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兆麟

(民國將領)

鎖定
吳兆麟(1882年2月28日-1942年10月17日) [1]  ,字畏三,號寬元, [2]  湖北武昌(今鄂州)人。1898年投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次年考入隨營將校講習所。1900年入工程營專科學校,升任工程營左隊隊官。1906年加入日知會,任幹事及工程營代表。嗣考入湖北參謀學堂,提充領班。1909年畢業,仍回營任原職,常在軍中鼓吹革命。 [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熊秉坤率工程八營佔領楚望台軍械庫,推吳兆麟為湖北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吳兆麟果斷指揮,攻打清督署,光復武昌。湖北軍政府成立後,吳兆麟在軍中多有建樹。武漢保衞戰時,擔任軍政府參謀部部長等職,曾參加漢陽保衞戰 [3]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吳兆麟先後出任北伐第一軍總司令、大元帥府參謀總長等職。後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擔任總統府軍事顧問。北京政府授其陸軍中將,次年加授陸軍上將。 [4] 
1913年秋,李烈鈞在湖口舉義討袁,由黎元洪派駐段芝貴軍中,任聯絡參謀。因受排擠,且不滿於現狀及袁世凱政府,從此不問政事,在湖北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王唐黃堤等水利工程,倡修武昌首義公園。晚年與日知會舊友張純一等潛心佛典。1942年10月17日在武昌病故,終年60歲。公葬於武昌伏虎山。著有《太湖秋操紀實》、《戰術實施》等。 [3] 
中文名
吳兆麟
別    名
字畏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0月17日
畢業院校
湖北參謀學堂
職    業
軍事家
主要成就
湖北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出生地
湖北武昌
代表作品
《太湖秋操紀實》、《戰術實施》等
就讀學校
工程營隨營將校講習所、工程營專科學校、湖北參謀學堂

吳兆麟人物生平

吳兆麟清朝晚期

吳兆麟,字畏三,號寬元,譜名錫敏,1882年2月28日(清光緒八年壬午正月十一)生,湖北省鄂城縣(今鄂州市)葛店嶽陂村宗國嶺人。吳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
1898年,吳兆麟隻身來到武昌,到新軍第八鎮工程營當兵,他上進心強,操練之餘,發奮自學,尤其喜歡研讀孫武兵法,並寫出心得。1899年,吳兆麟考入工程營隨營學堂的將校講習所,於次年畢業,畢業後繼續留在該營,任工程營第四隊隊長。不久被選送至工程營專科學校學習,該校以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除了學軍事知識,同時也向學生灌輸新的科學知識,這種學習打開了吳兆麟的眼界,他開始關心國家大事,各科成績都很優異。
1900年, 吳兆麟雖然在工程營專科學校進修,吳兆麟仍留在工程營服役,擔任哨官。同營官兵對他都很敬重,由於業績突出,沒過幾年,吳兆麟便一步步升為隊官。
1905年,吳兆麟加入日知會後,任幹事及日知會駐工程營代表,逐漸形成了“以湖北為根據地,竭力聯絡揚子江上下游各省同志,待時機一到,則由湖北首義,然後北進,以北京為作戰目標”的戰略思想,得到日知會同志的贊同。
1906年春,吳兆麟以最優等從工程營專科學校畢業,以第一名考入河北參謀學堂。他參加了1906年及1908年河南彰德、安徽太湖兩次秋操,並手編各秋操紀事,還編著了《戰術實施》、《參謀旅行》等兵術書籍,被印發各軍傳閲。
1909年,吳兆麟從參謀學堂畢業,仍回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營任左隊隊官,他常在軍中鼓吹革命,這使他屢次受到上級的猜疑批評。 [5] 

