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仲瑛

鎖定
周仲瑛(1928年6月-2023年10月2日,漢族,江蘇如東人。著名中醫學家、教育家、中醫學泰斗,首屆國醫大師。生前系中國中醫科學院部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 [2-3]  [8]  [10]  [21-23] 
周仲瑛長期從事中醫內科醫、教、研工作。 [3]  1955年入讀於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1956年任職於江蘇省中醫院 [18]  ;1991年獲聘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2007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 [12]  ;2009年入選首屆“國醫大師” [10]  ,10月獲聘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19]  ;2020年8月獲聘為“學術傳承導師” [3]  ,12月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1] 
2023年10月2日,周仲瑛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6歲。 [22-23] 
中文名
周仲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8年6月
逝世日期
2023年10月2日
畢業院校
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從瘀熱論治內科難治病》
《瘀熱論》
主要成就
2009年入選首屆“國醫大師”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江蘇如東
教學職稱
教授

周仲瑛人物生平

1928年6月,周仲瑛出生於江蘇如東 [8]  。13歲時,周仲瑛正式隨父研習中醫;17歲時,已能跟隨出診;20出頭,便在家鄉開設診所 [24] 
1947年,在上海某醫學院中醫師進修班學習深造。 [11] 
1955年,入讀於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現南京中醫藥大學)。
1956年,任職於江蘇省中醫院 [18] 
1983年到1991年,任南京中醫藥大學院長。 [24] 
1991年,獲聘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
2007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 [12] 
2009年,入選首屆“國醫大師” [10]  ;10月,獲聘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19] 
2020年8月,獲聘為“學術傳承導師” [3]  ;12月,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1] 
2023年10月2日,周仲瑛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6歲。 [22-23] 

周仲瑛主要成就

周仲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周仲瑛對多種急性外感熱病、內科急難病證等有着研究和臨牀辨治經驗。 [3] 
周仲瑛在內科學體系上,提出了臟腑為內科疾病系統分類的基礎,並據此編寫出內科學總論—辨證施治綱要,對臨牀專業化起到了先導作用;在急症研究方面,他概括急症的基本病理特點為內外合邪、大實大虛、多髒同病,強調風火熱毒等病理因素的作用,構建了中醫內科急症學學術體系;在疑難病症研究方面,重視痰瘀火毒的致病作用,以病理因素為線索,以臟腑病機為核心,闡明虛實補瀉、標本緩急、複合立法的具體應用及其相互關係,系統概括疑難病的病理特點和辨證施治規律。 [2] 
  •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6月,周仲瑛已發表論文113篇,出版著作11部,其主要專著有《從瘀熱論治內科難治病》 [17]  《瘀熱論》等。 [2] 
  • 發明專利
截至2014年6月,周仲瑛已獲得專利授權6項。 [17] 
  • 承擔項目
據2023年4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顯示,周仲瑛已主持國家級科研課題10項、部級6項、省級以上17項。 [2] 
  • 學術思想
周仲瑛認為,中醫經典常讀常新,常悟常進,經典中所藴含的基本理論、診療手段和思辨方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科學價值,重視經典對中醫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1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8年
“三毒致病”學説 [1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
乙腦、病毒性腮腺炎和重症感冒等病毒感染性高熱的研究 [18]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1年
《從瘀熱論治內科難治病 [17] 
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
2015年
《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 [15] 
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10年11月
全國第二屆中醫膏方高峯論壇 [7] 
2012年4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換屆選舉會議暨脾胃病學術發展論壇 [6] 

周仲瑛人才培養

  • 寄語人才
周仲瑛心繫中醫藥發展,並寄語中醫藥人才:療效是中醫藥之本,中醫藥發展要以提高臨牀療效為中心。作為一名中醫,一定要通過多讀中醫經典、多學前人經驗和多做臨牀實踐,不斷提高中醫藥臨牀療效,讓更多的患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要讓中醫藥人員特別是青年中醫確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加快中醫人才培養,使中醫後繼有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5] 
  • 治學態度
周仲瑛對學生要求嚴格。作為中醫的研究生,一定要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要能夠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分析和處理臨牀問題,要做到知常達變,學以致用。對於論文和科研,臨牀病歷必須詳細記錄病人的真實情況,好亦錄之,不好亦錄之,決不能弄虛作假。 [18] 
  • 學科建設
周仲瑛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組建了中醫急難症研究室;另創建了中醫內科急症學科。 [11] 
  • 編著教材
周仲瑛主持編寫了《中醫內科學》《中醫內科急症學等多部教材。 [18] 
  • 開設課程
1988年,周仲瑛在中國率先開設了“中醫內科急症學”課程。 [18] 
  • 指導學生
截至2021年7月,周仲瑛已指導培養博士生29名、碩士生11名、博士後2名、學術繼承人10名,帶教各級師承弟子100餘名,培養了大批中醫棟樑之材,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岐黃學者4名、省級名中醫13名,如中醫內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 [11]  ,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中醫師葉放,時任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程海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李柳等都是他的學生。 [3] 

周仲瑛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2]  [24] 

1991年
全國優秀研究生導師 [2]  [24] 

2008年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 [24] 

2008年
“王定一杯”中醫藥國際貢獻獎 [20] 
2009年
屆“國醫大師” [10]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
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1]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衞生健康委
2020年
承淡安終身成就獎 [12]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 
-
全國名老中醫 [2] 
-

周仲瑛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6年
江蘇中醫》編委會常委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 [8-9] 
2016年12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第二屆委員會顧問 [4] 
-
國務院第二屆學位委員會學評議組(中醫)成員 [8] 
-
國務院第三屆學位委員會學評議組(中醫)成員 [8] 
-
江蘇省教委第一屆學位委員會委員 [8] 
-
國家教委第一屆科技委員會醫藥衞生學科組組員 [8] 
-
國家教委第二屆科技委員會醫藥衞生學科組組員 [8] 
-
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8] 
-
衞生部第一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8] 
-
衞生部第二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8] 
-
衞生部第三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8] 
-
衞生部第四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8] 
-
國家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8] 
-
中醫雜誌》編委、特約編審 [8] 
-
江蘇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第四屆)、中醫急症專業委員會主任 [8] 
-
江蘇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第五屆)、中醫急症專業委員會主任 [8] 
-
江蘇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第六屆)、中醫急症專業委員會主任 [8] 
-
江蘇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第七屆)、中醫急症專業委員會主任 [8] 
-
江蘇省第一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
江蘇省第二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
江蘇省第三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
江蘇省第四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
江蘇省教委高評委委員 [8] 
-
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第三屆委員 [8] 
-
江蘇省第一屆中醫藥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
天津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8] 
-
新加坡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8] 
-
美國波士頓大學客座教授 [8] 

周仲瑛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周仲瑛出身於中醫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周筱齋學習中醫。 [2] 

周仲瑛人物評價

“周仲瑛醫術精湛,學驗俱豐,在中國國內外享有盛譽。”中華中醫藥學會評) [3] 
“周仲瑛在中醫高等教育教學、中醫內科學科體系構建、臨牀診療與學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人民日報》評) [11] 
“周仲瑛大醫精誠的風範在患者、在同仁、在學生的心裏,永不褪色。”(《中國中醫藥報》評) [14] 

周仲瑛人物影響

  • 基金設立
2014年7月,為迎接南京中醫藥大學60週年校慶,周仲瑛捐資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設立周仲瑛獎學金,主要用於激勵該校全日制本科中醫、中藥專業的品學兼優學生。獎學金每年設立20個名額,每人一次性獎勵4000元。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