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秉坤

鎖定
熊秉坤(1885年9月30日—1969年5月31日),原名祥元,字戴乾,曾用名忠炳、炳坤。 [5]  湖北江夏(湖北武昌)人。初投湖北新軍,參加共進會。武昌起義時,率部佔領楚望台軍械局,並組織敢死隊攻督署,出任民軍都統。1913年,發起創辦“改進團”,反對黎元洪與袁世凱勾結。事情泄露,亡至日本。後任國民黨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武昌市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2] 
中文名
熊秉坤
別    名
祥元,炳坤,忠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5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
1969年5月31日
主要成就
參加武昌起義,北伐戰爭
出生地
湖北武漢修元鄉熊家灣
載乾

熊秉坤人物生平

熊秉坤,1885年9月30日生於湖北省江夏(今武昌)縣修元鄉熊家灣。當熊秉坤哇哇落地時,祖父聞信大喜,為了紀念自己參加太平軍,特為孫兒取了一個“長伢”的乳名(因太平軍俗稱“長毛”)。 [5] 
青年時棄學經商,後棄商入伍,投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由正兵升正目、什長,參加共進會,任該營總代表。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晨,彭楚藩等三烈士慘遭殺害,熊在悲痛中決心起義。是晚在工程營營房內聯絡同志,舉槍發難,並吹哨集合隊伍,進佔楚望台軍械庫。在進攻湖廣總督署時,率敢死隊攻入督署東轅門內。10月16日,以發難之功,被推為民軍第五協統領,率部在漢口、漢陽和清軍激戰。後協改旅,任第五旅旅長。
1913年應黃興之約,發起“改進團”,主張改進政治,反對黎(元洪)袁(世凱)勾結,被黎偵知,棄職潛逃至滬。“二次革命”時,在南京參加反袁,失敗後逃亡日本。
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秋回鄂組織討袁軍,任鄂中司令。護法運動時,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軍。
1929年至1931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一度兼任武昌市長。後任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解放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 [6] 
1969年5月31日,熊秉坤因病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四歲。 [5]  葬在武昌九峯山。 [6] 

熊秉坤人物事蹟

熊秉坤少年立志、接受革命思想

幼時,因家中貧窮,熊秉坤不能繼續上學,為了餬口,十來歲就當了別人的放牛娃。十四歲那年去幫人挑水,稍大一點兒當了學徒。經營謀生艱苦的熊秉坤,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總想以自己的勤快,為貧困的家境減少一點負擔。但是不管他日夜如何拼命幹活,莫説掙錢孝敬父母,養活家人,就連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飽。有一年臘月,有錢的人家都忙着辦年貨過年,可他家,父親久病卧牀,母親又無針線活幹。眼看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鍋無粒米,灶無根柴,熊秉坤悲憤交加,痛恨清政統治太黑暗,以投江自殺來抗議,幸虧及時被人救起,才免一死。父病因無錢醫治而早逝,這一沉重打擊,更加深了他對清朝統治的痛恨。爾後,由於母親勤扒苦做,家境稍有好轉,母親就送他上了南路高等小學。他不忍心看到年邁的母親為自己支付上學的用費而太勞累,於是中途輟學,到平湖碼頭一帶當上了搬運工。在打零工期間,他經常與湖北新軍工程營的士兵們一起挑磚起沙,時間一長,不但互相認識,而且都混得比較熟悉
1904年,二十歲的熊秉坤經他人介紹,入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當了兵,用他的話來講,“別人是投筆從戎,我是放下扁擔去當兵”。當時工程八營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同盟會會員和在湖北發展“日知會”、“共進會”等革命團體成員,宣傳反清的根據地,熊秉坤被濃厚的革命氣氛深深吸引住了,並很自然地接受了反清的革命宣傳。由此,他對當時自立軍的總指揮唐才常,因起事推翻清廷失敗而英勇就義的壯舉十分欽佩,這時,熊秉坤已由正兵升為後隊正目(班長),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經常接觸朱子龍等革命黨人,經常偷看些宣傳反清的革命書刊《孫逸仙》等,很快就被朱子龍等人介紹加入了“日知會”。
1909年至1911年,在日本參加孫中山先生同盟會的老會員劉公、孫武等人,先後奉命返回湖北,創建“共進會”,積極發展組織,推動反清活動。熊秉坤和孫武一向要好,他不但首先加入,而且還約徐兆斌、馬榮、金兆龍、程金龍、羅炳明等人加入了“共進會”。熊秉坤加入共進會後,更是廣泛聯絡同志,積極發展成員,工作認真負責,因此繼雷振聲之後,被任命為工程營總代表。在他的領導下,該營革命組織發展更為迅速,在起義前已有會員二百餘人。另外他還秘密擔任了工程營革命軍大隊長。 [5] 

