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蔚華

鎖定
周蔚華,男,漢族,1963年9月出生,安徽亳州人,經濟學博士。 [2]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春秋》雜誌主編。
中文名
周蔚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963年9月
職    業
大學教授、雜誌主編

周蔚華人物經歷

1996年至2011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總編輯(其間:1993年被破格晉升為副編審;1999年晉升為編審;2008年轉為教授;2003年在人大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兼任碩士生導師;2006年兼任人大新聞學院媒介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2011年至2017年任民政部中國社會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
2017年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2] 

周蔚華研究方向

文化與出版產業研究、當代中國出版研究、數字出版研究。 [3] 

周蔚華所獲榮譽

在第十屆韜奮獎頒獎典禮上 在第十屆韜奮獎頒獎典禮上
曾獲首屆、第二屆、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兩次)、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榮譽獎勵。2007年被確定為首屆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2008年獲得第十屆韜奮出版獎
2009年被評為“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人才”。
2010年獲得首批“高校出版人物獎”。
2011年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建設新聞出版強國”主題徵文活動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周蔚華社會任職

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等,曾任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出版政府獎出版人物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評審專家和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評審專家等。 [2] 

周蔚華主要成就

在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後,周蔚華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從事期刊編輯、選題策劃和管理工作,先後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等職務,策劃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欄目和重頭文章,例如和《人民日報》理論部一起策劃的“西方價值觀對中國大學生的影響”、“弘揚社會主義人生價值觀”專欄,受到了中宣部、人民日報和教育部的稱讚。期間,他本人也發表了《康德先驗理念學説的啓蒙精神》《價值中立論批判》等研究成果。1993年,由於在期刊編輯和科研方面的突出業績,周蔚華在不到30歲時就被中國人民大學破格晉升為副編審。
1996年年底調入人大出版社任主管經營的副社長後,周蔚華積極關注市場變化,帶領出版社業務人員,積極開拓市場,和營銷人員一起衝在第一線,跑遍了國內的主要城市和大型書店。在其負責營銷的近三年時間中,人大社的銷售碼洋從6800萬元猛增到近2億元,回款增長了300% ,使人大社跨上了一個台階。由於在出版社出色的工作表現,1999年周蔚華又被學校職稱評定委員會評為編審職稱,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編審之一。
2001年擔任人大出版社總編輯之後,周蔚華一直全面負責人大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和編輯工作,主持策劃出版了包括《馬克思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叢書、《康德全集》、《中國佛教哲學要義》、《梁啓超全集》、《中國近代思想家思想文庫》等在內的大批弘揚主旋律、具有文化傳承價值的精品圖書項目;策劃並主編了“文化產業譯叢”,這是我國第一套關於文化產業的翻譯著作,被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還參與組織了人大版21世紀文科教材建設,以及李瑞環、李鐵映、成思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的出版,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所提出的人大出版社“四個一主兩翼”選題規劃思路,即“以教材為主、以學術出版和大眾出版為兩翼的結構戰略,以本科教材為主、雙向延伸的層次戰略;以紙質出版物為主,電子出版物和網絡出版物相配套的立體化戰略;以政府教材立項和自主開發為主、以區域開發和引進為補充的全方位戰略”,長期作為人大社制定選題的指導性意見。
