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

鎖定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是2009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豔國。本書運用多學科的綜合知識,對史學理論的學科建設進行了深沉思考,比較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 
中文名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
作    者
張豔國 [1] 
出版時間
2009年9月1日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49 頁
ISBN
9787560956558
類    別
史學史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尺    寸
23.6 x 16.6 x 2.6 cm
重    量
540g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作者簡介

張豔國,1964年2月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今仙桃市)。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博士後。研究員、教授,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12月起任江西師範大學州榜長、此前曾長期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曾師從著名學者章開沅夏振坤馮天瑜、嚴昌洪教授研習中國近現代史、文化經濟學、中國文化史。1997年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獲得過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宣傳文化戰線“五一批人才”首批入選者(理論類)等榮譽稱號。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多篇,數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出版《張豔目自選集》、《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B寸期孔子及其學説的歷史命運》等專著多部。獲得過全國“五個工程”獎省、部級優秀社科成累獎多項。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中國文化與社會變遷,併兼及政治學理論。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內容簡介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內容簡介:史學理論,是歷史學科中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是作者追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史學理論研究進展的結晶。由“唯物史觀的理論反思”、“唯物史觀與史學理論”、“歷史學的理論觀照”三個方面內容組成,作者以唯物史觀的理論與方法為指導,借鑑現代西方史學理論的有益成果。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注重理論思辨,創新意識熾烈,資料翔實可靠,語言樸實曉暢,是史學研究中一本有特色的著作。《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對於從事史學研究、歷史哲學研究、唯物史觀研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可作為大學生、研究生“史學概論”、“史學理論”課程的輔助教材。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圖書目錄

前言 史學理論學科建設任重道遠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歷史科學
一、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創立時期的歷史考察
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論特色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史學研究中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考察
一、自然歷史過程:原始公有制向高級公有制復歸
二、自然歷史過程:人類社會發展在常規性道路與變異性道路上展開
三、自然歷史過程論與“一般歷史哲學理論”尖鋭對立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探析
一、研究的緣起
二、對黑格爾世界歷史理論進行徹底的革命性改造
三、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由單線論向多線論發展
四、簡短的結語
革命、改革與社會歷史進程
一、革命與改革,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基本範疇
二、革命,是社會進步的特殊形式
三、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普遍形式
四、革命與改革,共同決定社會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是如何看待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代價問題的
一、馬克思主義是在何種條件下肯定“代價”的
二、馬克思主義是在何種條件下否定“代價”的
三、馬克思主義是否認為社會進步要以犧牲道德為代價
四、幾點看法
歷史的創造者、創造力與創造條件
一、“人民羣眾”與“英雄”各自創造自己的歷史,而又相輔相成、相互激盪
二、“人民羣眾”與“英雄”都是歷史運動的推動力量,他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常常交織在一起
三、各種社會意志、目標和行為模式綜合的結果,往往形成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恩格斯與唯物史觀命題
一、用“唯物史觀”高度概括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二、對唯物史觀作出“最為詳盡的闡述”
三、恩格斯晚年致力於豐富唯物史觀命題的理論內涵
四、簡短的結論
堅持走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中國化之路
一、史學界形成的廣泛共識
二、史學研究發展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史學理論
一、唯物史觀與史學理論有區別
二、唯物史觀與史學理論有聯繫
三、研究唯物史觀,加強史學理論學科建設
“史學概論”的學科體系究竟應該如何確定
一、歷史過程論
二、歷史主體論
三、史家主體論
四、史學發展論
五、史學理論與方法論
歷史學需要哲學思辨
一、黑格爾《歷史哲學》關於中國歷史的思辨
二、對近代西方歷史哲學予以迴應是一個時代性課題
三、佘著走在李大釗開闢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道路上
四、佘著的邏輯結構
五、佘著的史家精神
六、佘著的學術史定位
七、幾點商榷意見
論歷史學的學科個性及其相關問題
一、歷史學的學科個性是什麼
二、再論歷史學的功用
三、從理論上探討研究史學的素質要求
歷史學家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一、史家責任感
二、史家使命感
三、史家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內在統一
論史學思維模式的演變
一、由述事史學向分析史學發展,由單向性直觀性史學認識朝着多向性邏輯性方向演變
二、由分析史學向系統史學發展,由多向性邏輯性史學認識朝着縱向深入、橫向綜合方向發展
論史學思維模式的轉換
一、史學思維模式轉換與研究方式改變是一種良性互動過程
二、合理的史學智能結構推進史學思維模式轉換
歷史的整體運動與史學的總體研究
一、社會歷史進程表現為整體運動
二、社會歷史整體運動的基本特徵
三、對社會歷史整體運動開展總體研究
東方地理環境與中國歷史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依據地理環境對區域性
歷史發展的作用,把人類文化分成東方與西方兩種類型
二、東方地理環境影響中國歷史發展
論歷史評價與道德評價
一、唯物辯證法是歷史評價的活的靈魂
二、把道德評價放置在一定的具體的歷史環境當中
三、歷史評價與道德評價既有區別又相聯繫
關於編寫歷史人物傳記的一些意見
一、為體現了歷史精神的典範人物立傳
二、把傳主寫成歷史的、具體的、活生生的人
三、立場愛憎分明、描述各有所據
附一 叔孫通為何能夠成功
附二 如何評價晚年康有為
略論中國史學的流變
一、中國史學起源於夏朝而不是更晚的西周
二、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學的性質
三、對未來中國史學發展的流向性展望
論中國近代的歷史哲學研究
一、取法西學
二、“史界革命”
三、探尋世變之理
五、火花閃耀,嘉惠未來
地理史觀與中國近代史學的歷史考察
一、地理史觀要旨
二、地理史觀的中國印象
三、正確評價地理史觀在中國近代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大釗闡解唯物史觀評析
一、李大釗研習唯物史觀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概念使用
二、李大釗所理解的唯物史觀理論內涵
三、貢獻與缺陷
李大釗的史學理論研究論析
一、“依據歷史哲學的原理”
二、“歷史是什麼”
三、治史者須有歷史觀
四、“但尋真知啓後人”
五、學術座標定位
近代西方歷史哲學述評
一、發展概述
二、命題例舉
評“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一、從黑格爾到柯林武德:歷史哲學發展的路標轉向
二、柯林武德與克羅齊:繼承中的發展
三、歷史是什麼: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一 史學理論:對歷史學的理論反思
二 史學理論對史學研究的觀照與導引
三 讓思想的光芒照亮歷史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