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肥聯合大學

鎖定
合肥聯合大學始建於1980年,在當時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先生倡導下,當時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共建合肥聯合大學,實行“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後勤社會化”的辦學模式,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發揮了引領探索作用,是新中國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是合肥大學第一次引領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創舉。學校被譽為地方院校第一方陣的排頭兵 [1] 
1985年,學校成為德方在中國重點援建的兩所示範性應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與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範學校合併。 [1] 
中文名
合肥聯合大學
外文名
Hefei Union University
簡    稱
合肥聯大、HFUU
創辦時間
1980年10月11日
主管部門
安徽省教育廳、合肥市人民政府
國家重點學科
0
類    型
全日制綜合性
所屬地區
中國合肥
存在時間
1980.10.11-2002.3.14
首任校長
楊承宗 [2] 

合肥聯合大學學校歷史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楊承宗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 [3]  後來他又擔任安徽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科協主席。在此期間,他創辦了合肥聯合大學——建國後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這是他晚年集中一生作為教育家和科學家兩方面的經驗和智慧,辦成的最後一件大事。這創舉的智慧火花來自於不經意中聽到的同事之間的一段對話。1979年8月,在安徽省高教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科大參加會議的幾位同事在中午休息聊天時,有幾句話飄進了楊承宗的耳朵。有人問:“你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學了嗎?”回答是:“咳!別提了,只差0.2分。”楊承宗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高考擇優錄取這條很好,但能精確到0.2分嗎?他做了一番調查,不同的老師評卷差個幾分,非常正常。
“文化大革命”後,累積了多年的中學畢業生同時進入高考場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某些好馬失蹄也是常有的事情,至於考生因在不同省、市而高分落榜低分被錄取更比比皆是。他不由得萌發出一個設想:能不能給那些分數接近高考錄取線的學生提供一個深造的機會呢?1980年3月他參加全國科協大會時,聽胡耀邦講,全國有1600萬失學青年怎麼辦?這更激起他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熱情。1980年6月13日,方毅副總理視察安徽,並在中國科技大學全體師生職工大會上發表了講話,他説:“我們需要千方百計地實驗和探討改革的途徑,創造多種多樣的辦學形式和辦法,廣開學路。”對此格外敏感的楊承宗深受鼓舞:與其抱殘守缺,何不獨闢蹊徑?遂正式提出了在不增加國家負擔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合肥地區高等學校的師資、設備優勢,創辦一所自費走讀大學的設想。
1980年6月23日,《光明日報》記者胡羊首次獨家報道了楊承宗先生關於招收自費大學生的主張。文章見報後,讀者紛紛來信,更有一羣教育志士積極擁護該項主張。真是“一呼百應”!同年7月,關於成立一所民辦公助的自費大學的議題擺到了省領導的辦公桌上。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這所大學。但讓楊承宗意想不到的是,省領導請他出任校長。他一再推辭,畢竟已是年近古稀,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他的雙目幾近失明,妻子從北京搬到合肥後就一直重病纏身。但省領導以那些被高考分數拒之門外的學生之名再三誠懇邀請時,他最終被打動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確定校名,當時提議的校名有“安徽自立大學”、“星津大學”、“江淮大學”等等。抗戰時期有個“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合辦而成,辦學效果很好。這個也叫聯大,體現聯合辦學的精神。
1980年8月23日,合肥聯合大學正式成立,全部的家當就是從科大借來的一間20平米的房間、幾張辦公桌、包括楊承宗在內的6名兼職人員。楊承宗再一次表現出獨樹一幟、鋭意創新的精神,實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合肥市委書記鄭鋭兼任董事長,這是對當時處於主導地位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一種創新;沒有校園校舍,所有教學都是“聯辦”,插在科大、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的教學空檔中完成;沒有固定的師資隊伍,所有的教師都是從合肥地區12所高校中擇優聘用,並邀請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學者如任之恭錢致榕龔升楊紀珂等來校講學,體現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思想;學生全部“走讀”、自主擇業,改變了當時普通大學包吃、包住、包分配的做法,甩掉了沉重的後勤包袱;國家部分撥款,“適當”收費,每年文科40元、理科50元,改變了建國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由國家單一投資的體制;倡導公民享受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理念,一改高等教育只注重選拔尖子的宗旨。上述高等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在改革開放30週年的今天,很多已經得到普遍認同和實踐。
合肥聯合大學“聯辦公助,自費走讀,不包分配,擇優錄用”的辦學模式,在當年是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一種創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先後多次詳細報道,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知名度。繼合肥聯合大學創辦之後,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廣州、杭州等地也相繼成立類似的大學,有些直接套用了“聯大”的名字,有些名字雖然不同,但辦學宗旨、教學形式基本相同,如北京聯合大學、南京金陵大學、武漢江漢大學、上海大學等。當時全國有許多城市和教育部門的領導來合肥聯合大學參觀訪問楊承宗還專門抽調人員接待來訪。

合肥聯合大學動態學校

1984 年初,安徽省煙草公司與合肥聯合大學達成聯合創辦“合肥聯大煙草學院”的協議,並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
1984年5 月23 日,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安徽省煙草公司與合肥聯合大學籌辦合肥聯大煙草分校
2002年,合肥聯合大學合併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範學校並組建合肥學院
2009 年,學校被安徽省批准為碩士點建設單位
2009年底,中國教育部主持的新一輪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正式啓動,選擇在該校進行試評估。
2010年5月,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五人制足球毽球壁球、門球和金屬地擲球五個球類項目的比賽將在該校舉行。其中,比賽時間初步定為5人制足球(5月7日-13日);門球(5月17日-19日);壁球(5月17日-22日);金屬地擲球(5月18日-25日);毽球(5月23日-25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