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企業家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領導者))

鎖定
[1]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是從法語中借來的,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家大體分為二類,一類是企業所有者企業家,作為所有者他們仍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另一類是受僱於所有者的職業企業家。在更多的情況下,企業家只指第一種類型,而把第二種類型稱作職業經理人
中文名
企業家
外文名
entrepreneur
特    徵
經營管理
企業角色
掌控者,領導者
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 [7] 

企業家描述

企業家財富階層

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決定社會權力轉移社會制度演進,在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在資本主義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科斯的《企業的性質》使我們可以從產權決定角度研究企業和企業家,我國國企改革目標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希望從產權關係下解決企業經營者的激勵、約束、監督等問題;根據產權理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產生委託代理關係,企業家的角色就是資產的代理人,擁有企業法人財產所有權;“企業家”這個詞16世紀出現在法語中,即指揮軍事遠征的人。18世紀法國人用這個詞定義其它種類冒險活動的人。1755年,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博龍將企業家精神定義為“承擔不確定性”;1815年,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第一次將企業家列入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儘管薩伊忽略了資本形成的創造性和責任心——企業家精神重要的兩翼。

企業家創新功能説

1942年“創新主義經濟學之父”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比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中,使“企業家”這一獨特的生產力要素成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謂創新就是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企業家被稱為“創新的靈魂”。
熊比特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經濟發展是動態的,是對現存的均衡狀況的改變。經濟發展不是因為人口、慾望狀態、經濟和生產組織的變化這些被稱為“生產擴張的外部因素”,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才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才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也就是説,創新是增長的靈魂,創新是公司成長迅速的原因。特別是在今天,傳統的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進步,創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發展超過傳統的大公司,美國小企業局的統計表明,新公司創造的新產品比大企業多250%。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認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與發展費用所獲得的創新利潤是大企業的4倍,新公司創新進入市場平均是2.2年,而大企業是3.1年。
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創新,對傳統生產力要素的重新組合,使企業家成為企業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領路人。美國克萊斯勒公司鉅額虧損,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艾科卡走馬上任,一舉扭虧為盈。同樣的企業、同樣的員工,僅僅是企業領導人就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似乎在用實踐説明企業家的真正價值。

企業家判斷説

卡森的“企業家判斷(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説”。卡森(Casson.Mark)對企業家和企業家職能的界定。卡森認為,企業家的功能是企業家判斷(Entreprenurial judgement ),企業家就是專為稀缺資源協調做出判斷的人。在企業家功能上,除肯定熊彼特的“創新功能”外,提出:1、套利功能;2、創造市場的功能。企業家通過中介和內部化兩種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進交易制度,促使市場的形成。
企業家精神 [2]  (Entrepreneurship)
企業家這個詞來自法文,意思是從事。企業家是從事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對企業家的認識可以追溯到18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康蒂永·R將經濟中承擔風險的行為與企業家聯繫起來。在英國的同一時期,工業革命正在演進,企業家在承擔風險和自由的轉化中扮演着顯著的角色。
將企業家和經濟聯繫起來很久以來已經被當作一種標準。事實上50年代以前對於企業家的大多數定義和引用都來自於經濟學。康蒂永·R提出了上面的説法,著名的法國經濟學家巴普蒂絲塔以及20世紀的經濟學天才熊彼特都論述過企業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説“企業家”的概念是18世紀的經濟學家引進的,並且繼續在20世紀吸引着經濟學家的興趣。當前,這個詞已經成為自由企業和資本主義的同義詞,或者至少是密切相關的詞。同樣,人們普遍認為企業家是帶來改變的原動力,他們給企業帶來創造性的想法,並幫助企業增長、盈利。 應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一個現代化的企業應當具有社會責任感。 [2] 

企業家精神品質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所擁有的一種與眾不同的精神特質。 [6] 

