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躬自省

鎖定
反躬自省(拼音:fǎn gōng zì xǐ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先秦諸子《禮記·樂記》。 [1] 
反躬自省(省:檢查)指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反躬自省
拼    音
fǎn gōng zì xǐng
近義詞
閉門思過反躬自問、澈夜捫心
反義詞
嫁禍於人血口噴人暗箭傷人
出    處
禮記·樂記
注音字母
ㄈㄢˇ ㄍㄨㄙ ㄗㄧˋ ㄒㄧㄥˇ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反躬自省成語出處

先秦·先秦諸子《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反躬自省”。 [1] 

反躬自省成語故事

東周時期,孔子前往宋國,到了匡地時,由於陽虎曾經施暴力於匡地的人民,孔子與陽虎長得又很相似,於是匡地的人便以為陽虎又來了,趕快報告給匡地的主宰簡子。簡子聽後,馬上率領士兵,披上鎧甲,驅馬前往,將孔子一行人團團圍住。 [2] 
子路生性勇猛,一見匡人圍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與他們對戰。孔子見了,立即制止子路説:“哪有修行仁義之人,改變不了世俗的兇暴呢?不講授詩書,不學習禮樂,那是我的過錯啊。如果以闡述先王之道,喜歡古代典章制度作為過失,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是命運安排啊。來,你來唱,我來和。” [2] 
子路聽了夫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開始彈唱起來,孔子於是和着音樂唱起來,其音曲甚哀,唱了三遍之後,匡人知是聖人,並非陽虎,於是脱去戰甲,離開了。 [2] 

反躬自省成語寓意

孔子在遇到他人誤解攻擊時,不僅沒有惱怒,與弟子一起上去與人撕扯,卻先冷靜下來反思自身的原因,查找問題所在,用最巧妙也是最有説服力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成語告訴人們,反躬自省,是君子之所為,是君子的必備素養。“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都是儒家聖人留給人們的自省之道。自省是一種自發行為,取決於個體自身的自覺性和認識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反省,勇於接受批評,遇到事情,做到反躬自省,嚴格約束自己的各種行為。 [2] 

反躬自省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反躬自省”指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 運用示例
南宋·朱熹《樂記動靜説》:“此一節正天理人慾之機,間不容息處。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則天理益明,存養自固,而外誘不能奪矣。” [3] 
近代·趙爾巽清史稿·文宗紀》:“詔曰:‘今年過節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 [3] 

反躬自省成語辨析

反躬自省—閉門思過
“反躬自省”與“閉門思過”意義相近,兩者皆有自我反省的含義;區別在於“反躬自省”強調不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而只檢查自己,語意較輕;而“閉門思過”則強調關起門來,在不與別人接觸的情況下獨自認識自己的過失,語意較重。“閉門思過”的人自己一般都有過失,而“反躬自省”的人則不一定真有過錯。其次兩者用法也不相同,“反躬自省”可以帶數量短語作補語;“閉門思過”一般不這麼用。 [4] 
參考資料
  • 1.    反躬自省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4]
  • 2.    孔慶國主編. 儒家經典成語故事啓示錄[M].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2018.11:38-39
  • 3.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285
  • 4.    倪寶元主編;姚鵬慈,楊清副主編. 新編成語辨析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