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敢鄉

鎖定
古敢水族鄉位於富源縣東南部的雲貴交界處,西面與本縣的黃泥河鎮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的坪東、烏沙、清水河、威舍鎮接壤,是貴州省黔西南州進入富源、盤縣的必經之路,素有“滇黔鎖鑰”之稱,是雲南省富源縣的東大門。
轄3個村民委員會,38個自然村。面積82.6平方公里,人口1.48萬人。屬低熱谷槽區。該鎮基礎設施完善,自然資源豐富,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較快,2004年畜牧業產值達1130萬元。
中文名稱
古敢鄉
面    積
82.6平方公里
人    口
1.48萬人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16℃

古敢鄉鄉鎮簡介

古敢水族鄉地處東經104° 43',北緯25° 9'~25° 17'之間
古敢水族鄉人民政府駐地古敢村,距富源縣城135公里,距貴州省黔西南州州府興義市27公里,距黃泥河鎮17公里,距南昆鐵路國家二級編組站威舍站火車站13公里,距貴州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馬嶺河峽谷31公里,距曲靖市羅平縣(旅遊縣)80公里。境內有南昆鐵路在富源縣唯一的一個火車站(大田邊火車站)。

古敢鄉自然環境

古敢水族鄉總面積82.6平方公里,屬低熱谷槽區,年平均氣温16℃,海拔在1190~1409米之間,降雨量1400毫米~1600毫米,全年無霜期333天。有耕地1.13萬畝,其中水田4500畝,旱地6795畝,境內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民族資源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氣候條件十分優越,盛產水稻、油菜和玉米,是典型的以種植為主的農業鄉,也是全縣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古敢鄉人口統計

全鄉轄古敢、沙營、補掌3個村民委員會,38個自然村,61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水、彝、苗、白、回、布衣和蒙古等8個民族,總人口1.48萬人,其中水族5181人,佔總人口的35%。
2004年,全鄉總户數3302户,總人口1.48萬人,其中男7694,女7710;農業人口1.37萬人,非農業人口1140人;少數民族人口5916人。2004年,落實避孕節育措施2160人,綜合節育率83.98%;三術完成251例,佔縣下達任務的100%。其中結紮120例,佔下達120例的100%;放環完成131例,佔下達130例的100.7%;全年出生人口204人,出生率14.45‰,全面推行和落實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完成59户農業人口家庭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古敢鄉經濟發展

2004年工農業生產總值3992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工業總產值592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業總產值3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經濟總收入3245萬元,比上年增長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7萬元,比上年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1548元,比2003年增10%。

古敢鄉種植業發展

2004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17325萬畝,其中大春播種6750畝,小春播種10755畝,糧食生產總量達5803噸,比上年增加112噸。2004年種植烤煙5000畝,收購煙葉50萬公斤,收購單價達11.59元/公斤以上,完成收購總值580.68萬元,比去年增收52.04萬元。
2004年,全鄉種植油菜5010畝,比上年增加675畝,總產量57.6噸,同比增長27%,實現產值172.8萬元。
2004年全鄉種植反季蔬菜4000畝,比上年多種200畝,實現產值213萬元。種植生薑900畝,實現產值362.25萬元。

古敢鄉畜牧業發展

2004年畜牧業產值達1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0%,畜牧業收入1012萬元,比上年增66萬元,增長率為6.9%。肉類總產940噸,肉豬出欄8469頭,比上年增長450頭,畜種改良1430窩,比上年增30窩,良種畜禽推廣3694羽,同比增長2.6%

古敢鄉農田水利建設

2004年全鄉農田水利建設共投資54.7萬元,完成水利工程9件,坪地、古敢水淹地、沙營大塘子、山背後大塘子、熱水塘、獨家村、壩塘易地搬遷人畜飲水,煙水配套等工程。新增灌面積400畝,解決旱地水澆2800畝,改善灌溉面積1600畝,解決人飲800餘人和200餘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古敢鄉環保與能源建設

2004年完成5026畝封山育林,退耕還林5000畝,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1000畝,其中退耕造林2500畝,荒山造林2500畝,義務植樹10萬餘株,興辦鄉級樣板林兩塊500畝,成活率95%以上。在能源建設方面,完成沼氣池建設100口。

