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易

(周易注音版)

鎖定
《周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她就誕生在中華大地上。《周易》有多個不同的傳本,據《周禮》記載,有《連山》《歸藏》、《周易》三種,因《連山》《歸藏》有亡佚,流傳的《周易》一般指《周易》。今所見到的各種不同傳本,除卦次排列不同、卦爻辭有歧異外,“經卦為八,別卦六十四”的數目都是一致的。 [1] 
中文名
周易
作    者
熊春錦
出版時間
2007年12月
出版社
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 [1] 
頁    數
269 頁
ISBN
9787801737113 [1] 

周易內容簡介

人們常説的《周易》包括《經》和解經的《傳》兩大部分。六十四卦的卦辭與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稱為《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説卦》,《序卦》,《雜卦》,為《易傳》,是後人對於《經》的闡釋,共七種十篇,又稱“十翼”。
《周易》博大精深,彌綸萬有,對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是古聖先賢經邦濟世之書,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其最大的特點是卦傳圖文一體、象數理氣具全,既是哲學的,又是科學的;既是理學的,也是數學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她是祖先在天人合一境界中認知自然真理的結晶,是聖人之治方法論的天然運用,是對天地人萬物規律的演繹,其中負載着宇宙的全息信息。古人有“善易者不佔”的説法,《周易》的最高境界和實質就是一部慧智的心法,能夠開發人的科學頭腦與大智慧,是一部藴藏着甚深科學智慧的經典。十六世紀前,中國正是在易學“象數理氣”的滋養中,取得了一系列震驚中外的重大科學技術成就,創造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走在世界前列。十六世紀開始,“易學”思想西傳歐洲,又促進了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二進制的產生,電腦的風靡全球,都是《周易》科學魅力的展現。古老的《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科學源泉!在東西文化的交融中,日益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 [1] 

周易《周易》中所含的一元四素方法論

周易一元

一元,即德和道。《子華子·大道》中説:“元,無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則守之;人不守元,元則舍之。”也即是老子《德道經》中所説:“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淮南子·原道》中曾説:“執元德於心而化馳若神”。只要將心靈道德化,精神就能產生質變昇華,慧識就能馳騁於萬物之間和萬物內外。道德是誕生大慧大智的基礎。缺乏道德的智識聰明只是愚智,唯有道德能夠彌補智識的缺陷,但是唯智型的聰明卻永遠難以填補道德的空白。 [1] 
用德和道為最高統帥和最終歸宿的研究方法,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元論。一元四素方法論,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四素逐層級展開和最終歸一地、陰陽和諧用中統一的研究方法論。 [1] 
“一元”的深刻內涵,全部藴藏在老子《德道經》中。 [1] 

周易四素方法論

《周易》中所含的四素方法論。象數理氣四大方法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邏輯排列方式和方法。象3、數2、理1、氣0,四大方法由簡單到深刻、由表面到內核,層級性地加深和擴展,這是一部完整而科學的、邏輯性極強的由淺入深的分析方法論。以旋極圖的象為總綱,指導身體於象,觀於象,擬於象;運用慧識悟於數,智識計於數,析於數,推於數;運用慧識科學創造力與智識思維析其理,悟其理,闡其理;運用道德之心與腦以及慧眼觀於氣,運於氣,用於氣。這四大系統性的方法論,互為依存,相互佐證,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萬物太極的陽態顯性完整內容,同時又揭示萬物太極陰態隱性的氣場運動變化規律和生成要素以及必然趨勢。將萬物生成演化和終極歸宿的特點和規律,完全納入四大要素中全面地展開和揭示,從而構成一部完美的、無可匹敵的科學研究方法。

周易

《易·繫辭》:“見乃謂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周易·略例》中説“象者,各辨一及之義者也。”《左傳·僖公十五年》中説:“物生而後有象”。老子《德道經》曰“執大象,天下住”。用象析的方法,包括萬物萬事的本象和擬比類象。如萬象,形象,景象,現象,象徵,象兆,象聲,象形,圖象,氣象;病象,脈象,臓象,卦象,爻象等等,能夠知象而解象、破象,進入數、理、氣這三個層次中解象,才是通於象。 [1] 

周易

《説文》曰:“數,計也”。《老子》曰:“善數者不用籌策”。《祖沖之》:“專攻數術,搜煉古今”。《周禮·地官·大司徒》雲:“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漢·王充《論衡》中説:“以計求便,以數取利”,內含策略與權術之意。《後漢書》:“其數有可言焉”,以數論規律性和必然性。又如數目、數量、數據、天數、氣數、數值、數制、數學、數字等。數學是一種語言工具,是人類智慧的共同工具,用數學公式、數學圖象來表達萬物的內容,是最簡潔、最準確的方法;數學是一種推理工具,可進行邏輯推理;數學是一種計量工具,可以進行定量分析和計算。《周易》就是用數表述和解析萬物的變化規律。 [1] 

周易

《説文》:“理,治玉也。順玉之文而剖析之”。《韓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長短大小、方圓堅脆、輕重白黑之謂理”。《呂氏春秋·勸學》:“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莊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指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如道理,理論,理由,理性,理智,理喻,理解,理想。指按事物本身的規律或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辨別、分類、加工、處置,如管理,治理,理財,理事,理音,自理,修理,總理。指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如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周易

