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文觀止

(202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古文觀止》是202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古文觀止
作    者
文心工作室
出版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頁    數
350 頁
ISBN
9787511742834
開    本
32 開
裝    幀
精裝

古文觀止內容簡介

精選中文經典《古文觀止》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説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説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古文觀止圖書目錄

目錄天地一方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003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008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012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016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020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023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0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031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036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039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043
吾於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047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051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055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058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062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06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071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於貴賤075
當思帝德如天079
經正則庶民興083
人生志氣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説己者容089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094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098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102
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107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110
生不用封萬户侯,但願一識韓荊州113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117
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122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125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129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133
業精於勤,荒於嬉136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140
跋前躓後,動輒得咎144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147
忿必爭,爭必敗151
方一食,三吐其哺155
以聖人觀之,猶泰山之於岡陵160
聖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164
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168
忠臣名諫
親賢臣,遠小人175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180
寢不安席,食不甘味185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189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194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99
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202
物有同類而殊能者206
禍固多藏於隱微211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214
民貧,則奸邪生217
飢寒至身,不顧廉恥222
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226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230
強毋攘弱,毋暴寡235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240
真情流露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247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252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256
皇天后土,實所共鑑259
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262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266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269
言有窮而情不可終273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276
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280
士窮乃見節義284
妖韶女,老自有餘態289
故其為詩,如嗔如笑293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興焉298
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302
不忮不求,與物浮沉307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311
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315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319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324
山光水色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331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335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338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342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346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350
超鴻蒙,混希夷354
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358
金玉豐鮮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365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370
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376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380
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384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389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393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397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401
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406
為善必慎其習,故所居必擇其地411
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416
教化之行,道德之歸,非遠人也420
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424

古文觀止作者簡介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季旭昇總策劃,文心工作室編著。文心工作室部分成員簡介林宛蓉,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擔任小學教師、雜誌採訪編輯,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進修。胡云薇,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現就讀台灣大學歷史博士班。曾任國中、高中代課老師。翁淑玲,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資訊業,平日喜愛閲讀,並對上網接收資訊有狂熱,同時需要一個宗教的懷抱,在那裏撇下所有的有知和無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