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毛懸鈎子

(中藥)

鎖定
周毛懸鈎子,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周毛懸鈎子Rubus amphidasys Focke ex Diels的全株。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活血調經,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帶下,風濕痹痛,外傷出血。
別    名
全毛懸鈎子
紅毛貓耳扭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懸鈎子屬
周毛懸鈎子
中文學名
周毛懸鈎子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周毛懸鈎子入藥部位

全株。

周毛懸鈎子性味

味苦,性平。

周毛懸鈎子歸經

歸肝經。

周毛懸鈎子功效

活血調經,祛風除濕。

周毛懸鈎子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帶下,風濕痹痛,外傷出血。

周毛懸鈎子相關配伍

治產後受風,月經不調,四肢痠麻:(周毛懸鈎子)全草30g,牯嶺勾兒茶、六月雪、丹蔘各15g。水煎,黃酒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周毛懸鈎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周毛懸鈎子採集加工

全國均可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周毛懸鈎子形態特徵

常綠蔓生小灌木,長20-100cm。莖無皮刺,莖和葉柄、葉片下面中脈、總花梗、花梗及花萼密生紫色剛毛狀長腺毛和淡黃色絹毛。單葉,紙質;葉柄長2.5-5.5cm;托葉羽狀深裂,裂片條形;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4.5-10.5cm,寬3-10cm,掌狀3-5淺裂,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尖鋸齒。花常5-12朵,成近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稀3-5朵簇生;花梗長5-8mm;苞片似托葉;花白色,直徑1-1.5cm;萼裂片披針形,內外兩面密生柔毛。聚合果半球形,直徑約1cm,暗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周毛懸鈎子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600m的山坡路旁叢林或竹林內,或生於山坡紅黃壤林下。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周毛懸鈎子相關論述

1、《浙江藥用植物志》:“活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關節痠痛,帶下。”
2、《福建藥物志》:“活血止血,祛風除濕。全株治風濕關節痛、感冒;葉治外傷出血。”
3、《浙江藥用植物志》:“苦,平。”
4、《福建藥物志》:“甘、微苦,平。”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