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西伯利亞語言

鎖定
古西伯利亞語言(英:Paleosiberian languages),又稱古亞細亞語(英:Paleoasian),它既不是單一的語言,也不是單一的語系,而是學者用來指涉某些位於西伯利亞偏遠地區的孤立語言和語系的稱謂,作為這些語言的總稱。包括楚科奇-勘察加語系、尼夫赫語尤卡吉爾語系葉尼塞語系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有時包括阿伊努語和朝鮮語。即包括五個語系和兩個孤立語言。
中文名
古西伯利亞語言
外文名
Paleosiberian languages
別    名
古亞細亞語
包    括
五個語系,兩個孤立語言
性    質
語言學術語

目錄

古西伯利亞語言簡介

古西伯利亞語言的情況十分複雜,各語言之間的系屬關係如今也不十分明確。因此,古西伯利亞語言基本上只是為了描述上的便利而創造出來的,並不意味這些語言之間有歷史發展上的承傳關係。
此外,有人認為如今語言分類存在爭議的朝鮮語、日本語和阿伊努語與一些古西伯利亞語言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不過尚未被證實或普遍接受。
根據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楚科奇-堪察加語系、尼赫夫語、朝鮮語來自父系C人羣,阿伊努語來自父系D人羣,尤卡吉爾語系來自父系N人羣,葉尼塞語系、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來自父系Q人羣。

古西伯利亞語言相關資料

在世界範圍存在的薩滿信仰(Shamanism),其哲學基礎的核心是“萬物有靈觀”。大量田野作業的資料證實,它在東北亞諸民族中所具有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深刻影響力,至今綿延不絕。而皈依於“萬物有靈觀”的物化形式——滿族的薩滿信仰及其活動,則十分典型地體現了這種影響力的輻射作用並且對我國東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又成為東北地區各少數民族乃至西伯利亞地區諸族精神生活的構成因素之一。
我國北方阿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鄂倫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錫伯族的薩滿信仰之風盛行,與滿族的薩滿信仰形式相似甚至相同;蒙古語族的蒙古族和達斡爾族也普遍具有信薩滿信仰,並與滿族有相近的薩滿信仰形式。甚至具有悠久歷史積澱和深厚文化傳統的東北漢人,也受其影響而產生相應的薩滿信仰活動。
與我國北方相毗鄰的俄國西伯利亞諸族,如雅庫特人、吉利亞克人、奧斯加克人、圖瓦人、布里亞特人、堪察加人以及歷史上屬於中國(現有的仍為跨國民族)的埃文克人、涅吉達爾人、那乃人、烏德赫人等,甚至在中歐、北歐以及北美的廣闊地域中所居住的民族在也都存在與滿族具在某些共同特徵的薩滿信仰及其祭祀儀典。倘若我們將其置於生活時空的關係而考察之,相近、甚至相同的地理生境和文化上千絲萬縷的聯繫,使人們不免要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測:它們之間也許存在着某種“血緣”聯繫並可能具有一個共同的歷史淵源。
將從民族音樂學的角度,為證實這個科學假設進行一些探索性的討論。
幅員遼闊的西伯利亞,位於東北亞地區的北部。西起烏拉爾山,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和中俄、蒙俄邊界。總面積為910萬平方公里。西部為遼闊的西西利亞平原,河流有鄂畢河和葉尼塞河;中西利亞高原區,西起葉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納山,勒拿河流域將高原東部劃分成山區、高原和介於兩者這間構成俄羅斯遠東區的盆地;其餘山區在高原南面沿蒙古邊界延伸;東南部以阿穆爾河(黑龍江)為界與中國接壤。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阿穆爾河自西向東北流入太平洋。
西伯利亞諸民族中盛行薩滿信仰活動。西部鄂畢河流域的奧斯加克人,東南部阿穆爾河流域的吉利亞克人,中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布里亞特人、索約特人,勒拿河流域中游一帶的雅庫特人,最東端堪察加半島南部的伊捷爾緬人(堪察加人)以及阿爾泰地區的諸少數民族,均有薩滿信仰活動。
早期俄國民族學家對西伯利亞諸民族薩滿信仰卓有成效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對該地區各民族與滿族薩滿信仰活動的比較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民族學資料,至今,仍然是我們研究東北亞地區薩滿音樂的重要資證。由於滿洲人與相鄰地區西伯利亞諸民族的歷史淵源關係,以及他們所擁有的共同的薩滿象徵物——鼓,那麼,考察早期西伯利亞民族薩滿活動可以使我們由此推測滿族早期薩滿鼓的形制特徵以及探索滿族薩滿鼓的演變過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