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受寵若驚

(漢語成語)

鎖定
受寵若驚,漢語成語,拼音是shòu chǒng ruò jīng。意思是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出於《老子》。
中文名
受寵若驚
拼    音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外文名
Be overwhelmed by an unexpected favour;be overwhelmed by a special favour;be overwhelmed by a superior's favour;be overwhelmed by flattery and honour;
注    音
ㄕㄡˋ ㄔㄨㄙˇ ㄖㄨㄛˋ ㄐㄧㄥ
出    處
老子

受寵若驚成語辨析

【近義詞】大喜過望
反義詞】麻木不仁 [1] 

受寵若驚成語出處

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1] 

受寵若驚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示例
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啓》:“省躬無有,被寵若驚。”
宋·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
《宋史.卷二六七.張洎傳》:“茲所謂受寵若驚,居亢無悔者也。”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且説過道台承中丞這一番優待,不禁受寵若驚,坐立不穩,正不知如何是好。 [1] 
《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五回:“且説南京制台接到海州知州梅颺仁的電稟。從頭至尾看了一遍。頓時臉上露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張恨水《啼笑因緣》二回:“白天自己給那唱大鼓書的一塊錢,人家就受寵若驚,認為不世的奇遇。” [1] 

受寵若驚成語典故

受寵若驚典故一

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隻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後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中下、中中、中上”,該官吏表現出寵辱不驚。後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並不因起落無常而受寵若驚。

受寵若驚典故二

原文:
朱勔所衣錦袍,雲:“徽宗嘗以手撫之。”遂繡御手於肩上。又勔嘗與內宴,徽宗親握其臂。勔遂以黃帛纏之。與人揖,此臂竟不動。
譯文:
朱勔穿着錦袍,告訴別人“徽宗皇帝經常用手撫摸”於是就在肩上繡上金手印。還有一次,他在內宮飲酒,徽宗皇帝親自握了他的手臂,朱勔就把黃帛纏在臂上,在與人交揖的時候,這一個手臂居然不動,表示説這隻胳膊剛剛被皇帝拍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