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蔘

(五加科人蔘屬植物)

鎖定
人蔘(拉丁學名:Panax ginseng C. A. Mey.)是五加科、人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60釐米;根莖短,主根紡錘形;掌狀複葉3~6輪生莖頂,葉柄長3~8釐米,無毛;小葉3~5,膜質,中央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2釐米,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具細密鋸齒,齒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無毛,側脈5~6對;小葉柄長0.5~2.5釐米;傘形花序單生莖頂,具30~50花,花序梗長15~30釐米;花梗長0.8~1.5釐米;花淡黃綠色;萼具5小齒,無毛;花瓣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扁球形,鮮紅色,徑6~7毫米;種子腎形,乳白色。 [1]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在中國分佈於遼寧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一般生於海拔數百米的落葉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下。喜質地疏鬆、通氣性好、排水性好、養料肥沃的砂質壤土;喜陰,涼爽而濕潤的氣候對其生長有利;耐低温,忌強光直射,喜散射較弱的光照。 [2] 
人蔘的肉質根為強壯滋補藥,適用於調整血壓、恢復心臟功能、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興奮等功效。 [2]  人蔘的莖、葉、花,果以及加工副產品都是輕工業的原料,可加工出諸如含有人蔘成分的煙、酒、茶、晶、膏等商品。人蔘栽培是農民多種經營的重要項目,能給國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潤。
中文名
人蔘 [1] 
拉丁學名
Panax ginseng C. A. Mey. [13] 
別    名
棒槌
植物界 [15]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傘形目
五加科
人蔘屬
人蔘
命名者及年代
C. A. Meyer,1842
中國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14] 

人蔘植物學史

  • 物種進化
人蔘
人蔘(9張)
五加科人蔘屬植物起源於新生代第三紀,距今約六千萬年,當時非常興旺。後來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到來,它們的分佈區域大大縮小,人蔘和人蔘屬的其他植物也成為古老的孑遺植物而倖存下來。現據考證,太行山系和長白山系是人蔘的發源地。這在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有記載:“人蔘生上黨山谷及遼東”。該書同時敍述了人蔘的形態特徵和生態習性。上黨即今山西省長治縣和黎城縣的一部分,屬太行山系;遼東即今遼寧省南部。據《潞安府志》記載:紫團山“山頂常有紫氣,團園如蓋,舊產人蔘名紫團參”。長白山系人蔘的應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距今1600多年。 [3] 
  • 命名史
人蔘是珍貴的藥用植物,中國曆代醫書載其別名有人銜、鬼蓋、地精、神草、血蔘、土精、人徼、玉精、黃參、海艘、雛石、百尺杆、金井玉蘭和孩兒參等,被譽為“百草之王”。其拉丁學名中的“Panax”是“Pan”(“總”的意思)和“Axos”(“醫藥”的意思)的結合語,是説人蔘對所有的病都有效。“Ginseng”是由漢語“人蔘”音譯的。 [4] 
同義學名有Panax verusPanax schin-sengAralia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coreensisAralia quinquefolia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coreensis [1] 
  • 栽培歷史
公元3~4世紀,居住東北的鮮卑族曾在遼河流域(今遼寧省遼陽一帶)建立前燕國,其國王慕容皝曾給晉朝的官吏顧和贈送過人蔘。唐宋以後,人蔘成為東北少數民族向封建帝王進貢的珍品。《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史書都有“地饒林山,田宜麻谷,土產人蔘”的記載。 [3] 
漢元帝時期(公元前33~48年),黃門令史游著《急就章》載有的參名為中國,也是世界有據可查的最早文獻記錄。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列人蔘為上品。後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魏·華陀的《中藏經》、唐·孫思邈的《千金備急方》、唐·甄權的《藥性本草》、唐·蘇敬的《唐本草》、宋·時華子的《諸家本草》。元·李東垣的《用藥法象》、明·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陳士鐸的《本草新編》等醫書中,都載有人蔘的藥性和應用人蔘配伍的處方。《石勒別傳》記載:“初勒家園中生人蔘,葩茂甚盛”。石勒系西晉時後趙主,羯族(匈奴之別支)人,少時居上黨武鄉(今山西省襄垣縣西北),以行販為業。石勒為行販人蔘而將野生人蔘變為人工栽培。據此考證,可以認為中國人蔘栽培能追溯至西晉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間,人蔘栽培發展迅速,規模逐漸擴大。 [3] 
人蔘的加工炮製大約始於三國時期(公元220~265年)。據晉·張華的《博物志》引魏文帝所記:“薺尼亂人蔘”。薺尼系桔梗科沙蔘屬植物,其乾燥根與人蔘根酷似。由此推之,當時已有乾製人蔘,即生曬參的加工方法。南宋·徐競的《高麗圖經》記載:“高麗人蔘生熟二等,生者色白體虛,藥用味全,然經夏暑易蠹之。若經湯釜熟者則耐久貯之”。這即是加工“湯參”或“湯通參”的來源。明·高唬的《遵生八箋》載制人蔘法:“揀黃參選堅實者用蜜水潤軟,盛於絹袋貯幹酒米飯內,蒸三,四次,曬乾”,這是蒸制紅參的初級做法。從人蔘加工歷史的沿革看出,人蔘加工的發展是由簡到繁,從曬乾到水煮曬乾,又改為蒸熟後烘烤晾乾,以至發展為現代加工紅參的方法。 [3] 