熊秉坤武昌起義的發難者之一

1911年10月10日凌晨,被捕的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志士英勇就義於督署東轅門內。蔡濟民、吳醒漢與熊秉坤、金兆龍、方興、方維等,緊急密議,決定當日晚點名時發難。熊秉坤得知彭、劉、楊三志士慘死,火萬丈,決心力挽狂瀾,扭轉危急勢態。回營後,乘清廷督署的宮長不在,借吃早飯時,即召集各隊代表,宣稱:“今早奉總機關命令,責我工程營首先發難,其原因即軍械所為我營所有,如各標響應,亦必先到軍械所領取子彈,然後方可從事別方工作,為我營不即先動手,別營當然懷疑,決不敢舉動。”此言過後,除徐兆斌贊成外,其餘都顏有顧慮。熊秉坤厲聲道:“吾輩平時革命,為的是曬性,今到時矣,怕死徒然。吾輩名冊昨已搜去,按名捕拿,將及吾輩也!今一言為汝輩決之,與其坐而待其捕殺,不如奮起一擊,所謂即反也死不反也死,吾輩要死,死於泰山得矣,況死中得以求生,亦未必不能一舉而成功,遂吾輩革命之大願矣!”眾代表聞此言,認為有理,決定提前到當日下午3時晚操首先發難。為了按此計劃進行,熊秉坤即派人通知楚望台軍械所的左隊代表羅炳順、馬榮等人,命令他們按時響應。但是,沒有子彈怎麼行呢?由於督署的封鎖及搜查,各同志處都無法搞到子彈。除前一天楊宏勝送來兩盒子彈外,一時還搞不到。於是,他跟呂功超做工作,使呂將兄長家藏的兩盒子彈獻出來了。
熊秉坤又密令於鬱文、章盛愷冒死從排長那裏偷來了兩盒。到手的子彈一共只有六盒一百五十發。他將得到的子彈,分發給最可靠的代表,又令於鬱文偷來了兩塊腰牌,交一塊李擇乾佩帶,自己佩帶一塊,便借值勤之機,冒雨出營通知二十九標蔡濟民、三十標王文錦按時響應。不料,行動計劃被督署官長察覺,突然取消晚操,熊秉坤當即決定將舉事時間推至當晚7時,在頭道名點完之後,鳴槍為號,並急告二十九與三十標各代表。熊秉坤抓緊一切時間,在營內四處巡視。當他路過操場時,遇見羅子清,羅問他,起事是否有孫黨領導?熊説:“當然有,孫中山先生是革命黨的創始人,公認的盟主,只要是革命黨就是他的黨,湖北名稱雖不一,但實現孫中山先生的宗旨則無二心。”羅又問有多少人?能否成功?熊説:“革命黨人多得很,湖北的軍、商、學界都有......目前各省都知道湖北新軍的實力,湖北新軍舉義,革命可望成功。”此時,頭道名已點過,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熊秉坤準備再看看動靜後,即按計劃起事。但當他行至一排三棚時,突聞二排有呼叫聲,熊秉坤知道情況有變,即取出槍直奔樓上,只見當日值班官、平時反對革命黨人最起勁的二排排長陶啓勝迎面跑來,熊秉坤立即舉槍射擊,正中陶的小腹。情況突變,再不能等待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熊秉坤當即連發三槍,正發出了推翻清廷的發難信號拉開了“武昌起義”的序幕。頓時槍聲大作,頑固的督署代營長阮榮發、右隊隊宮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等企圖鎮壓,但均被起義者擊能擊潰。熊秉坤指揮起義者撬開軍械庫,因督署早有提防,子彈已轉移別處,僅得到軍刀十二把。再至管帶、軍需房間,開鐵鎖,也不見槍枝與子彈,只見“龍洋”官票數百,他恐怕有人搶錢,造成混亂,特命放火焚之。此時,工程營已全部響應起義,熊秉坤一邊急吹口哨,一邊高呼:“同志們!趕快到操場集合出發,搶攻楚望台。”並將所得的軍刀分到各代表配用,他命令楊金龍與自己在前帶隊,金兆龍在後壓隊,跑步衝出了營門,直撲楚望台軍械部,因有馬榮、羅炳順等人的接應,熊秉坤指揮人們順利地佔領了該戰略要地。他馬上開庫發彈,武裝起義隊伍,使起義者如猛虎添翼。 [5] 

