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金黃

(藥理學專家)

鎖定
周金黃,藥理學和中西醫結合研究中藥藥理學的開拓者。他對中樞神經系統遞質乙酰膽鹼類藥物與抗乙酰膽鹼藥物的神經精神行為藥理學的研究,為我國防化學神經毒劑與抗毒劑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他通過黨蔘黃芪枸杞等補益藥對神經與免疫功能的調節等作用的研究,提出了神經、內分泌激素與免疫功能網絡三結合作為中醫藥整體思想,開拓了天然藥物研究的中西醫結合道路。
中文名
周金黃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6月9日
畢業院校
上海滬江大學
職    業
醫生 藥理學家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縣
代表作品
中華醫學雜誌

周金黃人物簡歷

1909年6月9日 生於湖北省黃岡縣(現新洲縣)金台崗鎮朝房灣村。
1924—1930年 先後肆業於長沙雅禮大學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
1934年 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任藥理學助教。
1935年 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
湖北 湖北
院藥理學客座講師。
1936年 在德國巴伐利亞洲佛來堡大學藥理學研究所進修。
1937—1942年 任廣州孫逸仙醫學院副教授,貴陽醫學院副教授、貴州省製藥廠廠長。
1942—1946年 任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
1946一1949年 任武漢大學醫學院教授代理院長、院長,兼附屬醫院院長。
1950—1957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理學科主任、教授。
1958—1989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防化醫學藥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教授。
1981—1985年 兼任安徽中醫學院藥理學教授、南京鐵道醫學院免疫藥理學教授。
1988—1990年 兼任青島海洋大學海洋藥物藥理學教授。