人蔘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蘆頭)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塊狀。主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30~60釐米,有縱紋,無毛,基部有宿存鱗片。葉為掌狀複葉,3~6枚輪生莖頂,幼株的葉數較少;葉柄長3~8釐米,有縱紋,無毛,基部無托葉;小葉片3~5,幼株常為3,薄膜質,中央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2釐米,寬3~5釐米,最外一對側生小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釐米,寬1.5~3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邊緣有鋸齒,齒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數剛毛,剛毛長約1毫米,下面無毛,側脈5~6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釐米,側生者較短。 [2] 
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約1.5釐米,有花30~50朵,稀5~6朵;總花梗通常較葉長,長15~30釐米,有縱紋;花梗絲狀,長0.8~1.5釐米;花淡黃綠色;萼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雄蕊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實扁球形,鮮紅色,長4~5毫米,寬6~7毫米。種子腎形,乳白色。 [2] 

人蔘近種區別

部位
人蔘
花葉
葉柄長3-8釐米,花梗長0.8-1.5釐米;中央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2釐米,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具細密鋸齒,齒具刺尖
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小葉片倒卵形,上面脈上幾無剛毛,邊緣的鋸齒不規則且較粗大
圖片
人蔘 人蔘
西洋參 西洋參
參考資料 [2] 

人蔘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
一般生於海拔數百米的落葉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下。 [1] 
土壤:人蔘喜質地疏鬆、通氣性好、排水性好、養料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好土壤中磷、鉀肥和腐殖質充分,通常以富含腐殖質的森林土、花崗岩分化土和山地黃沙土為佳。土壤的pH值一般為5.5~6.5,pH值大於7的鹼性土壤、黏黃土及灰泡土不宜生長。 [5] 
水分:土壤含水量一般保持在40~50%。春季人蔘出苗期間,土壤含水量為40%左右;夏季温度升高,含水量45~50%左右;秋季及全年生長髮育期的含水量宜在45~50%。 [5] 
光照:人蔘是喜陰植物,涼爽而濕潤的氣候對其生長有利。耐低温,忌強光直射,喜散射較弱的光照。 [5] 
温度:當温度小於10℃或温度大於30℃時,人蔘將進入休眠的狀態。人蔘怕高温,可以耐受嚴寒天氣,即便是冬季-30℃的低温也可安全越冬。生長期間,最佳平均氣温範圍為15~25℃,當氣温小於-6℃時,人蔘莖停止生長。人蔘播種後,要求出苗期温度要大於10℃;1~2年生人蔘出苗時要求温度大於12℃。 [5] 

人蔘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在中國分佈於遼寧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在中國吉林、遼寧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種;朝鮮和日本也多栽培。 [2] 

人蔘繁殖方法

人蔘疏花選種

人蔘的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選種時,一般選擇植株較為粗壯、結籽較多、抗逆性強、無病蟲害、長勢良好的五年生人蔘植株的種子。小於五年生人蔘種子不夠飽滿;大於五年生人蔘一般採收加工後出售,不留種子。五年生人蔘的花序有40~50朵花,種子因花從邊緣外側向內側依次開放而先後成熟。採種後可挑選成熟、飽滿的種子直接播種,但為使人蔘種子能又快又好、整齊地出苗,一般在人蔘花期時,人工去除花序內側和外側的花,只留中間生長較為整齊的25~30朵花做種,於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參果變為深紅色時採收。採收後搓去果皮、果肉,即得人蔘籽,然後去除雜質,一般以粒大飽滿、色白、無病斑的做種。 [5] 