熊秉坤晚年積極參與到新中國建設事業中

武漢解放初期,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撥二十萬斤大米,分給辛亥革命老人,李主席特請熊秉坤主持這項極不平常的工作,他懷着無限感激共產黨對自已信任的心情,把這件事做得十分出色。
新中國成立以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先後安排熊秉坤擔任了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湖北省參事室參事,他還當選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1955年,他被推選為湖北省政協辛亥首義回憶錄徵集小組成員,他以滿腔的熱情參加了辛亥首義史料的徵集、審稿等工作,為向全國政協提供大批珍貴的文史資料,及湖北政協出版四輯《辛亥首義回憶錄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還親自撰寫了《辛亥首義工程營發難概述》《武昌起義談》《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經過並組織》《民軍第五協軍事實錄》等多篇極有價值的珍貴史料。1956年,他被推選為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九十誕辰籌備委員會委員,被邀請進京參加隆重的紀念活動,正當行程,他突感身體不適未能進京,只好抱病出席了武漢地區各界人士集會紀念孫中山先生九十誕辰大會。他在大會的發言中指出:“有人講,武昌起義孫先生在海外不知道,因此,就説辛亥革命不是孫先生領導的,這完全是一派胡言。辛亥革命黨人都擁護孫先生,都是他的信徒,我在發難時,就從心眼裏把孫先生當領袖,擁護他的革命主張......而且共進會、文學社等革命團體,都是以孫先生的同盟會的宗旨為宗旨,象這樣一些革命團體所進行的革命鬥爭,當然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他的發言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1961年9月,經中共中央決定,他以特殊身份任全國紀念辛亥革命五十週年籌備委員會委員。9月30日,周恩來總理邀請熊秉坤等辛亥革命老人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國慶節的國宴。在國宴上,他不但見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許多老朋友,還見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國宴開始不久,溥儀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張執一副部長的陪同下,來到了熊秉坤的面前,首先舉杯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你打了第一槍,可稱蓋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王朝,打倒了我這個當時還是小孩子的皇帝,讓我能順應歷史潮流,改造成新人,為表達謝忱,容我敬酒一杯。”熊秉坤連忙站起來回敬道:“領當不起,辛亥革命是全國愛國志士仁人的共同功勞。一晃五十年,我們現在都是新中國的新人,今天見面,是新人做新事,感到特別高興。讓我們共同幹懷,感謝黨和毛主席。”10月13日上午,在中央的安排下,熊秉坤和溥儀在全國政協會議室裏,進行了第一次正式會見。會見時還有1924年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前京師警衞總司令鹿鍾麟、溥儀的叔父載濤等人。這些當年的革命者與封建統治者一見面,又是握手,又是擁抱。熊秉坤打趣地説:“往日家路窄,拔刀相見,今天大家都生活在新中國,冤家路也寬,握手言歡。我們都擇善而從,殊途同歸,宿敵變朋友,舉杯又挽手,今天的相會,大家都很愉快。” [5] 