在周蔚華主管選題策劃工作期間,人大社先後承擔了40多個國家“十五”、“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出版界名列前茅;其間,人大社獲得國家圖書獎(包括政府出版物獎)5項,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項,中國圖書獎(含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4項,獲獎總品種在出版界處於領先,在高校出版社名列第一,連續10年在出版界“三大獎”方面沒有空白。
人大社的品牌和影響力受到了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和教育部以及出版界和讀書界的高度認可,周蔚華本人也得到學界、業界以及學校的高度評價。2007年,在全國首次進行的崗位定級時,周蔚華被學校評定為專業技術三級,在當時是中國人民大學唯一一位非教學系列被確定為三級崗位的工作人員。同年,他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首屆“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在2008年獲得了中國出版領域個人最高獎項——“韜奮出版獎”,他也是當時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周蔚華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次年又被中國大學出版工作者協會授予“首屆高校出版人物”榮譽稱號。2011年周蔚華調入民政部黨組機關報《中國社會報》任總編輯,兩年後任社長兼總編輯。之後再兼任黨委書記。在任期間,《中國社會報》緊緊圍繞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民政部黨組的中心工作,以黨建為引領,聚焦民政和民生宣傳引導工作,鞏固了民政輿論宣傳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的地位,多次受到中國記協和民政部的嘉獎,年營收總額也從3000餘萬增長至8000餘萬,獲得了兩個效益雙豐收。
在周蔚華的主持下,《中國社會報》還同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禁毒基金會共同創辦了我國第一份禁毒工作領域的專業報紙——《中國禁毒報》,填補了中國禁毒領域專業媒體的空白。為辦好這份報紙,作為《中國禁毒報》第一任總編輯,周蔚華帶領報社成員深入禁毒一線,走訪各地公安部門和戒毒所,採訪了大量相關人員,該報也成為了廣泛宣傳國家禁毒法律政策、及時展示和交流禁毒工作成果與經驗、深入探討禁毒熱點難點問題的專業平台,發揮了禁毒宣傳教育主媒體、主陣地的作用。
此外,在《中國社會報》工作期間,周蔚華還主持了中國民政輿情網和文化產業檢測輿情繫統的建設,在國內專業輿情領域頗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各地方機構與各行業開展輿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周蔚華還主編了《網絡輿情概論》教材,這是我國出版較早的網絡輿情教材,出版後受到廣泛好評,並被多次重印,對高校網絡輿情教學和科研起到一定作用。
周蔚華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實踐者,也是一位優秀的理論工作者,他在出版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業界和學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自參加出版工作以來,周蔚華在各類報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70餘篇,引用率和轉載率在出版研究界居於前列,並三次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數十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中國出版年鑑》、《中國編輯研究》、《中國圖書年鑑》等權威期刊或工具書全文轉載,其在《出版發行研究》上發表的《中國教育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任主要起草人的《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2003-2004)分別被國際著名的《出版研究季刊》及湯姆遜集團翻譯成英文出版。
周蔚華撰寫過《出版產業研究》、《出版產業散論》、《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研究》等頗具影響力的學術著作。其中,《出版產業研究》首次綜合運用產業經濟學、管理學和傳播學的理論對出版產業進行系統研究分析,被著名出版家陳昕稱為“新世紀最值得重視的出版產業研究著作之一”,該書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被多所大學作為研究中國出版產業的必備參考書,並被翻譯成韓文出版。另一本著作《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也被翻譯成越南文由越南權威的國家出版社出版。