企業家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企業家精神的鮮活靈魂。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是在創新中產生、發展、壯大的,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無孔不入的,有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歸根結底是思維創新。成功的企業家,無一不是思維創新的“大師”,不僅要啓其端,更要善其事,而且靈魂深處始終要有“一波未了一波生”的創新亢奮。企業家只要滋生出“創業易,守業難,推動企業不斷創造重生的奇蹟,更加難上加難”的感嘆,就説明他的創新思維枯竭了,創新靈魂黯淡了。只要創新的步伐不停頓,企業家就能夠發現一般人無法發現的機會,就能夠調動一般人不能調動的資源、就能夠的找到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絕招。企業家就會像是一棵大漠中不倒的胡楊,永遠有昂首挺立的頑強生命力。 [6] 

企業家家國情懷

企業家要擁有家國情懷,弘揚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敬業,是企業家道德底線;遵紀守法,是企業家經營發展的底線;艱苦奮鬥,是企業家的初心也是基業長青的秘訣。 [7] 

企業家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的不變本色。我在海外考察時常常驚奇地發現,歐美國家的一些家族小企業,雖然歷盡百餘年的歷史滄桑,但直到如今仍然在某個細小的產品領域獨佔鰲頭,保持着全球領先地位。原因就是這些小企業雖然傳承了幾代人,但在產品的精密製造上,仍然嚴格遵循着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來不弄虛作假、偷工減料。這種可貴的工匠精神,是一種讓人欽佩的“職業道德”,也是一種讓人感奮的“達人追求”。 [6] 

企業家責任擔當

企業家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弘揚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廣大企業家、尤其是青年企業家,應當具備大局意識和全局眼光。我們不僅要自立自信,推動自身發展,更要飲水思源,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擔服務社會的使命。 [7] 

企業家執著敬業

執著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動力。企業家要有藝術家的飛揚激情,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專心致志。老是見異思遷,缺乏戰略定力,是企業家精神的大敵。企業家一生不知要碰上多少“迷人”的誘惑,任何誘惑都有着美妙無比的“理論”説辭。有時候,老僧入定般的執著,就是企業家出色的敬業表現,因為成功往往就看能不能堅持到最後。 [6]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彼得·聖吉在其名著《第五項修煉》説到:“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學習與智商相輔相成,以系統思考的角度來看,從企業家到整個企業必須是持續學習、全員學習、團隊學習和終生學習。企業的學習精神尤為可貴,他們向愛德華茲·戴明學習質量和品牌管理;向約琴夫·M·朱蘭學習組織生產;向彼得·德魯克學習市場營銷及管理。同樣,美國企業也在虛心學習,企業流程再造扁平化組織,正是學習日本的團隊精神結出的碩果。
誠信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企業家在修煉領導藝術的所有原則中,誠信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原則。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誠信經濟。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將充滿極大的道德風險,顯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其實,凡勃倫在其名著《企業論》中早就指出:有遠見的企業家非常重視包括誠信在內的商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確指出:“企業家只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符合遊戲規則下,運用生產資源從事利潤的活動。亦即須從事公開和自由的競爭,不能有欺瞞和詐欺。”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動者”,也是市場機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也一定來自於這些民間資本者羣體。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關鍵階段,並且業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國未來幾年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必將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調整,對於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啻於是又一次嚴峻考驗。必將涉及到如何正確地解讀和定義民營企業家和民營資本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 [2] 

企業家公益事業

當前,我國正處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亟需培育一批張謇式的社會企業家,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宣傳倡導社會企業家精神,建立社會企業青年實踐機制。健全激勵機制,積極宣傳優秀社會企業家奮鬥事蹟,增進企業家參與社會企業工作的自我認同社會認同。增強新一代創業者社會企業意識,建立在社會企業中發展的職業路徑 [5] 
參與的愛心企業越來越多,資助的貧困生越來越多。2015年21家企業捐助80.3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270人;2018年捐資140.3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258名;2020年163家民營企業家和46家拉麪館捐款211.5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00多名。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脱貧攻堅期間,440位民營企業家捐資796萬元,資助當地貧困大學生900多名,助力了脱貧攻堅行動。 [4] 
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壓力會隨時湧來,企業家往往是承受壓力的排頭兵母潤昌總結説,在應對壓力方面,有三點很重要:一是要有堅定的信念,要堅信企業的前景,相信自己的奮鬥;二是意志要堅強,百折不饒,遇到問題積極解決,相信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比困難多;三是堅決及時的行動,有行動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