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菱葉常春藤

鎖定
台灣菱葉常春藤,為雙子葉植物藥五加科植物的莖葉。發汗解毒。用治毒蛇咬傷,食物及藥物中毒、丹毒、無名腫毒等證。
本變種與菱葉常春藤(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原變種不育枝的葉片掌狀3淺裂;與常春藤的區別在於本變種具星狀毛而非鱗片,花較小,果實黑色。
中國南方庭園中偶有栽培供觀賞的洋常春藤Hedera helix Linn.,此種植物的特點在於植株幼嫩部分和花序具星狀毛而非鱗片,不育枝上的葉片每側有2-5個裂片或牙齒,花枝上的葉片狹卵形,基部楔形至截形,果實黑色。由於長期栽培,有許多變種和品種
中文學名
台灣菱葉常春藤
拉丁學名
Hedera rhombea (Miq.) Bean var. formosana (Nakai) L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薔薇亞綱(Rosidae)
傘形目
五加科
多蕊木族
常春藤屬
台灣菱葉常春藤

台灣菱葉常春藤形態特徵

台灣菱葉常春藤 台灣菱葉常春藤
常綠攀援灌木,嫩枝幾無毛,稀具星狀毛。花枝上的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或近於菱形至卵形,歪斜,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脈兩面均明顯,網脈上面較明顯;葉柄長1-5.5釐米,幾無毛。傘形花序近於傘房狀排列;總花梗細長,長1-1.5釐米,有星狀毛;花梗長6-8毫米,有星狀毛;萼筒短,倒圓錐形,密生星狀毛,長1毫米;花瓣卵形,長2--2.5毫米,開花時略反捲,外面有星狀毛,內面中部以上有隆起的脊;雄蕊5,花絲長2毫米;子房5室,花盤短圓錐形;花柱合生成柱狀,長1毫米,柱頭有不明顯的5裂。果實黑色。花期11月。 [1] 

台灣菱葉常春藤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間,海拔800-2500米。

台灣菱葉常春藤分佈範圍

中國台灣特產。僅見具果實老枝的標本,未見不育枝上的葉片。 [1] 

台灣菱葉常春藤物種分類

與“台灣菱葉常春藤(變種)”相關的變種有:
尼泊爾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 K. Koch
尼泊爾常春藤(原變種)Hederanepalensis K. Koch var. nepalensis
常春藤(變種)Hedera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er) Rehder
菱葉常春藤Hederarhombea (Miq.) Bean
菱葉常春藤(原變種)Hedera rhombea (Miq.) Bean var. rhombea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