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河村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孔壟鎮下轄村)

鎖定
吳河村由原來的2個行政村合併而成(2個行政村都是扶貧村),現有人口2848人,自然村莊11個。經過村級區域調整,設5個村民小組,880户,單姓,黨員108人,耕地面積3000畝(其中:村民口糧田1990.6畝,流轉田1009.4畝)。
中文名
吳河村
別    名
吳河荊林街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1] 
地理位置
黃梅縣105國道旁
面    積
5 km²
郵政編碼
435502 
人口數量
2848 人

吳河村姓氏來源

吳河村 吳河村
吳河村開基始祖乃是吳太伯第85世孫琮旭(字琮一,號夢陽)明朝初年初偕子德地公從九江縣荊林街北渡大江,定居可耕可稼之邑西大屋灣,即今之黃梅縣孔壟鎮吳河村。弟琮曙,字琮二,號夢光;世居江州楚城鄉荊林街,(即今九江縣馬回嶺荊林街)→86世孫德地(字庚厚,號坤元。黃梅縣孔壟鎮吳河村開基祖)至今繁衍19世800餘户5000多人,附近上百個分支人數多達3萬多人。 [1] 

吳河村家譜世系

吳太伯泰伯吳太宗仲雍)→【2】季簡→【3】叔達→【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鳩夷→【8】餘橋疑吾→【9】柯廬(柯姓始祖)→【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處→【14】柯轉(又作君轉)→【15】頗高→【16】勾畀(勾卑)→【17】去齊→【18】吳王壽夢→【19】季札公→【20】霽公(字子醮,號重道)→【21】利堅公→【22】成鏗公→【23】若水公→【24】玉公→【25】梓公→【26】烜公→【27】圭公→【28】鎬公(吳申)→【29】沐公(吳芮長沙王)→【30】霍公(吳淺)→【31】荘公(吳信)→【32】森公(廣志)→【33】永公(千秋)→【34】敬公(衍陵)→【35】封公(吳全)→【36】嶐公(吳隆、吳陸)→【37】篔公(吳芸、吳復興)→【38】葳公(吳章)→【39】吳漢公(廣平忠侯吳漢,字子顏)→【40】成公(康成、成嗣)→【41】盱公(曼盱,又作吳財)→【42】勝公(如勝,吳璞)→【43】鑊公(允承,吳恢)→【44】佑公(字文質,弟吳偳,字季英)→【45】鳳公(熊慶,字應之)→【46】梁公(或作駕公,康年,字永齡)→【47】庫公(英延,字邦俊)→【48】圻公(之則,字廷法)→【49】式公→【50】璧公(皋孟)→【51】鉅公(吳佶)→【52】涿公(始泰)→【53】符雋公→【54】豫公(字德章)→【55】櫮公(吳戢)→【56】齊公(吳薈)→【57】竺公(吳琨)→【58】楨公(吳襄,字世南)→【59】堂公(洵文,字天宇)→【60】吳明徹公(吳鬷)→【61】盾公→【62】靖公(吳奎,字文耀)→【63】蒞公(吳臧,字承休)→【64】若遠公(字伯高)→【65】稛公(世偉,兄秀公)→【66】兢公(或作競,子四:伯泰、伯芮、如海、如淵)→【67】如海公(子三:鎔、銘、鑄)→【68】銘公→【69】吳良材公(字廷用,號萬春、洞天主人,永興祖)→【70】爗公(吳燁,九江、德安祖,其兄吳煜為永寧、蘄州祖,生子璞、璟)→【71】嘉公(遷九江、德安祖;兄瑗為遷永興、大冶祖)→【72】虔公→【73】思倉公→【74】尚清公(尚青)→【75】士詢公→【76】玉琳公→【77】仲嶠公→【78】萬震公→【79】顒公→【80】遷公→【81】元公(吳沅)→【82】吉公→【83】承立公→【84】彥玠公(子容)→【85】琮楊公(琮揚)→【86】唐友公→【87】愈公→【88】益公→【89】東公(吳東)→【90】灝公→【91】福一公(字壽山,號淡泉先生;江州路鈔庫副使;元朝末年從安邑車橋徒居江州匡廬吳家衝。二弟福二公:字興二,遷安徽宿松,生琮三、琮四、琮五)→【92】琮曙公(字琮二,號夢光;世居江州楚城鄉荊林街,即今九江縣馬回嶺荊林街開基始祖)

吳河村輩分派系

……福琮 德思伯志孟、時天國道中、正心光宗應、懋學仕宜崇、周邦新景遠、富壽兆長隆、昭代偉人起、恆茲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浩慶開先業、修和韶煜同、倫常展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友禎福集、熙康治理通、書香延世澤、華耀振興豐、信義符欽敬、親愛樂鹹雍、吉裕禧模範、紀綱訓芳朋……
注:其中“正心光宗應”句,九江荊林街為“之登光宗應”
永興老派:著作高風遠,永興世澤長,詩書承祖訓,禮讓紹家光,唐宋文章盛,元明繼述昌,孝思維類,蘭桂慶騰芳。

吳河村地理位置

吳河村位於黃梅縣105國道旁,現屬孔壟鎮管轄,北與張河村相鄰。經度120 13 657,緯度32 50 84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