古敢鄉產業結構調整

2004年在種植5085畝包穀的基礎上,還種植花生1100畝;生薑900畝;芭蕉芋2000畝。狠抓優質早稻和水族傳統毛稻生產,在4605畝水稻種植中,以滇屯502為主的優質稻就達到1500畝,佔水稻種植面積的33%。建成以七空、都章林果示範基地為代表的專業村。

古敢鄉社會事業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909人,小學16所,在校學生1968人;幼兒園2所,在園兒童386人;幼兒學前班13個,在讀幼兒207人;有教職工173人,其中公辦教師142人,代課代工人員31人。有衞生院1所,醫務人員10人;有衞生所3所,醫務人員10人。
2004鞏固古敢中學和古敢小學的“普實”成果,“創無文盲”鄉鎮驗收合格。小學教育質量已提高到全縣中等以上水平,初中教育質量連續幾年取得好成績,中考四年居全縣第一。2004年升學率達86.7%,獲全縣第一名,曲一中錄取2人,曲二中錄取4人,錄取中師13人,錄取高中98人,升學率為80%。

古敢鄉鄉鎮重點項目

一是全年共投資125萬餘元修通了沙營至上筆衝、石丫口至麻布田等7條共計8.5公里通村水泥路,硬化面積達37350平方米,實現了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目標。二是投資65.6萬元建成曲靖檢察水族希望小學和38萬元的學生住宿樓。投資11萬元對古敢中學食堂進行改造,投資6萬元新增教學設施,投資10萬餘元對古敢中學、古敢小學進行綠化。三是投資42萬餘元新建畜牧檢查站。四是投資15萬元建成沙營“先鋒砂石廠”、 投資6萬元建成古敢香米加工廠。五是投資141.7萬元建成壩塘易地扶貧安居工程。六是滇東電廠配套工程投資7000萬元的東拉水庫建設進展順利,工作中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企業利益、羣眾利益有機統一,全力推進徵地拆遷工作。

古敢鄉精神文明建設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結合“雲嶺先鋒”工程的實施,認真開展“六村十好”活動。一是投資10萬餘元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灑交旦生態家園村。全年共投資63萬元建成文化小廣場4個、老年活動室1個、黨建室4個、門球場1個、籃球場1個。二是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富源縣公民言行規範100條》的教育活動,不斷加強“三德”、“三觀”、“五愛”教育,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三是集中整治村莊髒、亂、差現象,不斷創新“十星級文明户”、“八星級站所”、“文明村”“文明單位”的創評機制,2004年止共創建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單位10個,縣級文明村6個,“十星級文明户”180户 ,九星户367户,八星户1602户。2004年度被曲靖市人民政府表彰為鞏固無毒先進鄉。四是成功舉辦“三月三”對歌節,參加農民文化户調演並獲“二等獎”。以實施“文化小廣場”工程,“一村建一個文化小廣場”和“一村一支業餘文藝宣傳隊”為載體,用社會主義文化佔領農村陣地,弘揚水族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遠離邪教,使人民羣眾走上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

古敢鄉黨建工作

2004年古敢水族鄉黨委從實際出發,在鞏固過去黨建成果的基礎上,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圍繞“三級聯創”、“三培養”不斷賦予黨建工作新內容。結合“雲嶺先鋒”工程的實施,積極開展“六村十好”活動,進一步開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黨委中心學習組,“三會一課”的形式,認真抓好全鄉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緊緊圍繞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的目標任務,狠抓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政,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五不準”、雲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和《兩個條例》,認真開展黨風、黨紀、黨性教育,以李嘉廷、成克傑為典型案例,認真開展警示教育,鄉黨委採取有效的措施,轉變幹部作風,黨員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紮實開展工作。古敢水族鄉轄三個村委會,共有四個黨總支,黨員總數371人,有預備黨員31人,少數民族黨員139人,女黨員51人。其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有47人,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的黨員73人。

古敢鄉民政工作

2004年,共安排救濟缺糧125户,423人,發放救濟糧8050公斤,安排救災資金1萬元,發放捐贈舊棉衣120包,基本解決了災民和貧困户的温飽問題。救濟因災滑波3户,經費3000元;安排特困户、殘疾困難户、農村五保户救助經費1600元。依法登記結婚55對,辦理殘疾證3份,提供就業基本培訓10人。安排低保27人。

古敢鄉財税金融

2004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8.6萬元,同比增長27.4%。加税收返還73萬元、上級專項補助112.7萬元、其他專項結算補助181.6萬元、上年結餘1.4萬元,收入合計687.3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支出393.2萬元,加上解支出285.9萬元,支出合計679.1萬元。

