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九州

鎖定
“古九州”是中國古代漢地的地理稱謂,主要有三種含義:一種是對古代中國的區域劃分,將古代中國分為九個不同的州 [1]  ;一種是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國;還有一種是指大九州,將全世界分為九州,漢地是其中之一州。詳見“九州”。
九州,後來從冀州中分出幽州營州幷州三州,與原有的九州合計共十二州,所以九州又被稱為十二州 [2-3] 
中文名
古九州,又稱九州、神州
性    質
古代中國的別稱
地    域
冀青徐揚荊梁豫雍兗
史    料
《禹貢》等

目錄

  1. 1 名詞解釋
  2. 2 區域劃分
  3. 冀州
  4. 兗州
  1. 青州
  2. 徐州
  3. 揚州
  4. 荊州
  1. 梁州
  2. 雍州
  3. 豫州

古九州名詞解釋

《尚書·禹貢》九州圖 《尚書·禹貢》九州圖
1、古代分中國為九州。對於九州的具體分佈説法不一,比較常見的九州劃分為:冀、兗、徐、青、揚、荊、豫、雍、益九州。《尚書·禹貢》作:冀、兗、徐、青、揚、荊、豫、雍、梁;《爾雅·釋地》有幽、營州而無青、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有幽、幷州而無徐、梁州。 [4] 
2、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國。《楚辭·離騷》:“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宋陸游《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郭沫若《贊雷鋒》詩:“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萬姓仰英烈。” [5] 
3、指大九州,將全世界分為九州,中國屬於其中一州。戰國鄒衍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謂“ 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漢劉向在《説苑·辨物》中説:“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淮南子·地形訓》:“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楊樹達以為所舉九州,自正中冀州與《禹貢》九州之冀州偶同外,餘皆名號差異;其稱東南神州,與鄒衍所稱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者相合;疑該篇乃取自鄒衍之書,所舉九州之名即鄒衍所稱之九州。見《積微居小學述林·鄒衍九州考》。
漢代劉向在《説苑·辨物》中説:“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據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解釋:“八荒,乃八方荒蕪極遠之地也。”那麼,四海呢?《爾雅·釋地》説:“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也有人認為,“四海”是圍繞“九州”四面的海。《禮記·祭義》則具體提到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為“四海”,只是沒有明確海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則説“四海一也”,認為“四海”是連為一體的。
“五湖”的説法也很多。《水經注·沔水》認為“五湖乃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而唐司馬貞則認為“具區(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為“五湖”。不過,近代人卻把“洞庭湖”、“鄱陽湖”、“洪澤湖”、“太湖”、“巢湖”稱做“五湖”。
4、人皇九州
華陽國志》記載:“蜀之為國,肇於人皇”,“《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三皇本紀》記載“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人皇是古蜀國的開國之君,九州是古蜀的九個行政區,分別由人皇兄弟九人管理。西漢揚雄《蜀都賦》記載:“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可見中州就是梁州,梁州就是首都,梁州稱為“蜀都”。

古九州區域劃分

關於九州的説法,在流傳下來的古籍記載中有幾種説法:
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爾雅》按殷制,稱九州為冀、幽、兗、徐、營、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兩州;
周禮》按周制,稱九州為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並三州。按《尚書·堯典》的説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後,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並、營三州,合為十二州。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
——《尚書·禹貢》
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史記·楚世家》
惟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淮南子·地形訓》

古九州冀州

冀州,大禹治水冀州始,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遼寧南部、內蒙的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等地區。

古九州兗州

兗州(今河南省的東部、山東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帶地方。)

古九州青州

青州,”海岱惟青州“,大體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地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自東晉始,歷經隋、唐、宋、金、元、明等封建王朝,長達一千六百多年,雖建制仍頻,然青州一直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是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6] 

古九州徐州

徐州,範圍大致在今淮海地區。《尚書·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
徐州(今江蘇省北部和山東省的東南部)

古九州揚州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廣東、福建、海南、廣西六省的土地) [7-9] 

古九州荊州

荊州,在荊山衡山之間。《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州大體相當於今湖北一帶,由荊山之下直到衡山(大別山)之南。荊州“厥上惟塗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漢朝為十三刺史部之一,範圍擴大。轄境相當於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又逐漸減小。東晉定治江陵,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
荊州(現兩湖,兩广部分,湖南,貴州一帶)

古九州梁州

梁州,《尚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揚雄《蜀都賦》: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彌望,鬱乎青葱,沃壄千里。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四川、雲南一帶。)

古九州雍州

雍州,《尚書·禹貢》:“ 黑水西河惟雍州 。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內蒙的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

古九州豫州

豫州,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絺、紵, 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於洛,達於河。
兗州,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 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 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 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 濟、漯,達於河。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壄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是故易稱“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書雲“協和萬國”,此之謂也。堯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
  • 2.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集解注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
  • 3.    《夜航船·卷二·疆域·九州》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天下為九州,梁、兗、青、徐、荊、雍、冀、豫、揚是也。至舜時,以冀、青地廣,分冀東恆山之地為幷州,分東北之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又分青之東北為登州,共成十二州。
  • 4.    “冀 燕趙”等河北有關名稱的由來  .中國網.2012-12-05[引用日期2012-12-12]
  • 5.    “九州”與“中國”  .中國新聞網.2012-06-05[引用日期2012-12-12]
  • 6.    延續千年古街絲絲文脈  .鳳凰網.2012-11-30[引用日期2012-12-05]
  • 7.    專家學者聚古城暢談“揚州之美” 重在“設計與創新”  .和訊.2012-12-07[引用日期2012-12-08]
  • 8.    《夜航船·卷二·疆域·吳越疆界》“古揚州所轄之地,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凡六省。”
  • 9.    《藝文類聚》引《太康地記》曰:“交州本屬楊州,取交阯以為名,虞之南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