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瀋陽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

鎖定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位於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10號。佔地2.59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千多平方米。舊址建於1910年,解放前,這裏原是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堂,解放後,曾改為瀋陽市第六中學,現闢為紀念館。
中文名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地理位置
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10號
景點級別
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佔地面積
建築面積6千多平方米
附近景點
瀋陽故宮張氏帥府萬泉公園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舊址紀念館

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它"開本邑教育之先",培養出大批英才。1910年至1978年間東關模範學校曾10次更名。1978年,省市政府決定修復東關模範學校舊址,即對兩樓一堂進行修復,1979年9月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2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3月4日竣工後,在前樓設展室對外展出,這裏先後被列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小學德育基地等。
瀋陽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
瀋陽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4張)
展出周恩來就讀的教室和課桌;周恩來少年時代在瀋陽讀書時寫的一篇作文;在學校拍下的第一張照片;周恩來的侄子周秉鈞特意寄來的西花廳(周恩來的寓所)核桃等。“篤篤篤”踏着紅色的木製樓梯,來到二樓長長的走廊,推開一扇扇券拱式紅木門。現在看到的“兩樓一堂”的校園格局和建築與98年前並無二致,它那獨特 [1]  的樓梯在外的前廊式紅色磚木樓房見證了瀋陽初等教育發展的百年風雨歷程。歐式吊燈,仿古花飾。6排桌椅,共40個座位。課桌和凳子都是連體的,桌面可開啓。站在這裏,好像又一次聽到操着南方口音的周恩來擲地有聲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舊址由門房、前教學樓、禮堂、後教學樓等四棟建築組成,坐北朝南,依次排列,前後兩進院落,四周有磚砌圍牆。建於1910年,翌年竣工。其建築形式:門房11間,青磚瓦房,當中一間為門洞,過門洞有一影壁。兩棟教學樓均為前廊式、兩層、磚木結構,券拱式門窗,上部裝飾陽光放射形窗欞,走廊外部是木廊柱和木欄杆構成。禮堂是磚木結構,呈長方形,跨度較大,屋內有立柱16根。屋頂中間凸起,上面裝有天窗、人字梁、木望板。
瀋陽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瀋陽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1978年1月,中共遼寧省委和瀋陽市委決定在該址建立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並於當年3月4日開館。該館前教學樓二樓為周恩來同志少年時代展覽室。展覽室內陳列着周恩來同志當時的照片、手稿及其用過的桌椅等。1979年9月28日,周恩來同志全身石雕像在前教學樓前落成。石雕像高四米,用整塊白花崗石雕成,展現了周恩來同志的光輝形象,周恩來身穿風衣,巍然聳立,目光炯炯,凝視着前方。基座高1.2米,四周鑲着四川紅花崗石,基座下鋪着泰山青花崗石,石像四周植有蒼松翠柏。
附:周恩來——東關模範學校第二週年紀念感言
周恩來. 周恩來.
最可寶貴、最有價值而又最觸動同學諸君之種種感情者,非吾東關模範學校成立第二週年紀念之今日乎?念四小時,一刻千金,拍掌歡呼,全校同慶,亦云盛矣。然餘一霎時而憮然,回憶昔日改組成立時,締造之艱難,氣象之蕭條,歲時再歷,同學舊友,十存六七。撫今追昔,神為傷已。一霎時,餘又欣然,睹今日校舍之宏,人才之盛,蹌蹌濟濟,肅肅雍雍,珥筆者紀盛事,觀光者相勞慰,已足稱一時之嘉會也。而一霎時,餘更嗒然。夫創之既艱,後難為繼。今年今日,進步逾於去年今日;明年今日之進步,未審亦如今年之於去年否也?
嗟呼!負此責任者誰乎?其惟吾校校長、教員諸公已耳,其惟吾校全體諸同學已耳。餘深愛此最可寶貴、最有價值之第二次紀念日,即不能不厚望我最可欽佩、最有學識之校長、教員諸公,更不能不厚責我最可危險、最有成就之全校諸同學也。
吾校司教育之諸公乎!諸公為國家造人才,當殫其聰明,盡其才力。求整頓宜重實際,務外觀先察內容,勿自隳行檢,以失人則效;勿鋪張粉飾,以博我名譽;更勿投身政界黨會,謀利營私,以紛擾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長為學生擇良教材,教習為學生謀深造就,守師嚴道尊之旨,除囂張浮躁之習。注重道德教育,而輔之以實利美感,更振之以軍國民之精神。教育美滿,校風純正,則此紀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由第二週年,以至第三週年,而達於無窮期之週年者,實賴我司教育諸公之熱心維持而已矣。
吾全校之諸同學乎!吾人何人,非即負將來國家責任之國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國民之學校耶?聖賢書籍,各種科學,何為為吾深究而悉討?師之口講指畫,友之朝觀夕摩,何為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偉大人物,克負乎國家將來艱鉅之責任耶?以將來如許之重負,基礎於小學校三四年中,同學,同學,宜如何奮勉,始對之而不愧哉!一物不知,學者之恥。同學其博學乎?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同學其審問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釐,謬之千里。同學其慎思而明辨乎?學矣,問矣,思辨矣,而猶或淺嘗輒止,見異思遷,躐等以求進,自是而非人焉。吾恐同學之智識亦無由新,道德亦無由固,而欲叢人才、蔚國器,難矣。如是,則書不將虛此讀,業不將虛此習,師不將虛此教誨,友不將虛此切磋,吾模範學校不將虛此造就,而兩週年之光陰不又將虛此度過也哉!惟望吾全校諸同學惕然自警而已矣!
餘於此紀念日中抒此謬妄,其以前所云者,為吾校司教育諸公望;其以後所云者,為同學諸人勉。韙我罪我,所弗計也。然而去年今日往矣;今年今日,未往而已往矣;明年今日,他年今日,餘將拭目而觀吾東關之模範學校,更觀吾全校同學之學生。* 本文是周恩來在瀋陽上小學時的一篇作文。該文1913年6月被選為甲等作文,在奉天省教育品展覽會上展出。同年,又被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有關部門對本文的評語是:“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學不如此,不足以言學學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學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長語重,機暢神流。”1915年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生國文成績精華》兩書均收入這篇作文。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開放時間

週六,週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 ~16:00 (攜帶有效證件觀看)。 [2]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交通路線

瀋陽市內乘坐105路、113路、117路、118路、133路、134路、140路、150路、151路、173路、215路、219路、237路、273路、292路公交車,在小河沿站下車即可。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相關歷史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相關照片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相關照片
周恩來同志於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在這裏渡過了少年時代的高小讀書生活。12歲的周恩來是隨伯父周貽庚的工作調動來到東北,先在鐵嶺銀岡書院學習半年後轉入瀋陽“奉天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的。周恩來在這裏經歷了辛亥革命,接觸了進步教師,閲讀了進步書報,受到了先進思想的影響,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學習成績優異,各門功課都好,尤以作文、書法和英文最為突出。1912年10月寫了一篇《東關模範學校第二週年紀念感言》,被選為甲等作文,收錄在《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中。後來上海進步書局在蒐集全國模範作文時,又將此文選入《學校國文成績》一書中。周恩來當時熱愛祖國,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曾三次利用暑假徒步到瀋陽城南魏家樓子,請何殿甲老先生領他們登煙龍山,講述當年日俄戰爭時百姓慘遭浩劫情景。這時的周恩來就已成為憂國憂民的有志之士了。1913年 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同年8月16日入天津南開學校學習,在給同學的臨別贈言中寫到:“同心協心,萬里前程指日登”,表達了周恩來為改造中國而奮發向上的精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