人蔘種子催芽

種子催芽 種子催芽
人蔘種子為深度休眠的種子,除發芽所需必備條件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發芽,因此,需對人蔘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5] 
室外催芽人蔘種子時,以赤黴素920與室温水為1克:17.5千克的比例,浸泡12小時,或室温水浸泡36~48小時,撈取出人蔘種子與3倍左右的河沙細土混勻,澆適量水,保持10~15%的水分,裝入催芽的木槽中。木槽長度依種子多少而定,高30~40釐米,寬50~100釐米,四周最好有5釐米厚的清沙,便於催芽,減少種子腐爛。將木槽置於背風向陽地挖好的土坑中,木槽四周培土充分,保證木槽內温度和濕度可以保持在所需範圍。木槽蓋好土後,在上面蓋濕葦簾(草簾)或架設蔭棚,嚴防日光暴曬及強雨澆淋。保持温度在20~25℃。如果温度過低,可適時鋪上塑料膜;温度過高,可適當增加通風,防止爛種。催芽初期,每4~6天翻動一次,中後期可每10~15天翻動一次,具體翻動時間依據温濕度適時調整,期間可加入適當的水。3個月左右,種子逐漸裂口,裂口率達到90%以上時,即完成催芽,可進行播種。使用便於搬動和翻動的木箱,注意保持合適的温度和濕度。催芽過程也可於室內進行。 [5] 

人蔘種子消毒

播種之前,人蔘種子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按消毒時間長短,可用1%的福爾馬林液浸泡10分鐘;或用波爾多液浸泡15分鐘;或用多菌靈500倍液浸泡2小時;或用10%的蒜汁浸泡12小時。消毒後,用清水多次清洗乾淨即可。 [5] 

人蔘播種時間

冬季寒冷,一般不播種,其餘三季均可播種。春播,4月中旬至6月上旬,選擇5釐米地温2℃時播種經過催芽的種子,半個月左右出苗;夏播,7~8月,播種當年採收或貯藏的種子,第2年春天出苗;秋播,9月至封凍前,5釐米地温下降至5℃時播種經過催芽的種子,半個月左右出苗。 [5] 

人蔘播種方法

播種 播種
先耬平畦面,挖出大約深4釐米、槽邊5釐米的畦槽,隨後播種。一般有點播、撒播條播三種方式。其中,撒播需要數量較多的種子,且出苗不均勻;條播佔地面積較大,出苗也不均勻;點播需要的種子數量較為節約、經濟,出苗均勻,參苗較大,產量又高,故一般採用點播的方式播種。 [5] 
點播,也稱穴播,行株距為5釐米×5釐米、5釐米×10釐米或6釐米×6釐米,挖好穴後,每個穴中播1~2粒種子,覆土3~4釐米厚,每平方米播種15~20克。點播後,還應覆蓋稻草、青草或玉米秸稈,覆蓋一定量的土,保證温度和濕度。如果播後管理得當,5釐米×10釐米和6釐米×6釐米的穴肥料充足,那麼後期參苗會長勢較好,產量較高。 [5] 

人蔘栽培技術

人蔘選地整地

種植人蔘
種植人蔘(5張)
選地:種植人蔘的樹林最好是闊葉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地形最好有坡度,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積水。北坡、東南坡以及西北坡比較利於人蔘的生長,坡度在10~25°之間都可以。如果是移栽的人蔘最好選擇腐殖質土層10~15釐米的土壤,下層為黃粘土,中層是活黃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5.8之間。 [6] 
整地:選完地後要在封凍之前至少翻耕一次,在春季解凍之後再次翻耕並施肥。以後保證每兩個月翻耕一次,翻耕時要打碎大的土塊並且清除雜物,為人蔘的種植提供一個疏鬆乾淨的土壤環境。 [6] 

