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婉京

鎖定
周婉京,筆名周刺,青年作家。1990年12月生於北京,久居香港 [1]  也是一位遊走列國的文字工作者,曾在香港與北京的電視台任編導,在報章任記者。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電影藝術學士(一等榮譽),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優秀學生嘉許),北京大學博士 [2]  美國布朗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 [3]  。自2009年起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及藝術評論。大學時期是香港金像獎導演譚家明的學生,畢業作品為5萬字長篇電影劇本《寨》,曾與團隊拍攝微電影《重演》、《川子》、《Eveline》等。2012年獲得香港城市文學獎,同年獲香港特區政府才藝發展獎,2019年獲得第45屆香港青年文學獎 [4]  獲得山花文學雙年獎新人獎 [58] 
曾任香港《大公報》收藏版主編,台灣《典藏‧今藝術》特約作者,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特約撰稿人。著有書籍《一個人的歐洲》、《清思集 [5] 相親者女》、《隱君者女 [6] 
2022年5月出版首部短篇小説集《取出瘋石》 [20]  獲PAGEONE文學賞“首賞” [29] 2024年3月,加入北京作家協會。 [60] 
中文名
周婉京
外文名
stefanie
別    名
周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90年12月
畢業院校
香港城市大學本科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北京大學博士 [6] 
職    業
文學作家
代表作品
取出瘋石 [20] 
新貴 [22] 
主要成就
出版“三城女事”系列小説《相親者女》、《隱君者女》 [6] 
第45屆香港青年文學獎

周婉京人物介紹

周婉京,1990年生於北京,後遷居香港。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哲學方向,曾在美國布朗大學哲學系擔任訪問學者。現任教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文學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山花》《小説界》《十月》《花城》《芙蓉》等文學刊物。學術論文見於《藝術學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藝術設計研究》等藝術學研究刊物。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説集《取出瘋石》、長篇小説《新貴》等。 [21] 

周婉京人物經歷

周婉京
周婉京(18張)
1990年出生於北京海淀區解放軍總醫院。
2008創作紀錄片《我城市的奧運》獲得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授予的全球奧運影片徵集三等獎,並獲博物館收藏。
2009年考入香港城市大學,為了實現拍攝電影的夢想入讀創意媒體學院,2010年被選入電影藝術系,主攻編劇及美術指導方向。
2012年以《我們的精神和家園,誰來負責——電影評論之於<鋼的琴>鑄造的“不鏽鋼”時代》獲得香港城市文學獎文化及藝術評論組獎。
2012年以學系第一的成績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電影系交換,研究重點是國際電影和區域電影。
2013年為創作劇本《寨》幾度前往湖南湘西鳳凰考察,將考察的過程以影像、散文詩的形式寫成文集《日照白溧》。
2013年6月9日,擔任香港電台《文化超現代》節目嘉賓,以年輕藝術家身份與馬家輝、鄭培凱對談影像藝術學習之路。
2013年以學系第一的成績畢業於創意媒體學院,同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才藝發展獎。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系攻讀碩士,以優秀學生嘉許成績畢業。
2015年年底出版《一個人的歐洲》。 [7] 
2016年出版古董收藏和藝術評論文集《清思集》 [8] 
2019年憑藉《從尼采的“馬刺”看劉以鬯的<酒徒>》獲得第45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文學評論組最高獎項 [9] 
2019年3月出版中篇小説《相親者女》 [2] 
2019年5月出版長篇小説《隱君者女》 [6] 
2021年8月出版長篇小説《新貴》 [30] 
2020年到2022年,周婉京在美國布朗大學訪學,寫了一些短篇故事,後收錄成為2022年5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説集《取出瘋石》。 [28]  [42] 
2020年10月發表短篇小説《大榆樹》(發表刊物:《山花》2020年第10期) [41] 
2021年5月發表短篇小説《星星》(發表刊物:《山花》2021年第5期) [31] 
2021年7月發表短篇小説《KLONE》(發表刊物:《花城》2021年第4期) [32] 
2022年10月,短篇小説集《取出瘋石》獲得第四屆“PageOne文學賞·首賞” [29] 
2023年1月發表短篇小説《在雨天放一把火》(發表刊物:《小説界》2023年第1期) [24] 
2023年4月發表短篇小説《黃金蛋糕》(發表刊物:《人民文學》2023年第4期) [25] 
2023年6月發表7萬字中篇小説《造房子的人》(發表刊物:《山花》2023年第6期) [26] 

