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堂

鎖定
同堂,讀音是tóng t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同居一家。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中文名
同堂
拼    音
tóng táng
釋    義
同居一家
注    音
ㄊㄨㄙˊ ㄊㄤˊ

目錄

同堂解釋

1、同處一堂;同居一家。 [1] 
2、謂同一祖父。
3、猶同門,同學 [2] 

同堂出處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素不好鼂錯,鼂錯所居坐,盎去;盎坐,錯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唐·韓愈《袁氏先廟碑》:“由曾及考,同堂異置。”
老舍《四世同堂》二:“自從他有了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無減,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相國同堂昆季三人,曰石,曰程,皆登宰相,惟福一人歷鎮使相而已。”參見“同堂兄弟”。 [1] 
元·喬吉金錢記》第四折:“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韓飛卿。”
清·陳確《答惲仲升書》:“恃同堂之愛,不覺直言至此,死罪!死罪!”
清·昭槤《嘯亭續錄·南書房》:“仁廟與諸文士賞花釣魚,剖晰經義,無異同堂師友。”

同堂詞語辨析

堂,本義為殿。古時稱殿或堂,多指正房而言。由於堂多為尊長居住,所以有時用堂指稱尊長。如“萱堂”指稱母親,“高堂”指稱父母。古代家庭多為幾代同堂,同祖不同父的兄弟稱同堂當由此而來。可見,冠“堂”稱謂中的“堂”是由“堂”的本義引申出來的。
“堂”用於親屬稱謂,魏晉時已經出現,但開始不能單獨使用,必須用“同堂”,表示稱呼者雙方之間的關係,指稱同祖不同父的兄弟。例如:
(15)成困奏曰:“死喪之戚,兄弟孔懷。同堂亡隕,方在信宿。”(《晉書·傅成傳》)
(16)明帝是武帝同堂,思遇如此.尚滅害都盡。舅復焉可信。(《南史·劉暄傳》)
“同堂”後面也可以跟上直系稱謂。表相互關係的“兄弟”較多見,也有其他直系稱謂如“弟”、“姊”等。例如:
(17)二公孫同堂兄弟耳。(《北史·公孫表傳》)
18)尚書同堂姊為江夏王妃,檀硅同堂姑為南譙王妃。(《南史·檀珪傳》)
唐代“堂”才單獨使用。錢大聽日:“《通典》載宋庾蔚之説,今又謂從父昆弟昆弟昆弟昆弟為同堂,蓋六朝人尤稱同堂。至唐時乃省去同字。《舊唐書》載中宗即位,以堂兄千里為成紀郡王。又,張獻誠請老,薦其堂弟獻恭自代是也。”(梁章鉅鄭珍,1996:55)需要指出的是,“省去同字”開始單獨使用“堂”並不表明“同堂”不再使用,恰恰相反,“同堂”在唐代仍然廣泛使用,尤其是在史書等著作中。 [3] 
唐代“堂”在口語中基本上替代了“從”,“堂”的使用,也比“同堂”更加自由,指稱對象範圍擴大,既可以説堂兄弟堂兄堂弟,也可以跟叔、姑、侄等父系親屬,還可以指稱母系、妻系親屬如舅、姨。例如:
(19)司徒堂兄文憲公,前後相德宗。(唐·趙《罔話錄·卷二商部上》)
(20)堂姨舅以疏降索舅、從母一等。(《新唐書·韋縚傳》)
參考資料
  • 1.    同堂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3]
  • 2.    同堂  .百度詞典.2016-04-27[引用日期2016-04-27]
  • 3.    張世方 包小金.漢語堂表親屬稱謂的歷時興替:修辭學習. 2007年06期,2007: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