人蔘移栽技術

移栽時間多選擇秋季(封凍前)。春季風大,不易保持土壤濕度,還時有降温,易造成凍苗;夏季温度高,易使參苗染病,死亡後還需補苗;秋季可避開高温和嚴寒,適合移栽。移栽人蔘一般採用二四制或三三制,即二年生移栽,六年生收穫;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穫。 [5] 
移栽時,為避免參苗損傷,挖出時要小心。防止參苗受風、強光照射,可使用木箱裝放。選擇健康、完整的參苗,按大小不同分別移栽,避免混栽影響產量。移栽的當天還要將苗根消毒,可用1:120的波爾多液浸泡10分鐘、10%的蒜汁或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15分鐘,切忌浸泡蘆頭 [5] 
林地移栽時從坡下往坡上栽種,畦上橫向開槽,平放參苗於槽內,參苗頭部朝下坡方向栽種,槽深度、寬度要以能擺下人蔘且不彎須為度,保證槽底部平整。行株距20~25釐米,10~15釐米。將參苗移栽、覆蓋好後,將畦面刮平,覆蓋6~10釐米厚土,鋪上有葉樹枝或無籽的雜草,再用適量的土壓住,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濕度。 [5] 
田地移栽因沒有林地的自然坡度,故一般採用使參苗傾斜30~45°的方法斜栽。整體情況與林地移栽類似,覆土時可在參苗蘆頭處壓些細沙,以便出苗。還可依據土壤肥力,在參苗下面和上面分別施2/3和1/3的肥料,以保證養分的充足,切忌肥料與參苗直接接觸。 [5] 

人蔘田間管理

  • 搭設陰棚
棚式:搭棚可選擇雙畦大棚和單畦拱棚、平棚、或用複式大棚。複式大棚是集安人蔘研究所自行研究的一種新型棚式即下層是單畦拱棚。 [7] 
陰棚透光率:非林地參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議用遮陽網遮擋。1~2年生的苗子,參棚透光率在10~15%為宜;3~4年生的參棚遮光度在15~20%為宜。 [7] 
  • 除草
人蔘 人蔘
人蔘地要及時拔除牀面和作業道的所有雜草,尤其是1年生參苗小草多,應及時進行人工除草,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壓實。 [7] 
  • 調節光照
農田栽參的光照控制原則是西洋參宜小,人蔘宜大;夏季要小,春秋兩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間應掛花檔陽,避免強光及潲風危害參苗。 [7] 
  •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應控制好兩方面,一是地上部參葉層,即參棚的管理,首先避免參棚漏雨,也要防止潲風雨,澆水時儘量避免澆到參葉上。二是參根生長環境的土壤水分管理,牀面應始終保持濕潤狀態,若缺水應及時澆透水,保持牀面覆蓋。另外,雨季還要注意排水暢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牀或衝打畦牀。 [7] 
  • 施肥管理
人蔘施肥主要採取根側追肥和根外追肥,對於育苗牀人蔘及2年生以下的西洋參不用採取根側追肥。3年以上生西洋參進行根側追肥時,可於5月末前開溝施入0.05千克/平方米左右人蔘復混肥。根外追肥可結合打藥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 [7] 
  • 越冬防寒管理
農田參地一般地勢比較平緩,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滲透到參牀易造成凍害和病害。因此,必須做好人蔘越冬防寒工作,在10月中下旬,氣温達到0℃時,鋪上一層5~8釐米的稻草、玉米秸稈、落葉等,在上凍前上面用舊膜覆蓋,膜上再用遮陽網或參簾壓上。第二年可根據天氣撤掉防寒物,一般在4月上中旬撤掉。 [7] 

人蔘採收加工

採收加工 採收加工
採收:人蔘一般4~6年收穫,一般在9月中旬收穫最好,產量高,折幹率也高且質量好。 [7] 
加工:收穫的參根要及時加工,堆放時間過長影響商品質量,加工的品種常見有紅參、糖參和生曬參。
具體:
  1. 紅參加工:選漿水足無病斑的參根,洗刷乾淨,按大、中、小分級,擺於蒸盤上,上蒸鍋或蒸籠,待蒸好盛擺盤晾曬一段時間,進乾燥室,乾燥即可。 [7] 
  2. 糖參加工:選漿水不足,缺頭斷尾的參根,去掉主側根上的毛須、颳去病斑,沸水炸20~40分鐘,炸好的參用排順針給參體扎孔,便於糖漿進入參內,將紮好孔的參根擺放缸內,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內,浸沒參根,放置一夜取出,第2次排針、灌糖,如此重複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45℃乾燥室乾燥即可。 [7] 
  3. 生曬參加工:洗淨的鮮參擺放在烘乾簾上晾曬後,在40℃~48℃温度下烘乾即可。 [7] 