《黃帝內經·靈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禮記·月令》:“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説文》:“氣,雲氣也”。對於“氣”的認識,我們從漢代編纂的著名字典《説文》的解釋中不難發現,當時在儒學家中,已經開始丟失了對“氣”字更深層次的認識,而僅將氣解釋為“雲氣”。天德之炁養神,地谷之氣養形。氣是肉眼不可見的物質,屬於太極陰魚、太極黑中的物質與規律。但她卻是能量,是萬物變化的動力。不把握住她,對萬物的瞭解只能是一知半解,無法接近事物的真理。因此,知氣、識氣、觀氣、用氣,就成為一元四素方法論中最為難以掌握的一個環節。需要“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艱苦實踐和長期培養,才能“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進而用氣對象數理進行順證和反證,產生的結論也就能夠成為真理。 [1] 

周易易道文化教育

誦讀《易經》,主要是開啓每一個孩子的科學頭腦,用最簡單的方式,運用自己的直覺和靈感,發現天地宇宙間最基本的運算規律,來進行推演,認識自然,認識世界。
東方龍文化的教育,在社會離道失德程度還不十分嚴重、人們的仁性尚相對淳樸的時期,教育的主體內容和關鍵內容,就是道!證道,傳道,將道的變化規律,告訴後一代,傳承給後一代。道的變化規律,就是伏羲所開創的易道文化。用“易”、用《易經》就能充分演示的文化,既簡單,又明晰,是《易經》的開慧益智應用,是天地之數變化規律的把握,這才是東方龍文化教育的根本和不二法門。 [1] 
中華民族的教育,一旦失去了伏羲開創的易道文化教育,整個民族就會跌進愚昧不明的時期,歷史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明代所經歷的“八股行而古學棄,《大全》出而經説亡”時期,全國的儒生們和讀書人普遍丟棄的,恰恰就是這本《易經》。這就把教育的“教”,把甲骨文“教”字形中孩子頭上“爻”的內涵,徹底給消滅掉了,將儒生以讀易為必修課加以拋棄以後,整個中華民族教育就完全剝離了慧性教育和真正東方龍文化的教育,使整個民族的創造力逐步下滑到地球村第三世界貧窮落後的水平。這個貧窮,不是單指物質貧窮,更是精神創造力的貧乏。這是非常典型的根文化教育斷裂,智能教育失誤,文昧障蔽文明的健康發展。 [1] 
金文的鐘鼎字,秦朝六書篆體,以及漢代《説文》篆體中,這個“教”和“學”字造型全都保存着東方龍文化的慧性教育特徵,將易道文化教育列為教育的靈魂和方針。 [1] 
易道文化教育的不離不棄,其實是東方龍文化中“修之身,其德乃真”這個修身文化實踐的不死不亡。一代又一代讀書人吟誦和觀誦《易經》,其實就是在實踐着一種以易證身、以音修身。對《易經》的誦讀,就是道學中的“行不言之教”。《易經·乾卦第一》,其中就已經將修身的完整過程,全息性、濃縮性、綱領性地對人類的慧性全面地揭示、對智能隱喻性地進行了提示。只需要人們堅持誦讀,不離不棄,修身的變化就在無為中自然進行,對慧性的無為激活就在默默地進行,對智能的調節規範就在無為而治,行不言之教。在堅持誦讀中,許多德性的品與質達到或接近大道頻率的人,必然會感而遂通,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產生慧智共運。

周易學易須知方法論

《周易》是一門需要“慧”與“智”雙向同步開發,才能學習和運用的學科。
學《易》,並不像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只憑後天的智識、小聰明,勤奮鑽研就完全可以學習和掌握,並且能夠步入全面和深刻的狀態中。
《易》,並不是一門只需要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持之以恆,就終究會學有所成的一門科學。學習《周易》和運用《周易》,後天的智識只能作為工具,作為橋樑,作為載體在學習中使用。
學《易》,只有啓動和運用心中的慧識,慧識和智識同步才能真正地學習她和運用她,思識慧性才是掌握和運用她的鑰匙。這一特點,也正是能夠使西方科學家獲得“靈感”的重要原因所在。西方科學的發展,的確誠如他們自己的切身體會而言,是產生於99%的勤奮和1%的靈感之中。但是,僅有閃現性的靈感和片段性的靈感,還不足以全面問鼎和掌握《周易》。
學習和掌握以及運用《周易》,必須具有穩定的“慧性”才能達成目的。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學習和研究方法選錯了路徑,也就必然是南轅北轍,空無所獲,終竟不可能將易學的“象、數、理、氣”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而人與《易》必然殊途歧路。
只有認識到《易經》獨特的學習和解讀方法,窺其門徑,探其奧秘,才能登堂入室而明易知經。這個獨特的學習方法,就是老子所説:“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也是《大學》中所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所以《老子德道經》又是學《易》的必修課。“萬物尊道而貴德”的心身實踐,將“德”和“道”“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才是打開易學之門的鑰匙和敲門磚。 [1] 

周易作者簡介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總顧問。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家大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家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領袖人物”榮譽稱號。
主編著作:《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小篆入門指導》、《小學經典讀本6+1》、《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國學經典讀本》、《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系列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