古敢鄉社會治安治理

2004年立刑事案件25件,破獲20件,破案率達80%。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分子18人,刑事拘留11人。立治安案件40件,查處治安案件40件,查處率100%。收繳民用槍支3支,查處賭博窩點3個20餘人。2004年度被曲靖市人民政府表彰為鞏固無毒先進鄉。完善治安防範體系,建立全方位、立體式、動態性的治安防範聯動工作機制,淨化了社會風氣,維護了轄區社會穩定。

古敢鄉法制建設

2004年,堅持不懈開展“普法”活動,不斷強化黨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堅持依法行政,積極倡導普法依法治鄉。鄉司法所、派出所、鄉婦聯共同配合開展預防拐賣婦女兒童、鐵路護路聯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宣傳工作20次,受教育人數達4500人,圓滿完成2004年全縣“普法”考試。發放《仲裁法》、《行政許可法》、《公路交通安全法》等普法資料170套。

古敢鄉社會幫扶建設

2002年起對口幫扶富源縣古敢鄉至今,先後協調資金90餘萬元,用於幫助解決道路交通、人畜飲水、建蓋校舍和困難學生補助等問題。昔日貧困鄉,如今變成了全國環境優美鄉,到處美景如畫。“如果不是省新聞出版局大力扶持,幫助要項目,要資金,派幹部,古敢沒有今天的美。”一村幹部説。
如今每個村都通了公路
“從鄉政府到每個村都有公路。”古敢鄉補掌村村民介紹,原來鄉里不通公路,種了菜拿到外面去買,天亮出發,中午才到。如今只要30分鐘就到了,菜也能賣個好價格。
古敢全鄉面積82.6平方公里,轄3個村委會、38個自然村、61個村民小組,2007年底總人口15127人,其中水族佔35%,是雲南水族人口的主要集居地。作為全省唯一的水族鄉,古敢鄉水族文化保存完好,民俗風情濃郁,水族民歌、水族舞蹈、儺戲等在民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雲南水族之鄉”。
近年來,當地政府出水泥、出沙子,村民出勞動力,修好了鄉到村的道路,羣眾出行更方便了。目前,古敢鄉的發展變化巨大,2005年被列為曲靖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山區整鄉推進示範點。
2007 年,雲南省新聞出版局與雲南新華書店商定出資40萬元,用於古敢中小學危房改造,出資10萬元資助古敢鄉中小學貧困學生。後又與省交通廳多次協商,爭取到 40萬元的建設資金,改擴建了古敢鄉坪地至箐腳4公里長的公路。自2002年對口幫扶古敢至今,省新聞出版局先後協調資金90餘萬元,用於幫助解決道路交通、文化設施、人畜飲水、建蓋校舍和困難學生補助等問題。
目前,省新聞出版局還在那裏建起了4個“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在農村黨員活動室的基礎上,配備了書櫃、電視、VCD機, 配置各類圖書1500冊、光盤100張,每個“農家書屋”的投入都在2萬元左右。讓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
昔日爛泥塘變成風景點
“村子前的這個風景點,原來就是一個爛泥塘,原來村裏到處是垃圾,如今變得讓人愛了,許多外村的姑娘都願嫁到我們村裏。”村民畢某在水池邊洗菜,對於村裏的變化,她感到很自豪。2005年,古敢鄉灑交凼村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
走進這個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看到依山傍水而建的村莊、乾淨的地面、白淨的牆壁,還有專門的禽畜區。曲徑通幽的小路旁設有讓村民休息的石凳石椅,村子的入口處是一潭幽靜的湖水,在村口宣傳欄上的“文化牆”上,是村民們自己畫的反映家鄉新變化的漫畫,內容鮮活,讓人難忘。
灑交凼村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後,村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每天有人打掃村裏的衞生。村裏的人愛學習看書了,村裏也出了許多大學生。如今,這個村裏平均每家出了2個大學生,家家住進了洋房。
像灑交凼村一樣,古敢鄉許多村子都在發生變化。“你看,我們家鄉山清水秀,像不像一幅山水畫?”走在古敢鄉的村村寨寨,總能聽見村民們一臉自豪地説。石山腳村村民謝宏瓊的房前的小溪,流水淙淙,溪旁竹木鬱鬱葱葱,一幢幢白牆的磚房蜿蜒從山坡而下,一塊塊蔬菜地綠油油,宛如一幅美景圖。