人蔘病蟲防治

人蔘病害

人蔘立枯病 人蔘立枯病
人蔘立枯病、人蔘斑點病、人蔘疫病人蔘菌核病是人蔘最常見的病害。人蔘立枯病主要為害幼苗,會導致幼苗折斷死亡,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01~0.015公斤拌入3~5釐米深的土層內消毒預防,一旦發病立即拔除,防治蔓延。人蔘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脱落,展葉初期可以噴灑多抗黴素,後期改用波爾多液、撲海因或者咪唑黴交替使用。人蔘疫病主要為害葉片和根部,一旦發現病株應當立即拔除,並用70%的敵克松500倍液做消毒處理,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可以用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噴灑植株(最好在大雨後)。人蔘菌核病主要為害根部,受害後根部會腐爛,可以用速克靈或者撲海因濕性粉劑拌種,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生石灰消毒。 [6] 

人蔘蟲害

人蔘的主要害蟲有: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 [6] 
防治方法:使用的糞肥高温堆肥;燈光誘殺成蟲;毒餌誘殺;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預防;發病期用90%敵白蟲1000倍液澆灌。 [6] 

人蔘主要價值

人蔘藥用

人蔘
人蔘(8張)
現代醫學認為,人蔘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外科使用等都有明顯的作用,其臨牀應用效果有:
  1. 治療神經衰弱和精神病:人蔘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對興奮型神經衰弱的患者,常配以遠志、酸棗仁;對抑鬱型患者,常配以黃芩龍骨;對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自汗的患者,配以五味子白芍浮小麥。患者服用人蔘後,可減輕或消除頭痛、心悸、失眠、健忘、全身無力等症狀,並使體重增加。人蔘對無力型和抑鬱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中毒或傳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亦有療效。人蔘還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身體耐力和運動器官的準確度。 [4] 
  2. 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人蔘能提高心臟的收縮能力和頻率,興奮心臟,使血液流動加快,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進而調整機體的營養狀況和減緩體力衰退,增強抵抗力。人蔘皂甙能使磷脂蛋白酶活化,促進磷脂的生物合成,從而防止冠狀動脈和心臟主動脈血管粥樣硬化。人蔘對各種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營養不良等)和貧血都有一定療效。 [4] 
  3. 治療糖尿病:人蔘能刺激內分泌系統的分泌機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服用人蔘可使輕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減少,改善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狀,使渴感、多汗,虛弱等症狀消失或減輕。服用人蔘還可以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4] 
  4. 治療性機能衰弱:人蔘能明顯增進性機能,中醫稱作強精補腎。人蔘對麻痹型、早泄型陽痿有顯著療效,對因神經衰弱所引起的皮層性和脊髓性陽痿也有療效(對精神型陽痿無效)。人蔘能提高精子活力,可治療無精子症和乏精子症。 [4] 
  5. 治療胃、肝等消化系統疾病:人蔘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胃液總酸度,改善上腹帳滿、泄瀉、嘔吐等脾胃虛弱的症狀,使胃痛消失、食慾增加,大便正常。如人蔘與其他中藥配成的四君子湯。人蔘還能促進肝臟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可以防止急性肝炎轉為慢性肝炎。 [4] 
  6. 增強人體免疫力,輔助治療癌症:人蔘可以提高人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阻止癌細胞轉移,延緩腫瘤生長和癌病灶擴大。人蔘還能預防抗癌藥物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 [4] 
  7. 增強骨體的造血機能:人蔘能促進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質、膽固醇、脂肪和糖的代謝,促進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使血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及骨髓中的有核細胞數量增加,從而增強骨髓的造血機能。人蔘能防禦放射線對骨髓的損傷。 [4] 
  8. 外科:人蔘的汁、葉、粉末可促使傷口及潰瘍迅速癒合。人蔘膏有消炎、消腫作用。 [4] 
  9. 其他:人蔘還能提高人的視力及對暗環境的適應能力,可以作為暗處作業者提高視力的藥物。人蔘對小兒脊髓灰白質炎引起的骨骼肌興奮性異常也有治療作用。 [4] 

