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果松

鎖定
台灣果松(學名:Pinus armandi )松柏目松科松屬的喬木,分佈於台灣海拔1,800米至2,800米的地區,常綠喬木,枝輪生,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覆瓦狀排列。嫩枝上長有針葉,針葉是着生在枝葉交接處的節狀葉枕上,每根松針的外圍都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和一層臘質的外膜,這樣就減少了松樹身上水份的喪失,保證該物種可以在很乾燥的環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木材松脂,紋理結構中粗,可用於傢俱製作。
拉丁學名
Masters Pine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柏綱
松柏目
松科
松屬
分佈區域
台灣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中文名
台灣果松
二名法
Pinus armandi var. mastersiana

台灣果松形態特徵

台灣果松
台灣果松(2張)
喬木,高達35米,胸徑1米;幼樹樹皮灰褐色,平滑,老樹樹皮呈灰黑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脱落;枝條平展,形成圓錐形或柱狀塔形樹冠;一年生枝綠色或灰綠色(幹後褐色),無毛,微被白粉;冬芽近圓柱形,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排列疏鬆。針葉5針一束,稀6-7針一束,長8-15釐米,徑1-1.5毫米,邊緣具細鋸齒,僅腹面兩側各具4-8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單層皮下層細胞,樹脂道通常3個,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1箇中生,稀具4-7個樹脂道,則中生與邊生兼有;葉鞘早落。雄球花黃色,卵狀圓柱形,長約1.4釐米,基部圍有近10枚卵狀匙形的鱗片,多數集生於新枝下部成穗狀,排列較疏鬆。球果圓錐狀長卵圓形,長10-20釐米,徑5-8釐米,幼時綠色,成熟時黃色或褐黃色,種鱗張開,種子脱落,果梗長2-3釐米;種鱗熟時鱗盾呈褐色或淡紅褐色,寬三角形,下部底邊通常近截形;種子通常較小,長9-12毫米,徑約7毫米。無翅或兩側及頂端具稜脊,稀具極短的木質翅;子葉10-15枚,針形,橫切面三角形,長4-6.4釐米,徑約1毫米,先端漸尖,全緣或上部稜脊微具細齒;初生葉條形,長3.5-4.5釐米,寬約1毫米,上下兩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1]  心材與邊材區別明顯,心材淡黃褐色,結構細,質較輕軟,比重0.46。 [4] 

台灣果松生長環境

台灣果松
台灣果松(7張)
生長在海拔1800-2800米、氣侯温涼,相對濕度大、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帶,常與常綠闊葉樹及紅檜、台灣杉木、台灣杉、黃山松((台灣松)、台灣五針松、台灣雲杉及台灣鐵杉等針葉樹種混交成林。 [1] 

台灣果松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台灣中部以北、中央山脈阿里山、玉山等高山地區。 [1] 

台灣果松主要價值

可供建築、板材、土木工程等用材。種子可榨油。 [2] 

台灣果松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