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城大板瓜子

鎖定
吳城大板瓜子另一個鮮明特點是,粒大、瓣平、殼薄、肉厚、味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脂肪。此瓜子久食不飽不膩,且可幫助消化,因此它是待客,饋贈親友的上好禮品。
中文名
吳城大板瓜子
特產產地
九江
開始種植
明洪武二年

吳城大板瓜子基本信息

吳城大板瓜子,其外形有別於普通瓜子。瓜子外殼四周墨黑,殼中顯現白色花紋,似菊花怒放,如人工鐫刻,故有菊花蕊之稱。

吳城大板瓜子詳細信息

城大板瓜子真正開始種植,始於明洪武二年,距今600餘年歷史。據傳吳城種瓜子的由來,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
傳説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兩軍在鄱陽湖上的吳城鎮一帶,打了一場生死惡仗,朱元璋被陳兵戰敗,一路追殺逃到吳城。
朱元璋收拾殘部,乘着五六條船,漂泊到鄱陽湖中的吳城鎮松門山,連續好幾天都未能和大部隊聯繫上。船上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湖沿洲頭,能挖的野菜也挖光了。飢餓、傷病嚴重威脅着這夥殘兵敗將。朱元璋望着茫茫湖面,心裏真有説不出的傷感。他想,我自投奔紅巾軍以來,大大小小的仗打了無數次,從來都是勝多敗少,想不到這次卻遭到如此損兵折將,漂泊荒洲……,難道是天要亡我嗎?朱元璋面朝青天,心中禱告説:求蒼天保佑我渡過難關,待我打下江山之後,定要殺豬宰羊祭祀蒼天。
元璋剛剛禱告完畢,就見風向驟轉,南風陣陣。不一會,只見湖面上一層圓滾滾的綠東西,直向岸邊漂浮而來。朱元璋覺得奇怪,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朱元璋忙令士兵把它撈起來,一點數,共有四十九個,逃亡將士剛好一人一個。看來真是蒼天相助,為我送來了吃的,朱元璋大喜,命大家朝南跪拜,感謝蒼天。於是,每人捧着一個西瓜跪拜,跪畢後坐在沙灘上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就這樣,湖面上天天都浮來西瓜,一天三次,每次都是四十九個。朱元璋殘部以西瓜充飢,倒也十分滿意。三天後的一個早晨,朱元璋的大將徐達領着一隊戰船來到松門山。他一見朱元璋,慌忙跪倒在地:“主公受驚了,讓我們找得好苦哇!昨天劉軍師夜觀天象,説主公在吳城松門一帶,故連夜開船,趕到這裏,請主公上船吧!”朱元平仰天朗聲一笑:“天不滅我也!謝神靈相助!”説完又走到頭天吃西瓜的地方,捧起散落在地的瓜子説:“多虧西瓜救了我等性命,西瓜啊西瓜,恩重難忘,你要在此廣生根,多結果,日後我若做了皇帝,再進京城和我相會。”
後來,朱元璋真的做了皇帝。洪武二年的一天,朱元璋坐朝,忽然想起當年大戰鄱陽湖,吳城西瓜救命的往事,便傳旨選送一批吳城西瓜進京。當地官吏不敢怠慢,挑了一船吳城西瓜,連同幾袋炒熟的瓜子連夜揚帆趕路,不幾日便到了南京。朱元璋坐在金鑾寶殿之上,高興地對文武百官説:"今天朕請大家到此,嘗一嘗吳城西瓜,這西瓜味道特別好。"便命太監切開西瓜分給眾官員品嚐。
文武百官嚐了後,個個很掃興,感到這體形不大的西瓜,味道並不好,清淡中帶着酸味。朱元璋吃了一口,也連忙吐了出來,他責問吳城官吏:“這送來的是什麼瓜?怎麼沒有我當年吃的瓜味甜呢?”
“啓稟皇上,這吳城西瓜是打籽瓜,瓜瓤並不好吃,當地百姓只把這瓜的子取出來曬乾,炒着吃,那味道才美呢!”
朱元璋當即命吳城官吏獻上熟瓜子,再賜給文武百官品嚐。滿朝官員嘗過以後,果然交口稱讚,都説這瓜子肉厚、味香,是瓜子中的珍品。朱元璋更是高興,當即把這瓜子列為貢品,要吳城年年進貢。
打這以後,吳城大板瓜子的名聲便譽滿京城。各地商販也紛紛前來採購,求者眾多往往供不應求。自此,種打子瓜便成為吳城的一種傳統經濟作物,且年年都有發展,解放後,最多年份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總產達60多萬斤。目前,當地政府正發揮這一傳統經濟作物的優勢,依靠科技進步,使吳城的大板瓜子更加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