在多年的積累和沉澱中,周蔚華還主持了10多項國家或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包括“中國專業出版集團研究”、“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研究”、“新中國70年來我國出版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演進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等課題,目前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圖書出版史”的首席專家,相關科研成果對我國出版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大意義。其中,“中國專業出版集團研究”的研究成果“通過組建專業出版集團深化出版體制改革”受到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高度重視,並批示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參考制定中央部委出版社改制方案,對促進我國出版業的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實踐者與研究者之外,周蔚華另一個重要的身份是教師。早在2003年,周蔚華就開始作為人大新聞學院的兼職教授,在從事業界實踐的同時在人大新聞學院指導碩士研究生,並從2006年起開始指導傳媒經濟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多年來累積指導了10餘位博士研究生、40餘位碩士研究生順利畢業。2018年,周蔚華正式調入人大新聞學院。作為老師的周蔚華同樣認真而負責,他的學生曾這樣評價道,“淵博而低調、寬容又嚴格,無論是學業的增進還是未來的發展,周老師都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最有價值的建議。
此外,周蔚華還堅持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多門理論與實務課程,如“國際版權貿易”、“出版前沿問題研究”、“傳媒經營與管理”、“傳媒經濟理論與實務”、“新聞與傳播學術前沿”等。這些課程將業界和學界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思考帶到課堂中來,把深厚而寬闊的理論知識背景和豐富鮮活的實踐案例密切結合,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好評,課程評分均達到了90分以上。在為碩士生與博士生開設的“新聞與傳播學術前沿”課程中,周蔚華邀請校內外著名學者參與到課堂中來,展開跨學科的教學和交流,涉獵之廣涵蓋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歷史學、心理學、國際政治等多個學科和研究領域,豐富了新聞學院課堂的視野格局。
周蔚華還積極參與人大的教材建設和教學改革,其參與的“中國人民大學文科教材建設”獲得了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在教學上的卓越成績奠定了周蔚華作為老師的“人生底色”,在紮根人大的基礎上,周蔚華為北京大學出版專業碩士開設過“出版產業研究”專題課程;作為北京市人才計劃的一部分被聘為北京印刷學院講座教授,參與教師指導和學科建設指導工作;受邀為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新聞出版總署展開培訓工作等。
在三尺講堂之外,周蔚華還積極參與我國出版業的改革和發展工作,先後承擔了一些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政策決策及調查研究項目,參與新聞出版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等工作,從各個方面服務我國出版領域的的建設和發展。
2000年,周蔚華受教育部社政司和人大出版社的委託,主持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的籌備、組建、設計和前期運營工作,帶領網絡技術人員和編輯人員設計完成了我國第一家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門户網站。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周蔚華先後參與了新聞出版總署“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新聞出版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項目,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和教育部關於大學出版體制改革調研,以及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單位評估體系》的討論、高校出版工作會議等工作,參與起草或直接撰寫了《關於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關於美國大學出版社情況的考察報告》、《圖書出版管理規定》、《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政策法規或調研報告。
在國際出版文化交流方面,周蔚華多次作為中方出版專家在國際出版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包括中日韓三國大學出版社論壇、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中國問題研討會、法國外交部主辦的中法人文社科出版研討會等等。尤其是在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周蔚華作為新聞出版總署邀請的出版專家就中國出版產業發展狀況作專題報告,受到了新聞出版總署的高度評價,也受到了國際出版界同行的歡迎。 [1] 