吳兆麟武昌首義

1911年10月10日凌晨前武昌首義時,吳兆麟被首義軍推舉為臨時總指揮,他鎮密運籌規劃,發佈命令,步、馬、炮隊配合為若干路,指揮若定,以克奇制勝作戰方針,發揮排山倒海之勢,率眾進攻清湖廣督署。總督瑞瀓、統制張彪等滿清大員驚恐萬分,“倉皇逃遣,至清晨曙光中武昌全城光復,全國各省革命組織受到極大鼓舞,紛紛起而響應,星火可以燎原,影響所及,使清王朝無比震憬,起用袁世凱動員北洋軍南下鎮壓。
武昌光復之日下午,革命軍召開會議公舉都督,吳兆麟不以功自居,而是自認資望不深,事關整個國家民族全局,須慎重考慮,應有一較高職務者出作號召,乃提議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他則任湖北軍政府參謀部副部長兼第一協統領,親赴漢口督戰。
11月份黃克強由上海來鄂,“湖北軍政府慶獲新的領導力量,在閲馬場由鄂軍都督拜將授印為首義軍戰時總司令。此時,清廷派出蔭昌及馮國障率領大軍來漢,在敵眾我賽情況下,光復後之漢口、漢陽被清軍猛力攻陷,黃克強不得已返回上海,黎元洪亦出走葛店,革命形勢直轉趨下。
繼蔣翊武任武昌城防司令之後,吳兆麟出任戰時總司令,堅守武昌,安定軍心,命令其胞弟吳兆鯉偕萬耀煌星夜火速趕赴葛店,將黎元洪攜走之湖北軍政府印信取回使用,並與在漢之各國外交使節閘明武昌首義宗旨,加強聯繫,爭取支持,復參與南北議和活動,直至孫中山先生之南京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 [6] 

吳兆麟民國期間

民國成立,吳兆麟任鄂都督府參謀總長,後調北京。1912年9月,北京政府授吳陸軍上將,勳二位,又頒授大綬嘉禾章、文虎章,一度任北京將軍府將軍。
目睹北京政府之所為,吳兆麟知黎元洪不足有為,袁世凱野心勃勃,對於黨人也喪失信心,遂退出政壇,解甲歸田,回湖北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樊口為梁子湖入長江口,春夏之交,江水倒灌,萬頃田疇,頓威澤國。因工程巨大,以往曾十三次修堵,均未成功。1922年四縣六屬濱湖士紳請於首府,委任吳兆麟為樊口堤工總理,督率工人全力堵口,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十二處湖口完全堵塞,又設鐵閘,使工程告竣,變水害為水利。此後,首府又委其任王唐黃堤工督辦,率河工歷盡艱辛,完成這一水利工程。
吳兆麟將軍於辛亥革命有深厚感情,1922年被舉為“武昌辛亥首義同志會理事會”主席,倡修武昌首義公園。晚年失望於國事,與日知會舊友張純一等皈依佛法,倡“心治即國冶”、“心安即國安“之説。 [7] 

吳兆麟抗日期間

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吳兆麟因素患哮喘,困居武漢讀經自遣。日本侵略者知其素著聲望,誘以出任偽軍總司令,偽湖北省政府首席參議,均遭吳拒絕。日人無奈,將其軟禁,吳兆麟面對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心情悲憤難抑,哮喘病加劇,於1942年10月17日病故,終年60歲。 [8] 

吳兆麟主要作品

遺著有《太湖秋操紀實》、《戰術實施》等。存有武昌起義時期文電底稿和日記多種,後曹亞伯撰《武昌革命真史》,多取材其中。 [3] 
參考資料
  • 1.    吳德志著. 吳兆麟傳[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11,第265、276頁
  • 2.    汪龍麟,張仕英編著. 他們揭幕辛亥革命[M].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11.12,第93頁
  • 3.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編著. 辛亥革命人物像傳[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3.06,第236頁
  • 4.    吳德志著. 吳兆麟傳[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11,第273頁。
  • 5.    逯士博著. 帝制終結者[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01,第215頁。
  • 6.    《武漢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輯. 武漢文史資料 1988年 第1輯 總第31輯[M]. 武漢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8.12,第131-132頁。
  • 7.    劉珣主編. 武昌首義總指揮吳兆麟上將紀念集[M]. 北京:團結出版社, 1991.09,第129-130頁。
  • 8.    劉珣主編. 武昌首義總指揮吳兆麟上將紀念集[M]. 北京:團結出版社, 1991.09,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