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宗

鎖定
古宗,古族名,西南夷中稱為“姑繒”,麗江人稱其為“古茲”,明朝歷史文獻中指自西藏流入雲南境內在麗江鶴慶一帶定居的“藏族”。 [1-2] 
古宗分佈區域以中甸德欽、巴安一帶為中心,南邊以金沙江為界,西康草地一帶全是古宗的勢力範圍。清代以來,由於茶葉交易往來,其族亦有部分在滇南產茶區景東府定居。如今其族聚居於麗江境內光樂村 [1-2] 
中文名
古宗
別    名
姑繒
別    名
古茲
聚居地
光樂村

古宗歷史源流

明朝洪武年間麗江府木氏土司的勢力範圍擴張到吐蕃疆域鹽井一帶(今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境內),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的《姜嶺大戰》篇章記載的正是這段史實。
古宗小姑娘戴護身佛盒,李霖燦手繪。 古宗小姑娘戴護身佛盒,李霖燦手繪。
木氏土司入主鹽井後,派遣當地10户驍勇善戰的藏民前往木氏土司與順州子氏土司的交界地(今永勝縣大安鄉境內)屯軍戍邊。
10户藏民由此一路東遷,經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三壩鄉,玉龍縣奉科鄉鳴音鄉等地,抵達玉龍雪山境內犛牛坪時,其中一人因不慎被石磨砸斷腿而率家眷落户於此,成為犛牛坪、甘海子一帶藏族的始祖。
其餘9户藏民沿着茶馬古道繼續東行,行至龍山壩(今古城區金安鎮龍山村光樂村境內)時,另有一人因崴腳而落户於此,此人正是“古宗”納西語白語意為藏族)的始祖。
剩餘8户藏民砥礪奮進,橫渡金沙江,終抵此行的最終目的地永勝縣大安鄉,繁衍為8大家族。歷經荏苒光陰,光樂村一脈藏民已與當地納西族融合,形成藏、納西一體的古宗,孕育了獨特的古宗文化,而犛牛坪、大安兩脈藏民至今還保留着完整的藏族民俗文化,是為麗江兩大重要的藏族聚居地。
古宗自西藏東遷至麗江600餘年以來,一直聚居於光樂村,以趕馬幫、開馬店為生,歷史上這裏是麗江茶馬古道東線上最大、最繁華的集鎮,麗永公路通車後才退出歷史舞台,繁華歸於落寞,境內至今遺留有保存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馬店古建築遺蹟與數萬畝紅杜鵑古樹林。 [3-4]  [6] 

古宗古宗後裔

姓名
主要貢獻
滇西北早期革命運動的骨幹力量、麗江重要黨史人物
麗江和平解放後第一代人民警察
戍衞祖國邊疆的邊防武警
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來源: [1-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