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耀晨

鎖定
男,深圳市傑出專家,原系白求恩醫大神經外科副主任,1996年調入我科,曾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留學一年(WHO訪問學者),1998年去德國考察和講學。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臨牀經驗豐富,尤其擅長顯微外科手術,近年來在我院開展了多項新技術,97年被暨南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文名
吳耀晨
國    籍
中國
職    業
廣東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深圳市神經外科學會主委
性    別

吳耀晨個人簡介

吳耀晨 吳耀晨
現任廣東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深圳市神經外科學會主委,中華神經醫學雜誌及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編委,(1996-2005)深圳市人民醫院大外科主任,院專家委員會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吳耀晨個人履歷

·現任深圳百合醫院院長 [1]   腦顯微外科主任醫師;
·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廣東省神經外科學會常委 主任醫師;
·《深圳市疾病診療指南》神經外科篇主編  多家醫學雜誌編委;
·白求恩醫科大學神經外科教授;
·暨南大學神經外科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6年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留學一年(WHO訪問學者);
·1998年去德國考察和講學,獲多項科研及醫療成果獎;
·1993年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將;
·1996年調入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科主任兼大外科主任;

吳耀晨醫生簡介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神經外科教授、主任,曾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研修(WHO訪問學者)。原深圳市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深圳市人民醫院大外科主任,神經外科主任。從事神經外科臨牀工作40餘年,精通神經外科各類疾病的診療工作,尤其擅長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如:顯微手術切除聽神經瘤、腦幹腫瘤顱咽管瘤、經鼻切除垂體腺瘤術等,對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的外科治療等有獨特經驗。曾獲多項醫療、科研成果獎。近年來,吳耀晨教授總結國內外先進經驗,將微創手術進一步發展、完善,例如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僅1.0CM左右直徑小骨窗(國內最小)應用特製牽開器即可在顯微鏡下完全清除血腫、徹底止血,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成長曆程:
吳耀晨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那時國內的醫療設備很落後,醫生只能依靠病人的病症及個人經驗診斷病情,顱腦手術前,醫生總要無奈地和病人家屬交待清楚,腦子裏動刀20%死亡,那20%還不包括術後傷殘。
1986年,吳耀晨考取了世界衞生組織(WHO)獎學金到日本東京大學留學。那時候中國的顯微外科剛剛起步,而日本這方面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十分先進。在日本留學的一年中,吳耀晨如飢如渴,一頭扎進了先進的顯微外科技術領域,將自己的技術再一次提升到一個新的平台。
回國後吳耀晨教授在全國較早地開展顯微腦神經手術。擅長顯微手術切除聽神經瘤腦幹腫瘤顱咽管瘤、經鼻切除垂體腺瘤術等腦神經外科手術。當時,這些疾病的死亡率都是很高,他的工作就是從死神的手中爭取病人生存的希望。如神經外科領域國內外公認的高難度手術“聽神經瘤、腦膜瘤、經鼻垂體瘤切除術等目前在他這裏手術死亡率為零。
吳耀晨一邊治療病人,一邊研究摸索,隨着腦顯微外科技術的設備及技術的不斷提高,他的病人術後死亡率不斷下降、後遺症不斷減少,他也因此獲得多項醫療、科研成果獎。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記者見到吳耀晨時,他剛從手術室出來,剛為一位因食道癌術後6年發現腦轉移癌並伴間斷性頭痛2年的47歲的袁女士,做完右側幕上開顱腦內腫瘤切除術。這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看上去十分和藹,臉上帶着謙虛的笑容,採訪就從剛做的這個顯微顱腦外科手術開始了。
據吳院長介紹,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在顯微鏡下可見體積5*5*5CM的腫瘤硬塊,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很順利的就把腫瘤分塊全切除,術後,病人很快清醒,四肢自主活動尚良好,生命體徵平穩,安返病房。
科研成果:
吳耀晨教授在2009年《腦科鎖孔微創撐開器的研製》獲市衞生局立項(東科【2009】96號)。
百合腦科中心在微創神經外科方面已做出大量工作。如小鎖孔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應用本中心研製的撐開器在手術顯微鏡下僅鑽直徑1cm左右的小骨窗(目前國內最小鎖孔)即可完全清除血腫,徹底止血。在一些腦腫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神經系統常見病的治療中,均已採用了微創手術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見圖示),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翡翠電視台曾予以報道。
吳耀晨教授曾獲省級科技醫療成果獎11項2005年9月,吳耀晨《腦損害昏迷患者內環境紊亂危害及對策的研究》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耀晨教授近五年來發表論文40餘篇。
吳耀晨教授08年以來開展新技術8項,其中獲獎4項。開展多例高難度手術,如腦幹腫瘤、三腦室巨大腫瘤、顱底腦膜瘤、經鼻垂體腺瘤切除以及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
參考資料
  • 1.    吳耀晨  .深圳百合醫院.2015-07-02[引用日期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