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酸

鎖定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隨即嚥下者,稱為吞酸;不嚥下而吐出者,則稱吐酸。一般地説,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症狀,常與胃痛兼見,但亦可單獨出現。常見於西醫的消化性潰瘍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中醫病名
吐酸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肝氣鬱結,胃氣不和而發
常見症狀
胃中上泛,或隨即嚥下,或由口中吐出等

吐酸診斷要點

臨牀以酸水由胃中上泛,或隨即嚥下,或由口中吐出等症狀為特徵。 常與胃痛、噯氣等兼見。
吐酸的辨證分析
本證多由肝氣鬱結,胃氣不和而發,這是發病機理的重點。其中有偏寒、偏熱之差異。屬於熱者,多由肝鬱化熱而致;屬於寒者,可由寒邪犯胃,或素體脾胃虛寒而成;飲食停滯泛酸噫腐者,是由食傷脾胃之故。臨牀首當辨寒熱,治療宜泄肝清火或温養脾胃,並可適當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藥
吐酸的辨證論治

吐酸其他療法

針刺中脘、內關、足三里熱證加刺陽陵泉,用瀉法寒證補法,並加艾灸。
2.飲食療
(1)鳳凰衣粥:雞蛋殼若干,去內膜洗淨炒黃研末,每次6克加入熱粥中服食。寒熱證均宜。
(2)白胡椒海螵蛸煲豬肚:白胡椒12克,海螵蛸20克,豬肚1個,先將海螵蛸、白胡椒(打碎)放入洗淨的豬肚內,並加入少量清水,然後把豬肚兩端用線紮緊,慢火煮至爛熟,去海螵蛸及胡椒,調味分次食肉飲湯。適用於寒證吐酸。
吐酸,證名。口吐酸水之症。出《素問·至真要大論》。因宿食、濕痰熱鬱、停飲等所致。因宿食所致者,兼見氣悶飽脹,噯氣腐臭等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術丸八味平胃散乾薑丸等方;若從熱化,宜梔連二陳湯咽醋丸。因肝鬱犯胃,濕鬱化熱所致者,證見兩脅刺痛,口苦咽乾,心煩吐酸,脈弦數,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遙散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因脾胃虛寒所致者,證見面色萎黃,飲食減少,苔白,脈弦細,治宜温養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温胃飲等方。參外感吐酸水內傷吐酸水吞酸等條。本證可見於慢性肥厚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過多症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