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人樹

鎖定
食人樹是虛構植物,傳聞中的足夠殺死或吞噬大型動物,現實中並不存在足夠殺死大型動物的植物
現存已知的最大肉食植物是馬來王豬籠草(Nepenthes rajah),僅能捕食小型哺乳動物
中文名
食人樹
類    型
虛構植物

食人樹傳説起源

1878年,殖民列強在設法教化和征服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竟是如此怪異。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回倫敦、布魯塞爾和柏林,他們提到了遙遠的陸地、失落的城市以及在動物園裏所看不到的動物,當然,他們講述的很多故事都誇大了,而且大部分將隨着時間流逝,被人們遺忘。但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荒野叢林和有關它的傳説,卻很難被人淡忘。
馬達加斯加島在2013年仍是草木叢生,對外界來説,它仍存在一些未被開發的地區。在這裏生長的90%的自然菌羣,在世界其他地區根本看不到。它是一個叢林,一切都有可能潛伏在裏面。德國探險家卡爾·李奇博士(Carl Liche)手持彎刀,帶領着一隊當地的穴居土著--姆科多(Mkodo)人進入叢林深處。到達一個空曠地時,李奇突然停下了腳步。
眼前的景象是任何一個白人都不曾見過的:一根“像八英尺高的菠蘿”的樹幹上長着濃密的片,樹葉從樹頂一直垂到地面上,7英尺長的卷鬚向四面八方伸展。
李奇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開始跟他的英國助手交談,並注意到那些當地人開始變得非常興奮。他們把一名姆科多婦女推向那棵大樹。並開始祈禱。該婦女喝了從食人樹裏滲出的一種非常奇怪的液體後,變得非常瘋狂,開始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聖歌在繼續,只見“那棵原本慵懶的像死了一樣的殘暴的食人樹,突然恢復了野性的活力。” 卷鬚像蛇一樣快速伸出,勒緊婦女的脖子和身體,使她無法呼吸。那個婦女的尖叫聲變得越來越弱,最後完全消失了。這時樹葉把她一層層包裹起來,直到不留一絲縫隙
10天后李奇重新回到這個地方,然而他在那顆樹下只看到一堆白骨。 關於馬達加斯加島食人樹的故事,是殖民時代一些人為了吹噓編造的一個故事。

食人樹現實植物

植物中的確有一類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因為它們主要捕捉昆蟲,所以也叫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截至到2013年全世界發現的食肉植物共有13科20屬600多種,絕大多數都隸屬於三個食肉植物科——豬籠草科茅膏菜科和狸藻科。
食肉植物其實並不罕見,從熱帶到寒温帶都有分佈。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比如廣州的白雲山和深圳的梧桐山——很容易就能見到茅膏菜屬的多種食肉植物,在北京也一直有狸藻生長(雖然數目非常少)。由於這類植物具有這種奇異的特性,它們一向是植物科普的熱門題材,也因此被很多人當成觀賞花卉栽培。

食人樹捕食方式

這類植物捕食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生有捕捉器或夾子般的葉子,葉子兩半能迅速閉合,把犧牲品夾在當中。如捕蠅草茅膏菜科捕蠅草屬),它的葉子平時分兩片張開,葉上分泌有甜味的液體,一旦有昆蟲類小動物碰到葉子上的毛,兩片葉子立即閉合,把昆蟲夾在其中, 並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即“吃掉”。又一類如豬籠草瓶子草,葉子演化成瓶狀,瓶口色彩鮮豔,並能分泌具有香味的蜜腺,吸引昆蟲等小動物。而瓶頸又長着向下斜生的硬毛,昆蟲只要爬進瓶中就無法逃出,瓶底的消化液會迅速把它消化掉。再一類,如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屬),葉片有粘液腺,能分泌透明、反光的粘液,使其外表格外鮮豔多彩,以引誘昆蟲。當小蟲停落葉面時,即被粘液粘住,昆蟲因掙扎而使全身粘滿粘液,最終漿死。這些能捕食動物的植物,雖然令不少人覺得驚奇,但它們確實存在。然而,這些植物都不高大,一般只有二三十釐米,最高的也不過六七十釐米高。 它們只能捕食小動物,主要是捕食昆蟲,較大的品種,偶爾也能捕食小型的壁虎等。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捕蟲植物或食蟲植物。至於稍大些的動物, 哪怕是小,它們是根本無力捕獲的。
食人草

食人樹分佈範圍

主要產於南亞和澳大利亞的豬卷草、茅膏菜與產於南美的捕蠅草瓶子草等。

食人樹主要價值

大都生長在熱帶沼澤地帶,也有一些作為小型盆栽供欣賞。

食人樹主要品類

食肉植物又稱食蟲植物。這種植物能借助特別的結構捕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小蟲分解,然後吸收其養分。
已知食肉植物約有400種。這類植物多為綠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個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食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