周金黃生平概況

周金黃,1909年6月9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小農家庭。父親為醫生,10歲時,隨全家移住漢口,就讀於輔德中學,1924年畢業。
(1924—1930)年,他先後在長沙雅禮大學、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滬
麻黃 麻黃
江大學、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學習。他酷愛文學歷史,尤其偏愛古典英文傳記。由於幾位兄長未能繼父志學醫,他幾經猶豫,終於選擇了學醫的道路,於1934年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1932年冬至1933年春參加中國紅十字會華北抗日醫療救護隊,在原熱河省與河北省長城沿線宣傳抗日救國與從事醫療工作。在學醫時期,他對醫學發展史有濃厚興趣,認識到中國醫學在17世紀前(1578年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醫藥學。其後歐洲的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唯物論的誕生及自然科學的興起,為歐洲醫學奠定了現代醫學基礎。他由此而萌發了借鑑西方醫學復興祖國醫學的思想。
他在畢業前就進入藥理研究室,1933一1937年在神經內分泌學教授萬代克指導下,研究動物大腦垂體前葉激素的生理效應。在當時國際學術界,這是新開闢的科學領域。他在協和藥理研究室生化學家、藥理學家集體配合下,首先分離出生長激素、促甲狀腺分泌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有效物質,並在未成年大鼠和去垂體幼年大鼠模型中加以定性、定量與鑑別性實驗觀察,從而肯定其特性與生物活性。有關研究成果連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並被寫成英文專著《腦垂體的生理學與藥理學》上冊(1936年)、下冊(193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1935年8月,他曾隨中國生理學會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國際生理學大會,在訪問蘇聯、德國、美國各大學期間(1935一1936),他有幸與當時國際生理學權威學者接觸,看到巴甫洛夫(當時已80高齡)親自領導高級神經活動研究的各項工作,參觀訪問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時,親聆院長戴耳關於他發現神經遞質研究工作的過程,從而使他對國際生理學與藥理學前沿學科有了較深入的瞭解
淫羊藿 淫羊藿
。在美國,周金黃在神經血管感受器反射學權威教授施米特實驗室協助教授承擔醫學學生實驗課,並研究中樞神經興奮劑對神經與血管反應的耐受性。在德國錢森教授的藥理研究所,周金黃配合該所研究德國民間的心血管植物藥歐寄生有效成分的分離提取及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作用。在抗日戰爭八年中,周金黃先後在廣州孫逸仙醫學院與貴陽醫學院任教,並在貴州省製藥廠工作;1942年,到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開始研究神經藥理學,並發現嗎啡對內臟功能如消化道運動、血糖水平、內臟血管張力的作用都是通過興奮神經中樞(迷走神經)使其外周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鹼而引起的;切除迷走神經後,這些作用就消失了。當時在成都的中央、華西、齊魯三所大學醫學院與生理學及藥理學有關的教師在蔡翹教授直接領導下,成立了中國生理學會成都分會,定期召開學術報告會,編印學會會刊,成為抗日戰爭大後方主要的醫學研究中心,使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包括周金黃在內得到鍛鍊與成長。
抗日戰爭結束後,周金黃於1946年回到故鄉武漢市,主動協助武漢大學(當時也從四川省遷回武昌珞珈山原址)籌建醫學院與附屬醫院,並受聘為醫學院代理院長、院長兼附屬醫院院長。周金黃提倡藥理學應以實驗研究與臨牀研究相結合的方針,他主持成立臨牀藥理研究室,並親自參加臨牀工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回到北京協和醫學院,重建藥理科室,編寫臨牀與實踐相結合的藥理學大型教科書,培育藥理學專業進修生與研究生。在教學與研究中,開展了中藥人蔘五味子甘草等實驗研究,證明中藥的臨牀功效基本上可以用現代藥理學方法加以證實、補充與提高,從而堅定了他後期研究中藥的信心。
1951年,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軍事醫學防護研究工作,任毒理學專家組長。他揭露美軍在朝鮮北方與中國東北地區多次施放細菌武器的罪行,以謀求國際醫學界正義人士對中國的廣泛支持。如英國著名人文與自然科學家李約瑟與國際和平大會主席法國科學家居里等都對細菌戰進行過譴責。他還參加中國代表團赴民主德國、捷克和奧地利宣講與揭發美國侵略朝鮮北方的罪行和新中國和平建設的成就。
他於1952—1957年多次訪問蘇聯,參加藥理學和軍事醫學的學術會議,參觀著名的大學、研究院、科學院等單位,結識了蘇聯醫學科學院士藥理學權威教授安尼啓可夫、扎庫索夫等,為溝通中蘇藥理學研究起到有益的橋樑作用。此後,他被調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任防化醫學藥理毒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長、所長等職,前後30餘年。在他的努力下,我軍建立了防化醫學、化學戰劑毒理學、精神神經藥理學與毒理學等專業隊伍,研製並裝備部隊多種防毒急救針劑與藥品,在某些神經毒劑與抗毒劑研究課題方面,走在國際同行研究者之前列或處於領先地位。他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個人二等功和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集體,主要有功人員)。
1963年,周金黃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於1969—1970年主動要求參加醫療隊,在遼寧省蓋縣和山西省夏縣農村前後一年餘,用針灸與中藥為當地農民治好了一些病痛,得到鄉親們的信任,也使他親身體驗到針刺療法與民間草藥的“神效”,從而決心在晚年堅定不移地走西醫學習中醫之路,開拓中西醫學結合研究中藥藥理功效的新途徑。返回北京後,他刻苦學習中醫理論、方劑、辯證施治,並獲得進一步的提高。繼而組織有志於研究中藥藥理的中青年藥理學與藥物學工作者共同創建中藥藥理研究室,開展常用中藥如黨蔘黃芪人蔘枸杞子女貞子仙靈脾、首烏、地黃等補益藥的研究。通過實驗研究,他證實補益藥補益功效,與中醫扶正固本思想為基礎的整體觀與現代醫學神經內分泌激素與免疫功能調節網絡系統學説,是互相支持和統一的。這些研究成果為研究延緩衰老與增強腫瘤治療藥中利用中藥提高免疫功能、緩解病痛提供了新的依據與線索。
在國際學術交流中,他多次出國訪問歐美國家,介紹中國研究中醫藥的成就。1964年,他出席在布拉格召開的國際藥理學大會,向大會報告中國天然植物藥的藥理學與化學研究進展,1985年,訪問美國芝加哥伊利諾斯州立大學與聯合國衞生組織合作的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介紹中藥補益藥的免疫調節效益。1989年,訪問新加坡和美國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介紹了中藥研究的進展,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大學、咯馬林達大學,介紹中藥抗衰老效應等專題,使國外藥理學家對中國近年中西醫結合研究中藥成就有了新的認識與瞭解。
1988年,他應邀赴青島海洋大學,瞭解了該校新成立的海洋藥物研究所為開發中國海洋藥物資源和海產補益食品所做的一些開創性的研究與生產情況,並應聘為該校海洋藥物藥理學教授,積極配合培養研究生的工作,在桑榆暮景之年,還努力為新興的海洋藥物藥理學做出貢獻。

周金黃創立藥理學

周金黃在一篇學術思想專文中寫道:“我們有責任把中國古老的醫藥學的優秀傳統哲理與現代醫藥學的發展結合起來,在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藥理學,它將為21世紀國際藥學的發展做出我們中華民族的貢獻”(引自:生理科學進展.1985,16(1):1—5)。
在研究中藥藥理學中,周金黃認識到中藥與西藥屬於兩種醫學思想體系,其概念、詞彙、術語、內容表達幾乎完全不同。植物藥在西藥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少,多數已經提練成單一成分的化學藥物,而中藥則是按中醫藥歸類自成系統的天然藥物,其中最突出的一類又是西醫藥最不易理解或研究的,就是補益藥。中醫尤其重視補益藥中的補氣藥,如黨蔘、人蔘、黃芪等。西醫詞彙中沒有“補氣藥”的名詞。中醫的“氣”涵義之廣可以容納陰陽萬象,可簡略為維持機體正常功能的物質原素,與現代科學的“能量”相仿。為此,他建議另創一新詞“energen”表示“氣”,該詞來源於希臘文“energeia”(能量)一詞,詞尾-gen表示源於氧氣(oxygen)、氫氣(hydrogen)之縮合。“energen”表示中醫“正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中,為生命活性的原動力。他在用現代藥理學的新思路研究中藥補益藥的功效時,提出中醫整體氣血陰陽學説與現代醫學神經、激素免疫三者的整合調節網絡概念的一致性。這意味着中醫理論與現代生理醫學的結合,可以使中藥藥理學在宏觀與微觀相一致的新思路下成為90年代乃至21世紀的新學科。