説到新農村給家鄉帶來的變化,謝宏瓊等人一臉喜色。她説,現在家中裝上了自來水,煮飯有沼氣,洗澡有太陽能。新建的樓房寬敞明亮,現在農村人也能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了。
“不舂碓,不冒煙,不挑水,不走路。以前我做夢沒有想到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今年89歲的下扯鮓村老人蔣文明,説到新農村,認為不舂碓就是現在都用碾米機了,不挑水就是現在都用上了自來水了,不走路就是出門坐車了。
鑿石種樹成環境優美鄉鎮
原來,古敢鄉多處是石頭山,為了綠化,決定在石頭上種樹,石頭上挖長、寬、高各1米的坑後,再從外面搬來泥巴種樹。
2007 年,古敢鄉黨委、政府以“綠起來、潔起來、美起來、亮起來”為目標,決心把古敢建設成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文明鄉。每年從有限的財力中拿出GDP的 2.2%,用於新能源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生態環保工作。按照安裝太陽能每户500元、建蓋沼氣池每户8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在全鄉38個自然村大興新能源建設工程。
據統計,全鄉共建沼氣池2500多口,節能灶1000多個(眼),清潔能源普及率達70%。建蓋衞生廁所2836個,衞生廁所普及率達70.9%。人畜糞便基本上用作農家肥投入生產和作為沼氣池原料,資源化率為99%。同時,古敢專門成立了環衞站,修建了垃圾處理池,配備了垃圾清運車、灑水車和移動垃圾罐(桶),還有專業的環衞工人。幾年來,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規劃17200畝,完成封山育林5026 畝。
“現在,全鄉環境空氣質量良好,2006年被評為省級生態鄉。今年4月,又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古敢鄉應該説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氧吧。”郭書記自豪地説。
多管齊下發展民族文化
如今,從鄉間平坦的公路上放眼望向村寨,沿線一幢幢民居,牆體紅白黑交相輝映,牆體上美觀、簡潔、頗具鮮明水族文化特色的水族服飾畫、“水族文字”等圖案成為古敢一道亮麗的風景,常常吸引路人的目光。近年來,該鄉精心設計壁畫圖案,加大投入,採取有力措施,對民居進行亮化美化,統一牆體美化標準,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生態走廊。
在一些水族人家正房大門上橫額上,常掛着一顆橫眉怒目的人頭雕像,這就是水族人家用來保護安康的吉祥物“吞口”。吞口的總體摹狀是人首、凸眼、犬耳、寬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劍,用多種顏料塗繪而成。水族認為,將吞口置於門上可以起到吞邪鎮惡,保護家庭平安和主人康樂的作用。“吞口”的種類多樣,大致可以分為五種:即“凶神惡煞”、“猩猩必煞”、“凶神八煞”、“雙劍霧煞”、“送子行煞”。製作的時候,先在整根半圓木頭上雕刻出臉形,再分別雕刻狗耳、凸眼、寬鼻、獠牙、咧嘴等,最後將劍插在嘴裏。
2005年,古敢鄉組織編演的水族獨特舞蹈——《吞口》,在江西省舉辦的國際儺文化節上榮獲優秀獎。《吞口》作為一場全面反映水族風情、民俗的歌舞,以水族人民的生活和藝術創造為元素,分為《雙魚拱葫蘆》、《把心織進梭》、《連妹連阿哥》、《吉祥的吞口》和《今年還在甜》五個部分,通過歌舞藝術呈現出水族的歷史、傳説、生活、習俗、勞作、婚姻等內容,是展示水族民俗文化的活博物館。
郭芳介紹,為了傳承和保護水族文化,古敢鄉每年都要組織舉辦水族傳統節日——“三月三”對歌節,以吞口舞、金錢棍、竹竿舞、粑粑舞、水族民歌、水族服裝展示為主要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活動。同時積極開發水族旅遊資源,投資253萬元,開發水鄉保護神石榔頭、千年古樹金絲榔、補掌清泉龍潭和熱水塘天然温泉等民族旅遊景觀。以水族吉祥物吞口為淵源,開發出如“吞口醇”酒、“吞口”工藝品等,打造“吞口”品牌。多方籌資,加大對具有水族傳統建築風格的古民居進行修繕和保護,白牆、青瓦與農家小院融為一體、別具一格的水族民居民宅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