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諧企業文化

鎖定
所謂和諧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各個要素之間處於和諧、穩定、有序的狀態,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企業與職工的關係和諧;二是企業職工內部之間的和諧;三是企業與社會的關係和諧;四是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我國人們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企業作為經濟社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之一,構建和諧企業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在這種背景下,和諧企業文化的建設正在引起管理學界的重視。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環境下,企業及其員工生產經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風、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具有企業個性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同時,它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章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和諧的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不僅能夠感染人,激勵人,形成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的催化劑,而且能夠塑造和諧企業,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公信度,最終達到精神變物質,促進企業生產力的目的。本文擬從生態學的觀點研究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涵,並從構成企業文化的各種因素入手,論證如何建立一種和諧健康的企業文化。
中文名
和諧企業文化
外文名
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

目錄

和諧企業文化內涵

和諧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企業文化包括企業內部自身的和諧;企業與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外部和諧,兩個層面的真正意藴都是以人為本。
第一,企業文化的內部和諧。企業文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物質層,它屬於表層文化,即企業形象。包括企業的名稱、廠房廠區環境形象產品外觀、商標品牌標誌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等等。第二是制度層,它屬於淺層文化即企業行為。包括機構設置、企業管理、生產經營等企業觀念和團隊氛圍,還包括品牌質量觀、效益觀、經營觀、服務觀等企業對於各種相關問題的看法。第三是精神層,它屬於深層文化包括企業員工對企業的深刻使命感、企業家和員工的人生追求、對企業所追求的目標、與理想達到一致的認同,也就是企業要達到的終極價值目標。企業文化的三個層次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具有高度的和諧性,它們同步發展、不可分割。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是制度層和精神層的物質基礎;制度層則規範着物質層和精神層的建設,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建設將是空談;而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企業文化內部和諧的核心是人與人的和諧,是企業團隊精神的形成。
第二,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包括生態環境)的外部和諧。經營企業要創造經濟效益,追求利潤,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企業追求的是最優化的利潤,而不是最大化的利潤。在開放的市場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網絡經濟信息技術和發達的交通運輸把全球經濟連為一體,任何一個企業想獨霸市場都是不可能的,非贏即輸的二維競爭,已逐漸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企業要樹立全新的競爭理念,在尋求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學會與對手合作,並將眼光投向競爭的第三方——客户,通過獲得客户的認同來增強市場實力,共同開拓新市場,共享資源,從單純的競爭到競爭合作,從追求獨家利潤到互惠互利,從獨贏模式到雙贏模式, 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當企業利潤追求與社會和諧發展發生衝突時,具有遠大戰略眼光的企業應當以社會效益優先作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企業外部和諧的核心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企業所樹立的發展觀。

和諧企業文化價值

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具有重大價值。大而言之,和諧的企業文化注重企業間的合作,注重企業的社會效益,注重環境的保護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對社會發展有巨大價值。小而言之,和諧企業文化注重企業的形象,注重員工的素質和產品的質量,注重優秀創新團隊的建設和企業競爭力的培植,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價值。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具體價值如下:
第一、有利於形成穩定和諧的企業發展氛圍。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現階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社會各個部門都應該為實現這個理想共同而努力,反映在企業,員工就應該努力把經營搞上去,把管理搞上去,把效益搞上去。這既包含着員工的共同願望,體現着團結、合作的精神,也包含着企業的根本利益。在當前市場環境問題多,經營工作壓力大的環境下,建立和諧企業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對於強化員工隊伍建設,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氣順、心齊、勁足,穩定和諧的良好企業氛圍,意義十分重大。
第二、有利於促進企業良性經營和有序發展。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目的是經營產品,形成利潤。但是企業同時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希望、有追求的生命機體,它同時也是一個生產快樂、創造幸福的組織。和諧文化內含着經營和發展的理念,它所倡導的是企業的良性經營和有序發展。和諧企業的構建,首先要有企業經營的發展,經濟效益的增長,員工收入的提高。企業不能沒有效益,不能越經營越虧損,越經營越沒有希望。員工也不能沒有經濟收入,不能沒有生活來源,那樣也無法構建和諧企業。在構建和諧企業過程中,許多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都要以企業經營發展為前提,以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為依託。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與員工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緊密相聯、相輔相成。但是,單純、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和物質生活的提高,很可能會造成經濟效益增長和精神文明的反差。建設和諧文化,有助於培育企業良性經營和有序發展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使員工在關注經營的同時,重視企業和諧文化的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進步,從而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第三、有利於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諧文化強調的是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同心同德。和諧文化具有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功能,能夠起到化解矛盾、整和關係的作用。和諧企業並不是沒有矛盾產生。構建和諧企業就是通過對各種人際關係利益關係的調整和處理來實現企業的和諧與融洽。調整利益關係,化解各種矛盾,不僅需要相應的機制,同時也需要相應的企業文化。企業越是向多樣化發展,就越需要發揮文化的調節和整合作用。這種文化調節和整合的過程,本身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過程。隨着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結構和員工生活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種利益關係和矛盾出現紛繁複雜的局面,員工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建設和諧文化,引導廣大員工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培養員工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有助於避免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形成尊重勞動、關愛他人、維護公平、相互關愛、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