熊秉坤家庭成員

祖父熊蔭棠,早年參加太平軍,並隨軍作戰至江蘇南京,後因太平軍作戰失利,敗走上海,流落無依。時逢英人初開長江航線,招收領航員,為了謀生,前往應試,終以優異成績被錄取。此後在上海、南京、九江、漢口的航道上奔波數年。在熊秉坤出生不久後,因年老體弱告老還鄉。
父親熊開萬,繼承父業,替英人引水。不多日,英商人事變更,熊開萬失業回鄉,重操祖業,走水放解,但連連失利,後因操勞過度、身染重病而逝。 [5] 
兒子熊輝 [4]  ,長孫熊永鑄 [1] 
台灣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右)與熊秉坤之子熊輝(中)交談 台灣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右)與熊秉坤之子熊輝(中)交談 [7]

熊秉坤親友回憶

熊輝:“我年輕時,有些父親的老朋友、歷史學家、記者來探訪,我是家裏的獨子,必需經常接待。”通過“旁聽”父親口述,我逐漸瞭解了父親經歷的辛亥革命歷史。
其實父親原定的起義時間是當晚操課結束後,但因營區發生意外衝突,迫使起義行動提前。父親隨機應變,在巡查過程,對空連放3槍,隨即率領40位敢死隊佔領楚望台軍械庫,進攻督署,並大喊:“我是革命黨總代表,我們要起義了!”
武昌首義取得成功,是“時勢造英雄”。我父親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擔當了歷史性的關鍵角色。他敢於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是受孫中山先生“敢為天下先”的影響。他一生胸懷坦蕩,為我們後輩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8] 
熊永鑄:在我的印象中,爺爺是一個很剛強、耿直、低調的人。 [3]  小時候,父母在青山,我和祖父住在一起,對祖父的音容笑貌記憶猶新。我讀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組織春遊,參觀施洋烈士墓。回來後,我跟姥姥(熊秉坤的妹妹)説了這件事。姥姥告訴他:“二七大罷工被鎮壓後,你的爺爺還留了好幾名共產黨領導人在家裏避難、開會。”就是那個時候,我對祖父的身份、經歷產生了興趣,開始翻看資料,才知道祖父是武昌起義中了不起的人。
祖父帶我看武昌起義舊址是在1959年。當時,一位英國將軍到漢訪問,問及辛亥革命期間中國炮兵的狀況。湖北省軍區通知我的祖父陪同外賓參觀武昌起義舊址,介紹情況。祖父回到家後,家人都想去看一看。祖父答應了,隨後第一次帶大家去看了工程營營房、楚望台、起義門、烈士祠。在工程營營房,祖父對我説:“這就是你的爺爺當兵的地方,是當年起義開始的地方。當時,大家從這裏出發,去佔領楚望台。”祖父説,楚望台是當年亞洲最大的軍火庫。
熊秉坤的長孫熊永鑄在“辛亥武昌起義工程營發難處”紀念碑前 熊秉坤的長孫熊永鑄在“辛亥武昌起義工程營發難處”紀念碑前 [1]
1969年,祖父臨終前曾對我説:“你的爺爺一生都是血氣方剛的,希望你以後也要做你的爺爺這樣的人。” [1] 
當年,爺爺他們這些革命志士,冒着被殺頭的危險參加革命,是因為他們知道是為“除去數千載之專制,俾我同胞得游泳於共和團體之中”,以及“將見政治日新,國勢日強,何難雄視全球,與歐美並駕齊驅,轉為極強極盛之大國”。如今,爺爺早已故去,繼承先輩遺志、發揚辛亥精神,是我們共同的心聲。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相信這一定是我們的先輩所期望的。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指日可待。 [3] 

熊秉坤紀念活動

“熊秉坤吳天祥教育助學獎勵基金”:首義中學成立後,辛亥先烈熊秉坤之子熊輝老人一直想以熊秉坤的名義成立助學獎勵基金,並四下奔走,但無奈辛亥後人大多生活不富裕。得知此事後,武昌區紫陽街吳天祥小組企業捐資2萬元成立了助學獎勵基金。據悉,該項助學獎勵基金每年評選一次,主要是用於獎勵那些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學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