周蔚華主要貢獻

周蔚華工作業績

周蔚華是出版領域的“多面手”,他先後從事過期刊編輯、圖書編輯工作,做過發行營銷工作,參與版權貿易工作,主持創辦過社科信息網站建設,兼做過出版社黨務工作。周蔚華不僅是一位出版實踐者,也是一位出版理論家以及優秀的編輯出版專業教育工作者,他在出版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出版實務界和高校相關學科領域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周蔚華十分注重選題戰略工作。為打造品牌,強化優勢,確保出版社可持續發展,周蔚華提出了“四個一主兩翼”的選題規劃思路,即“以教材為主、以學術出版和大眾出版為兩翼的結構戰略;以本科教材為主、雙向延伸的層次戰略;以紙質出版物為主、電子出版物和網絡出版物相配套的立體化戰略;以政府教材立項和自主開發為主、以區域開發和引進為補充的全方位戰略”。這一選題規劃思路符合人大社的發展實際,對保證人大社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起到了導向性作用,因此,多年來對人大社的選題開發起到了指導作用。
周蔚華在選題和編輯工作中一直強調精品戰略和品牌戰略,提出了教材精品、學術精品和大眾精品的三類精品戰略。在高校精品教材建設方面,人大社自主策劃了21世紀系列教材,共30餘個系列600餘種,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大社有近400種高校教材被評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在出版界名列前茅。
近年來,人大社策劃出版的《馬克思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叢書”等等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材和理論著作,成為弘揚主旋律的“紅色”出版基地。同時,人大出版社先後承擔了40多項國家“十五”、“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出版界名列前茅;其間,人大社獲得國家圖書獎(包括政府出版物獎)5項,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項,中國圖書獎(包括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4項,獲國家級大獎總品種數在出版界處於領先,在高校出版社名列第一,連續多年在出版界“三大獎”方面沒有空白。
除了選題工作外,他組織和領導了人大社編輯體制的改革。早在2000年,人大社就組織實施了從編輯室制向選題策劃、書稿審讀編輯細分制的編輯體制改革;2002年,探索了事業部制編輯管理模式;2006年,實行了分社編輯體制改革。這些改革對其他出版業探索新的編輯體制產生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周蔚華還在其他社領導的協助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編輯規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從而在出版方向、出版質量、出版流程、出版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做到用規範管理,有章可依,為出版社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蔚華除了做人大社總編輯之外,還是一位勤于思索、不輟研究的著名學者。他所著的《出版產業研究》首次綜合運用產業經濟學、管理學和傳播學的理論對出版產業進行系統研究分析,被稱為新世紀最值得重視的出版產業研究著作之一,該書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並被多所大學作為研究中國出版產業的必備參考書。他在各類編輯出版報刊上發表關於出版研究方面的論文80多篇,很多論文都有很高的轉載率和引用率,被《新華文摘》、《中國出版年鑑》、《中國圖書年鑑》、《中國編輯研究》等權威工具書轉載。他的論文《出版物的雙重屬性與出版者的社會責任》獲得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論文《中國出版產業的十大失衡現象》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他主持我國第一套“文化創意產業譯叢”的編選、翻譯和出版工作,該套叢書被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他的《試論中國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被《新華文摘》等多家媒體全文轉載,他在《出版發行研究》上發表的《中國教育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被國際知名的《出版研究季刊》翻譯成英文出版。
近年來,周蔚華還兼任編輯出版專業的教學工作,為本科生開設《版權法與版權貿易》、為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設“出版前沿問題研究”、“出版產業研究”等課程,他的課程把深厚而寬闊的理論知識背景和豐富鮮活的實踐案例密切結合,深受同學們的好評。
此外,還曾參與中宣部等三部委關於高校出版社改革的調研,參與《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關於高校出版體制改革的工作方案》、《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等文件的起草工作;是中國出版研究所《中國出版藍皮書》“圖書出版產業分析”分析部分的主要撰稿人等。

周蔚華科研課題

1.“中國高校社科管理信息管理系統”,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重大課題。
2.“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網站建設”,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重大課題。
3.“中國專業出版集團研究,”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博士點項目。
4.“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新聞出版業的跨越式發展”,新聞出版總署重大課題,參與人,總報告執筆人之一。
5.“中國高校出版社的改革與發展”,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課題,參與人。
6.“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發展報告”,新聞出版總署重大課題,主持人之一。
7.“北京市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研究”,主持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
8.“中國出版社綜合評估體系”,新聞出版總署重大項目,參與人。
9.“金融危機對中國新聞出版業的影響研究”,新聞出版總署重要軟科學課題,主持人。
10.“新聞出版產業上市狀況調查”,新聞出版總署重要軟科學課題,主持人。
11.轉企改制後中國出版業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參與人。
12.以著作權法為基礎構建文化管理體系——從出版物角度的研究,新聞出版總署重要軟科學課題,主持人之一。