周金黃免疫藥理學

周金黃經歷過本世紀醫學生理學與藥理學發展的三大高峯,即:20年代,神經遞質系統的興起,40年代,內分泌激素系統與分子生物化學的結合,60年代,免疫調節系統與生物基因學説的形成。在長期的藥理學研究工作中,他密切聯繫這些新興學科的發展進行探索,研究化學合成藥與中藥對這三大系統的作用。在30年代,他研究了腦垂體前葉釋放的生長激素、促性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的生理活性與藥理作用。在40—60年代,他從事過中樞神經系統遞質乙酰膽鹼類藥物與抗乙酰膽鹼藥物的精神行為藥理學與神經運動藥理學的研究;70年代末,他領導多名研究生從事中藥對神經與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的研究,發現黨蔘、黃芪、淫羊藿、構杞子、首烏等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從中醫藥角度為中藥中的補氣、補血、助陽與滋陰等功效提供了實驗藥理學的依據;從現代生理藥理學角度,闡明瞭這些補益藥又具有調節中樞神經遞質、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作用,促進免疫細胞活性與抗體形成和增強免疫淋巴細胞因子的效益,促進機體(肝功能)的解毒作用,提高藥物代謝酶活力,減輕細胞自由基引起脂質過氧化的損傷等和促進造血功能,以及抗衰老、抗腫瘤或增強腫瘤宿主的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此研究基礎上,他結合現代生理藥理科學的進展,於1984年提出神經、內分泌激素與免疫功能網絡三結合作為中醫藥整體思想的現代醫學基礎。

周金黃學會建設

周金黃自青年時代即參加生理學會、醫學會、北京自然科學會組織的各種學術講座與報告會,加入中國生理學會中華醫學會,先後多次出席國際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大會做學術報告,如1935年在蘇聯的國際生理學大會,1954年在全蘇生理學大會,1964年在布拉格的國際藥理學大會,1985年與1989年,在美國芝加哥、洛杉磯等地大學做學術報告和進行訪問等。
早在1952年,他就建議籌備北京藥理學會,後因各種原因、該學會未正式成立,改為中國生理學會的藥理學組。1956年,中國生理學會擴大為中國生理科學會。1978年,他參加籌建中國生理科學會藥理學會,1980年,學會正式成立,他當選為理事長。1981年,他積極參加中西醫研究會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理事。1982年,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學會成立,他當選為主任委員,1985年,中國藥理學會中藥藥理學會成立,他當選為顧問。
在長期從事學術活動的過程中,他認識到發動志同道合的專業同行們組織、成立專科學會是促進中國科學事業的巨大動力。為了祝賀和表彰這位藥理學界前輩,中國藥理學會1989年代表大會舉行慶祝周金黃80壽辰活動,並在《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1989年三卷三期出特刊祝賀他80壽辰。

周金黃主要論著

1 周金黃.藥理學教學實習指導.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1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醫學雜誌》
943.
2 周金黃.藥理學手冊.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1943.
3 周金黃.藥理學.上海:華東醫學出版社,1952.
4 周金黃.植物藥的藥理學和化學在中國近五年的進展.生理科學進展,1963,5:360.
5 周金黃.向中西醫結合的藥理學前進.見藥理學進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6 周金黃.對中國心血管藥理學的展望.見藥理學進展.心血管藥理分冊.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80.
7 周金黃主編.藥理學.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8 劉幹中,周金黃.黨蔘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3(2):114—117.
9 周金黃.在中西醫結合思想指導下中藥藥理研究的某些進展(一)(二).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3(1):56—58;3(2):118—120.
10 周金黃.慢性炎症與抗炎免疫藥的作用機理.藥學學報,1984,19(5):321—325.
11 周金黃.在兩種醫學思想下探索中國藥理學的道路.生理科學進展,1985,16(1):1—5.
12 周金黃.衰老的生理與抗衰老的藥理.生理科學,1985,5(3):129137.
13 周金黃.中國藥理學發展趨向.藥學學報,1985,20(2):8183.
14 周金黃,王筠默.中藥藥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15 周金黃.抗腫瘤化學藥的免疫調節作用.全國抗炎免疫學會泰山學術會議.1986論文摘要.
16 周金黃.神經免疫調節研究新進展.生理科學進展,1987,18(3):199202.
17 劉幹中,周金黃.中藥藥理學.見:楊藻宸主編.藥理學總論: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87.
18 周金黃,刑善田,耿長山.補益中藥有效活性成分的免疫研究及應用.中藥藥理與臨牀,1989,5(2):58—64.
19 周金黃,劉幹中主編.中藥藥理與臨牀研究進展(第一冊).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