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築遺產

鎖定
《建築遺產》創刊於201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共同主辦的建築科學與工程類期刊 [2] 
據2021年7月《建築遺產》期刊網顯示,《建築遺產》編輯委員會有名譽顧問7人、顧問22人、委員35人、特約組稿人7人、編輯2人、英文編輯2人、美術編輯1人、運營編輯1人、運營助理1人 [6] 
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建築遺產》共出版文獻量410篇、總下載次數為69724次、總被引次數為736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1.169,(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606;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建築遺產》共載文獻量11337篇、被引量為1824次、下載量為2363次、基金論文量為132篇 [2-3] 
中文名
建築遺產
外文名
Heritage Architecture
語    種
中文
類    別
工程科技II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
編輯單位
《建築遺產》編輯部
創刊時間
2016年
出版週期
季刊
國內刊號
10-1071/TU
國際刊號
2095-7289
現任主編
常青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C樓701室
屬    性
CSSCI

建築遺產辦刊歷史

2016年,《建築遺產》創刊,刊期為季刊。 [2] 
2017年4月10日,《建築遺產》入選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4] 

建築遺產辦刊條件

建築遺產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建築遺產》主要欄目有研究聚焦、案例解析、理論與歷史、簡訊、遺產圖説、時評、書評、探索與爭鳴、寄語等。 [2] 
  • 刊登內容
《建築遺產》關注世界建築遺產保護學科的理論前沿與實踐,反映遺產保護領域的思考和探索,並對保護設計、保護技術和遺產管理的新觀念、新方法予以展示和討論。 [1] 
  • 讀者對象
《建築遺產》的目標羣體為建築學、文物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土木工程,歷史學、文學、藝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設計者與管理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建設主管部門及相關企業界人士。 [1] 

建築遺產人員編制

據2021年7月《建築遺產》期刊網顯示,《建築遺產》編輯委員會有名譽顧問7人、顧問22人、委員35人、特約組稿人7人、編輯2人、英文編輯2人、美術編輯1人、運營編輯1人、運營助理1人
《建築遺產》編輯委員會
職務
名單
名營顧問
萬鋼、仇保興、葉如棠、吳良鏞、張錦秋、羅小未、傅熹年
顧問
王其亨、龍炳頤(中國香港)、江波、朱光亞、劉先覺、阮儀三、吳慶洲、陳志華、單霽翔、修龍、郭旃、郭黛姮、唐玉恩、曹汛章明、童明康、路秉傑、尤卡▪約基萊赫託(芬蘭)、本傑明▪穆棟(法國)、克里斯蒂安▪倫費爾(瑞士)、狄麗玲(加拿大)、莫尼爾▪布切納吉(阿爾及利亞)、路易吉▪加佐拉(意大利)
委員
丁潔民、王澍、王其亨、王建國、王貴祥、龍炳頤(中國香港)、呂舟、朱光亞、伍江、劉克成、劉松茯、劉臨安、江波、孫華、李湞、李翔寧、吳慶洲、何培斌(新加坡)、張兵、張銘、張十慶、張興國、張洛先、陳同濱、柳肅、秦雲、唐玉恩、徐蘇斌、常青、傅朝卿(中國台灣)、賴德霖、本傑明▪穆棟(法國)、克里斯蒂安▪倫費爾(瑞士)、狄麗玲(加拿大)、詹姆斯▪沃菲爾德(美國)
特約組稿人
丁垚、齊瑩、李新建、陳曦、諸葛淨、董一平、蒲儀軍
編輯
劉滌宇、温靜
英文編輯
李穎春、顧心怡
美術編輯
朱藝媛
運營編輯
蒲儀軍
運營助理
楊冬
參考資 [6] 

建築遺產辦刊成果

建築遺產出版發行

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建築遺產》共出版文獻量410篇。 [2] 
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建築遺產》共載文獻量11337篇,基金論文量為132篇 [3] 

建築遺產收錄情況

《建築遺產》是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21—2022)來源期刊,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中國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網等收錄。 [2-3]  [5] 

建築遺產影響因子

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建築遺產》總下載次數為69724次、總被引次數為736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1.169,(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606。 [2] 
據2021年7月16日中國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建築遺產》被引量為1824次、下載量為2363次。 [3] 

建築遺產文化傳統

建築遺產辦刊宗旨

《建築遺產》旨在以瞻前顧後的辯證史觀和全球在地的視野視點,搭建跨學科、跨文化的國際化學術交流平台,向中國海內外全面展現學科前沿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提升該領域的整體專業水準和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1] 

建築遺產投稿指南

1.稿件應為原創成果。字數視內容而定,不做硬性限制。理論文章一般以中文8000字左右為宜。需做到內容翔實、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文字表達準確流暢。
2.稿件應提供中英文標題、摘要與關鍵詞。標題能概括文章要旨,中文題名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內為宜,具有獨立性、完整性和自含性,能清晰表達文章觀點和結論,明確陳述文章的創新點,使讀者不閲讀全文就能獲得文章的必要信息;關鍵詞3—8個,以分號分隔。
3.圖片清晰,色彩飽和,尺寸不小於23cm×31cm,分辨率不小於350dpi,製作成jpg格式的電子文件單獨發送;線條圖應提供矢量圖,最低需滿足A4幅面大小、jpg格式單獨發送的要求。所有圖片按使用順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注出圖名(圖名需中英雙語)、圖片來源,必要時可加簡單文字説明。
4.表格應提供可編輯文件,並注出表名(表名需中英雙語)。所有表格按使用順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與圖片混排。
5.文後參考文獻以15、16條為宜,儘可能引用近期期刊發表的相關領域研究成果,以方括號按引用順序編號(如[1]、[2]、[3]),並在正文相應位置以上標的形式標註。具體格式參照《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為便於國際交流,本刊要求中文參考文獻附對應英文信息。
6.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説明的文字,以及不宜列入文後參考文獻的引文,取腳註形式以圈碼按順序編號(如①、②、③);字數較少者可採取夾註的形式,在正文中以圓括號標註緊隨文後。
7.文章為基金資助項目的,請在文後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8.第一次稿件須提供作者簡介,註明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作者單位(附單位所在地和郵政編碼)、職稱、學位、職務、研究方向與近期研究成果,並附主要聯繫方式(電話、郵箱) [7] 

建築遺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社長
林鵬
主編
常青
副主編
張曉春
編輯部主任
劉雨婷
主任
鄭時齡
參考資料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