人蔘經濟

人蔘的莖、葉、花,果以及加工副產品都是輕工業的原料,加工出諸如含有人蔘成分的煙、酒、茶、晶、膏等商品,都比較受消費者的歡迎。人蔘栽培是農民多種經營的重要項目,能給國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潤。例如,生產邊條參的中國吉林省集安縣,人蔘税收利潤佔全縣總收入的50%(1986年)。出口人蔘還可換取大量外匯,1980年中國出口人蔘換外匯約2250萬美元。 [4] 

人蔘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注:僅俄羅斯種羣;其他種羣都未被列入附錄)。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二級保護。 [9]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二級。 [10]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12] 

人蔘主要品種

人蔘 人蔘
人蔘根據是否裁培可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園參。野山參又名山參,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長的人蔘。其以支大、漿足、紋細、蘆長、碗密、有圓蘆及珍珠點者為佳。移山參指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于山野而生長的人蔘。其主根下部較肥大,紋粗而淺常延續至中部,鬚根的珍珠點卻較少。園參即人工種植而成,以身長、支大、蘆長者為佳。支瘦小、蘆短、糖重者為次。 [11] 
人蔘根據產地可分為吉林參、遼參、高麗蔘、日本人蔘等。吉林參即產于吉林省的人蔘。吉林是中國人蔘的主要產區,因其地理環境獨特,有陰涼濕潤的氣候條件,肥沃的腐殖質土層及散射的陽光。遼參是產於遼寧省的人蔘,其中產于丹東市的寬甸柱參和石柱參(分別以地區命名)為佳。而石柱參的特點是體長皮老、紋深,有珍珠點,其有效成分要高於園參。朝鮮人蔘又稱為高麗蔘、別直參。依加工方法的不同,商品參又有朝鮮紅參與朝鮮白參之不同,而以紅者為佳。日本人蔘又叫東洋蔘,是用中國東北原產地的人蔘種子在日本裁培而成的人蔘。因其加工方法不同,有白參、紅參之分。 [11] 
人蔘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紅參、邊條紅參、白糖參生曬參白乾參、掐皮參、大力參等。紅參是由園參剪去支根及鬚根,洗刷乾淨,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再烘乾或曬乾而成。邊條紅參也是紅參的一種,一般以身長徑圓根莖和支根較長為特點。白糖參也叫糖參,顧名思義即用糖汁浸透的人蔘。其原料大多以漿不足、體形欠佳的鮮參為主。生曬參即用新鮮人蔘洗刷乾淨後曬一天,再用硫磺熏製烘乾而成。由於其加工方法不同,有全鬚生曬參和去鬚生曬參之異。白乾參是用新鮮的人蔘主根通過洗刷、刮皮的處理後乾燥而成的。上端可看見淺縱紋及支根的痕跡。掐皮參指用鮮參的整個根部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後,去除粗皮,在其周圍紮上小孔,將其浸泡於糖液中,再撈出晾曬至幹,用手在表皮掐出皺紋,再晾曬乾燥而成。大力參是鮮參的主根經過洗刷後,置於沸水中浸煮片刻,取出曬乾或烘乾而成。 [11] 
參考資料
  • 1.    人蔘(rén shēn)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09-06]
  • 2.    人蔘(rén shēn)  .植物智.2014-01-16[引用日期2019-12-19]
  • 3.    逄煥誠編著.人蔘.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09:3-6
  • 4.    逄煥誠編著.人蔘.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09:1-4
  • 5.    孫寶良, 孫希. 人蔘栽培技術[J]. 林業勘查設計, 2017, (1):66-68.
  • 6.    錢少東. 林下人蔘栽培技術[J]. 吉林農業, 2017, (11):86.
  • 7.    葛茂苑, 王嬌, 張國權. 非林地人蔘栽培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 2019, (9):304-305,311.
  • 8.    2019年CITES附錄中文版----國家瀕科委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9-07]
  • 9.    馬清温,孫震曉,王青編著.中國60種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12:7
  • 10.    周繇編著.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 下: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6.07:1396
  • 11.    王正芳,王豔編著.人蔘.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01:7-9
  • 12.    人蔘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5]
  • 13.    人蔘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3]
  • 14.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3-13]
  • 15.    人蔘 Panax ginseng|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16.    高海波、譚興貴編.圖解神農本草經: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