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鎖定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CAUP Tongji University)是同濟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與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合作共建同濟大學城建幹部培訓中心,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
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由同濟大學土木系、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之江大學建築系等多方整合,並吸納來自復旦大學土木系、交通大學土木系、國立杭州藝專等學校的部分教師,成立同濟大學建築系。1986年,同濟大學成立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開始招收城市規劃專業博士研究生。 [1]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開設5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全職教師和研究人員240人,學生總數為2524人,其中本科生1175人,研究生1349人,國際學生242人。 [1] 
中文名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外文名
CAUP Tongji University
簡    稱
同濟建築城規學院(CAUPTJU)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同濟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劉頌
院長:李翔寧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1人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1人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1人 展開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1人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1人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1人
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2人 收起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3個一級學科
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
博士後
1個科研流動站
國家重點學科
1個一級學科
院系設置
3個系
地    址
上海市國康路47號
知名校友
魏敦山
鄒德慈
潘雲鶴
鄭時齡
知名教師
鄭時齡
常青
吳志強
朱介鳴
伍江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辦學歷史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張)
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由同濟大學土木系、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之江大學建築系等多方整合,並吸納了來自復旦大學土木系、交通大學土木系、國立杭州藝專等學校的部分教師,成立了同濟大學建築系。
1956年,都市計劃與經營專業分為城市規劃專業和城市建設工程專業(5年制)。
1960年,開始招收城市規 劃專業碩士研究生。
1979年,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研究所成立。
1981年,創立建築設計及理論博士點。
1982年,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和同濟大學聯合建立同濟大學城建幹部培訓中心。
1986年,成立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開始招收城市規劃專業博士研究生。 [1] 
1988年,獲准設立建築學博士後流動站。
1998年,成立國家現代設計技術實驗室。
2003年,創辦中國第一個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 [15] 
2006年,成功申請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
2008年,獲批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試驗室。
2012年,獲批建築規劃景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5年,獲批建築規劃景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21] 
2017年,學院的全部三個一級學科(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均被列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的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1] 
2020年11月,建築學、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1] 
2021年3月,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8]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辦學條件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建築系、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3個系,開設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城市設計5個本科專業。 [1]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3張)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共有全職教師和研究人員240人(包括國際教師18人),全職管理人員59人。共有教授和研究員9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97名。高等研究院專職科研人員17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52名。另有兼職教師和研究人員219人(包括國際教師123人)。 [1] 
專職院士: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常青(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朱介鳴(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伍江(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 [1] 
國家級教學名師:鄭時齡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周儉 [12] 
全國優秀教師:常青 [13] 
上海市級教學名師:莫天偉、常青、鄭時齡 [5]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年份
城市與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教學團隊
趙民
2008
建築歷史與理論教學團隊
鄭時齡
2009 [5]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門。 [5]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築學、城市規劃、歷史建築保護工程 [5]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歷史建築保護工程 [8]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築規劃景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築規劃景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21]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城市總體規劃、建築評論、景觀規劃設計原理 [29]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城市閲讀 [22] 
國家級精品課程
城市總體規劃、建築評論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建築評論、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基本原理、城市總體規劃 [16] 
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遺產保護與發展 [17] 
上海市高校優質在線課程
城市總體規劃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設計概論、課程設計圖學、 建築評論、中外園林史、居住建築設計 [18]  [28]  [30] 
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
城市設計評論與案例研究、設計基礎、建築史、藝術造型工作坊、中國當代建築研究導論:範式與主題、城市交通規劃前沿動態、植物景觀規劃原理與方法、中德建築比較、中國文化與造型、城市社會空間與規劃、當代中國建築與城市問題選講、遺產保護與發展 [19]  [24]  [26]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2本教材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25]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基於文化與技術整合的城鄉建成遺產保護及傳承特型人才培養體系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基於中國綠色發展經驗的輸出型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4] 
基於中國綠色發展經驗的輸出型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
基於文化與技術整合的城鄉建成遺產保護及傳承特型人才培養體系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導向的建築規劃景觀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改革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服務國家戰略: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教學體系構建和實施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基於科教結合與國際協同的研究生全英語研究型設計教學體系建設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歷史、理論、評論”三位一體的建築理論教學體系建設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20]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建設計劃,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建設計劃,城鄉規劃學、建築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A-、A-。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築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1]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建築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建設計劃: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理論 [32] 
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建設計劃:建築學(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土木工程 [31]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研究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成立生態化城市設計國際聯合實驗室、澎湃城市傳播與發展研究智庫、環境技術中心、同濟大學城鄉歷史環境再生研究中心、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聯合研究中心,先後成立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都市建築設計院。 [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間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城鎮羣高密度空間效能優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27]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在2008奧運會、2008年汶川地震災後重建、2010上海世博會、“一帶一路”計劃等重大項目中,完成了一批研究和設計項目,先後獲得國際和中國國內重要設計獎項200餘項。 [1]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中國半城市化地區空間重構的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
2018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 [14]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2014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村莊整治關鍵技術研究
2014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23] 
超大城市高密度既有城區有機更新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0]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城市規劃學刊》《時代建築》《建築遺產》《Built Heritage》《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5個學術期刊編輯部,發行有5本期刊。 [1] 
《時代建築》(雙月刊)創刊於1984年,設有建築點評、建築師訪談、境外事務所專訪、上海建築、今日建築、青年建築師、境外雜誌導讀、建築簡訊、學術動態、建築網址、網上熱點、熱點書評等欄目。
《建築遺產》主要欄目有研究聚焦、案例解析、理論與歷史、簡訊、遺產圖説、時評、書評、探索與爭鳴、寄語等。期刊入選CSSCI(2021-2022)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 [7] 
《城市規劃學刊》設有城鄉規劃研究、規劃研究、城市設計、規劃編制、專題研究、城市空間結構、城鄉規劃編制、規劃歷史等欄目,入選 “世界學術影響力期刊”。 [6] 
《Built Heritage》創刊於2017年3月,被Scopus、DOAJ收錄,入選CSCD來源期刊核心庫,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為核心期刊。 [9]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成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亞洲發展銀行-同濟大學城市知識中心”,開展與聯合國人居署的合作。學院與中國海外100多所大學建立合作聯繫,30多所大學建立實質性合作,18所大學共建雙向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其中本科項目1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士項目17項,與凱里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簽定幫扶協議。 [1]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2021同濟大學建造節暨奉賢新城木構建造邀請賽、同濟大學上海市中學生建造節暨奉賢新城建造體驗活動,舉辦2021屆城市規劃系與建築系聯合畢業設計成果展。 [34-35]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36]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院領導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劉頌
黨委副書記
唐育虹、王楨棟
院長
李翔寧
副院長
張尚武、王蘭、耿慧志、袁烽 [3]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歷任領導

職務
任期
姓名
建築系系主任
1952-1954年
黃作燊
1954-1955年
吳景祥
1955-1981年
馮紀忠
1981-1985年
李德華
建築城規學院院長
1986-1988年
李德華
1989-1990年
戴復東
1990-1992年
陶松齡
1992-1995年
鄭時齡
1995-1999年
陳秉釗
1999-2003年
王伯偉
2003-2009年
吳志強
2009-2014年
吳長福
2014-2020年
李振宇 [2]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知名校友

魏敦山、鄒德慈、潘雲鶴、鄭時齡、常青、唐玉恩、時匡、鄭國英、沈迪、邵韋平、王澍、柳亦春、陳曉麗、朱逢博、王小慧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