:盧旺達南部胡圖與圖西兩大部族之間因傳統矛盾與不和爆發衝突造成近50人死亡。
1993年:盧旺達政府和反對派盧旺達愛國陣線在坦桑尼亞北方阿魯沙簽署了關於民主過渡時期政府和議會組成的權力分配議定書。議定書規定,執政黨——全國發展民主共和運動將在內閣擁有包括總統席位6個席位,愛國陣線將擁有包括副總理的5個席位,民主共和運動則將擁有包括總理在內4個席位。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各擁有3個部長席位,基督教民主黨擁有一個部長職位。
盧旺達的新國旗 盧旺達的新國旗
1994年:哈比亞利馬納總統宣誓就任盧過渡時期總統,過渡政府和議會未能如期成立。
1995年:盧旺達愛國陣線的軍隊當天開始在首都基加利大規模搜繳非法武器。——法國政府宣佈,它決定恢復與盧旺達的關係,並且逐步恢復對盧旺達的援助。
1996年:聯合國設立的審理盧旺達種族屠殺案的國際法庭正式開庭。
1997年:在喀麥隆關押的4名涉嫌參與盧旺達部族大屠殺的人被引渡到阿魯沙國際法庭。
1998年:盧旺達胡圖族反政府武裝分子襲擊了盧旺達西北部吉塔拉馬鎮以北的兩個社區,至少打死40名平民。
盧旺達 盧旺達
1999年:據在東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三國同時發行的《東非人報》報道,盧旺達總統比齊蒙古日前宣佈,盧旺達將改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取消法語的官方語言地位。比齊蒙古是在東非合作組織召開首腦會議前夕作出這一決定的。比齊蒙古説,從歷史、文化和經濟方面來看,盧旺達與講英語的東非國家的聯繫遠比講法語的西非國家密切,盧旺達將進一步靠攏英語國家,爭取早日加入東非合作組織。
設在坦桑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的聯合國盧旺達戰犯法庭日前同馬裏政府簽署正式協議,同意將判刑的犯人送到馬裏服刑。
盧旺達 盧旺達
該協議是在馬裏首都巴馬科簽署的。這樣,馬裏成為第一個接受關押該法庭判決的犯人的國家。
設在坦桑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的聯合國盧旺達戰犯法庭發表聲明説,三名涉嫌盧旺達大屠殺事件的前盧旺達臨時政府官員當日在喀麥隆被捕。 聲明説,在1994年盧旺達臨時政府內擔任公職部長的穆吉拉內扎·普羅斯珀、外交部長傑爾姆·布爾卡姆帕卡和商務部長朱斯坦·穆根齊是在雅温得被喀麥隆當局逮捕的。聯合國盧旺達戰犯法庭成立於1994年11月,被安理會授權對1994年參與屠殺盧旺達約50萬圖西族人事件的嫌疑人進行審判。目前法庭已逮捕了36名嫌疑人,並對其中包括盧旺達前總理在內的3人進行了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