周蔚華科研成果

自參加工作以來,在包括《人民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各類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篇,摘要轉載3篇;被《中國出版年鑑》摘要轉載4篇,被《中國編輯研究》全文轉載2篇,被《中國圖書年鑑》摘要轉載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轉載20篇以上,另有10多篇文章被各種報刊轉載或者摘要轉載。
主要論文有:
1、康德先驗理念學説的啓蒙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5期。
2、價值中立論批判,《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要轉載。
3、康德道德哲學的核心——責任概念,《文史哲》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要轉載。
4、關於康德哲學的主體性問題,《浙江大學學報》1991年2期。
5、論社會主義人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年2期。
6、知識經濟與出版產業,《大學出版》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1998年第8期全文轉載。
7、環境分析法及其在出版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出版》199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1999年第8期全文轉載。
8、從傳統出版向現代網絡出版的範式轉換,《出版發行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9、選題策劃三論,《中國編輯》2002年第2期。
10、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衝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4期。
11、建立有效的出版競爭機制,《編輯學刊》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壟斷分析,《大學出版》2002年第4期;《中國出版》2002年第3期摘要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網絡出版的興起與出版的範式轉換,《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14、學習型組織及在出版產業的運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摘要轉載。
15、全球化的內在矛盾,《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9期。
16、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集中度與規模效益分析,《中國出版》2002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並被收錄《2002年世界華文出版文選》。
17、論中國出版走向世界的現實性及其途徑,《出版發行研究》2002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轉載。
18、建立具核心競爭力的編輯新體制,《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12-5,《新華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轉載。
19、出版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編輯之友》2003年第1期。
20、中國出版產業集團化:問題、對策和發展趨勢,《中國出版》2003年第2期;《中國出版年鑑》(2004)摘要轉載。
21、我國出版業的改革:回顧、經驗和當前的重點,《中國出版》2003年第4期。
22、出版的產業定位與經濟功能,《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試論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發展十大趨勢,《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4、以科學的出版發展觀為指導,促進高校出版社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學出版》2004年第1期;《中國編輯研究(2005年)》全文轉載。
25、中國圖書出版產業關聯分析,《大學出版》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26、從出版物的雙重屬性看出版者的社會責任,《中國出版》2004年第9期;《中國出版年鑑》(2005)摘要轉載;本文獲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27、從產業組織理論的視角看出版改革的癥結所在,《中國出版》200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7期全文轉載。
28、整合營銷與選題策劃,《中國出版》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29、從出版發展歷程看出版功能轉換,《出版發行研究》,2006年第4期。
30、中國教育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出版發行研究》2006年第6期。
31、選題創新論,《中國出版》,2006年第11期。
32、當前我國圖書出版生態的十大失衡現象,《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本文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33、後現代閲讀方式的興起與出版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中國編輯研究》2008年全文轉載。
34、維護出版生態平衡,促進書業和諧發展,《中國編輯》2007年第3期;《中國出版年鑑》(2008)摘要轉載;
35、中國大學出版社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經驗,《中國出版》,2008年第1期;
36、關於出版學本科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出版科學》,2008年第1期;《中國出版年鑑》(2009)摘要轉載。
37、中國大學出版激盪30年,《編輯之友》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38、選題策劃十大陷阱,《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07-02。
39、對“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重大命題的一點看法,《中國出版》2009年第1期。
40、出版物的價值和效益評價辨析——兼評“兩個效益”重大命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09年第10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9年第22期摘要轉載。
41、關於金融危機對出版業影響的若干思考,《出版發行研究》,2009年第9期。
42、出版體制改革的深層邏輯,《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43、通過加快改革解決我國數字出版轉型中的制約因素,《出版發行研究》2010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
44、當前出版產業的新變化及面臨的新問題,《現代出版》2010年11月,《新華文摘》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45、新聞出版強國論,《中國出版》2011年第1期。
46、緊緊圍繞大局 做好主題出版,《中國出版》2011年第9期。

周蔚華參加活動

1.2001年、2002年參加中日韓三國大學出版社論壇並作大會發言。
2.2004年參加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中國問題研討會並作大會主題發言。
3. 2005年出席法國外交部主辦的中法人文社科出版研討會並做主報告。
4.2007年中美大學出版論壇並作主題發言。
5.2009年中韓出版學術年會作大會發言。
6.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出版產業高層論壇》,作主報告。

周蔚華著作

1.《出版產業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書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出版產業散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4.《普通編輯學》(主編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5.《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2003-2004)》,主要執筆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6.《China Book Publishing》,Thomson Learning ,2008 ,主要執筆人。
7.《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2005-2006)》,主要執筆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8.《China Book Publishing》,Cengage Learning,2009,主要執筆人。
9.《文化產業譯叢》,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項目,第一主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