周婉京學術經歷

北京大學藝術學理論博士,美國布朗大學哲學系康德美學研究訪問學者。 [44]  2021年7月被授予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康德天才觀理論研究及其現代美學價值》 [43] 
2020年至2021年曾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藝術哲學與科技哲學》相關課程。 [45] 
2020年10月發表論文《天才與風格:康德先驗美學中的範疇問題》,原刊於《藝術學研究》2020年第5期,後由人大複印轉載。 [33] 
2021年1月25日發表論文《論康德以鑑賞判斷為基礎的藝術分類法》,原刊於《中外藝術研究》,後由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官網轉載。 [34-35] 
2021年起,任教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教授《日本現代美學》等超過200人的大型課程,研究方向由西方古典哲學轉向東方傳統美學。 [36] 
2022年9月發表論文《從“蜻蜓之眼”到“AI之眼”——論徐冰《人工智能無限電影》背後的視覺機制》,刊於《北京電影學報》2022年9期(CSSCI) [37-38] 
2022年10月發表論文《1930年代中國需要怎樣的大眾藝術——論魯迅的浮世繪收藏與黑白木刻版畫的關係》,刊於《藝術設計研究》2022年5期(CSSCI) [39] 
2023年4月《從康德的審美理念到朱光潛的審美意象——論中國古典藝術中的“意”》,刊於《藝術學研究》2023年2期(AMI) [40] 

周婉京藝術評論

《周婉京:堅持把“人”作為寫作核心》——(2022年8月16日)(後轉載於中國作家網) [50] 
《周婉京:在“閣樓”裏,和我的虛構世界博弈》——《澎湃新聞》(2022年)(後轉載於中國作家網) [51-52] 
《對話|川端康成的美與哀愁》——《澎湃新聞》(2022年4月21日)(後轉載於中國作家網) [53-54] 
《周婉京:希望我的課堂“沸騰着青春的熱情和蓬勃的朝氣”》——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官網(2021年11月1日) [55] 
周婉京“三城女事”系列小説《相親者女》《隱君者女》出版——《新華網》(2019年5月21日) [46] 
青年作家周婉京出版藝術訪談書《清思集》——《中國作家網》(2016年11月2日) [47] 
《這三位90後女性作家的小説,讓餘華、潘凱雄刮目相看》——《南方都市報》(2023年5月26日) [48] 
《作家餘華在黃岩暢流生活與寫作》——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49] 
《常沙娜談兩代人的敦煌情》——《大公報》(2015年3月5日) [10]  (轉載於清華大學新聞網) [11] 
《仇國仕憶祖父仇焱之》——《大公報》(2015年4月1日) [12] 
《中國當代藝術進軍蓬皮杜》——《大公報》(2015年8月19日) [13]  (轉載於新浪收藏) [14] 
《媒材上的跨度,記憶上的承接——淺析馮夢波藝術作品中的“光韻”》——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 [15] 
《從巴塞爾藝術展看:藝術家與市場相距多遠?》——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 [16] 

周婉京個人作品特點

從心理治療小組的病人提出的奇怪需求,看似體面優雅的女主人和她的假畫勾當,到一則關於紐約華裔詩人的新聞或傳説,周婉京在九個故事中拼出了一塊當代人的截圖,可以説他們正常,也可以説他們瘋狂。正如詩人西川在序言裏所寫的那樣,她筆下的人物基本上只生活在現在,即使有記憶也是短期記憶。在像是被壓縮的歷史裏,新一代移民,現實和虛擬世界的雙重身份困境,女性處境,周婉京用她迂迴、高速又邏輯縝密的筆觸,直接地指向我們這一代人的“瘋石”。——《澎湃新聞》 [56] 
對於周婉京的《取出瘋石》,餘華認為代表了年輕一代作家的一種全新的寫作。“將來90後作家,甚至00後作家寫世界各地的故事,好比當年美國、歐洲很多大作家以為不能寫在自己國家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寫他們在海外生活的,婉京就是這樣的代表。她是一位都市小説家,生活在北京、香港、紐約等地方,這本書我讀下來很喜歡。”——《南方都市報》 [17-18]  [57] 
周婉京的《星星》講述了分岔的人生,“我”與好友的經歷,顯現了兩種人生軌跡。小説通過蔣故事與詩人男友的紐約往事表現了異域生活的冒險,理想與現實在某一個時刻內形成了相互關聯的對照與衝擊,整體沉潛的氛圍透露出了人物深沉的內心。對這一精神情態,小説有着微妙的探索與表現。 [59] 
90後作家周婉京憑藉《取出瘋石》最終斬獲第四屆PAGEONE文學賞首賞。 [29] 
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在為此書所作的序中,稱讚周婉京在文字操作上頗有點兒功夫。在這本書裏,她寫人,生動;寫景,逼真;寫物,有形。但她並沒有滿足於走路看新鮮,而是邊走邊思考,在遊走的過程中獲得關於自然、歷史、藝術等問題的新見解。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