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友誼村

(浙江省紹興縣柯橋鎮下轄村)

鎖定
友誼村隸屬浙江省紹興縣柯橋鎮。
東鄰豐富村,南倚裏莊村,北近蓬山村,西與型塘接壤,離中國輕紡城4公里,與紹興城區相距19公里。
村域範圍56.93公頃,輕紡城西環路直通友誼村,連接104國道,水陸交通方便。
中文名
友誼村
隸    屬
浙江省紹興縣柯橋鎮
村域範圍
56.93公頃
全    村
368户

友誼村簡介

友誼村原名壽勝埠頭,1949年前後是型塘九嶺十八村的柴埠頭,柴木交易的集散地;村民來自四面八方,姓氏共有33個,以毛、張、史、王、沈為大姓。
1992年,全村368户、1177人,耕地671畝。

友誼村經濟發展

70年代初,友誼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靠僅有的734畝農田生活,年收入只有近百元。到1973年,村裏辦起了一家柳編手工場,就地取材,職工十幾人,年產值萬餘元。1978年後村黨支部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發展工業,投資8萬元,辦起了友誼綢廠,職工20餘人,用土改留下的12間房子作車間,以加工被面為主,當年獲利5.34萬元。1979年,向銀行貸款10萬元,建起友誼紡織印染廠,至1983年獲利潤31.1萬元。1985-1992年,友誼村以友誼紡織印染廠、友誼綢廠為龍頭,先後辦起了量修工具廠、汽車燈具廠、友誼建築工程隊,與江陰聯辦江誼織造廠,與諸暨楓橋鎮聯辦楓誼印染廠,與香港伍龍印染有限公司合資創辦浙江紹興港誼紡織有限公司、江誼紡織研究所。1992年5月組建浙江友誼經濟實業總公司。
80年代農業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生產力,使農業生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由於工業的發展,村民進廠務工日益增多,村裏相應建起了農業服務隊,為村民提供社會化服務。
1987年開始,聯產承包轉向規模經營,友誼村隨着集體經濟積累增加,先後投入125萬元,改造了有名的低產田--寺後畈250餘畝,圍塘建壩4000餘米,以確保糧食穩產高產,1992年糧食畝產達到1067公斤。村裏購置了農業機械28台(套),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打下了基礎。
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10937萬元,創税利960萬元,是柯橋鎮第一個跨入億元村的單位。作為村級實體的友誼經濟實業總公司,下屬企業9家,原料經營部1家,擁有固定資產2515.29萬元,職工1248人,50%屬外村招聘工人。工業生產能力:人造棉、化纖布265萬米,印染布匹9350萬米,汽車燈具4.2萬套。農業年生產糧食71.59萬公斤,全年生豬飼養681頭。村民人均創產值9.29萬元。自從1983年以來的10年中,工農業總產值與税利分別增長50倍和23.4倍。1992年職工人均收入達到3654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300元,分別比1983年增長4.5倍和5倍。
友誼村經濟發展,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村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85年村裏出資辦起了自來水站,自來水免費安裝到户。村民從幼兒班到初中,全部實行免費讀書,上高中、大學實行獎學金。老人60歲以上發放生活補貼費,每人每月25元。企業實行退休制,女55歲、男60歲以上的職工每月分別發給45元、50元的退休金。村民、職工每人每年醫療費包乾60元;超過500元的報50%;家庭困難的給予補貼。
全村平均每3户擁有1部電話機;村民使用閉路電視;免費供應液化石油氣,按户定量,按勞定量,最多的每年達12瓶,水、電、氣入户率達100%。村裏積極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鼓勵青年應徵服役,一人蔘軍、全家光榮,從青年入伍開始,其父母兩人之中可脱產一人,享受職工待遇,直到退伍為止。
70年代前的村貌,破舊不堪,村民住宅,都為祖傳瓦屋,高低不一。80年代,村民生活有所提高,對環境、住房有新的要求,開始向二層樓、三層樓發展。
1984年,村裏作了統一規劃,投資350萬元,對該拆的房子,全部拆除,拓寬了道路,澆上了水泥路面,大小道路連通,路邊植上垂柳灌木,配上庭園五色路燈。同時修砌河3400米,提高了防洪能力。
1991年,中共紹興縣委、縣人民政府號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友誼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村裏邀請了浙江工學院建築設計研究所給予全面、科學的規劃。1992年8月,經省、市、縣的城建規劃部門技術專家的評審論證,通過了友誼村規劃方案。國家建設部、國家科委領導多次來村考察。
友誼村被確立為國家建設部、國家科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試點村。一幢幢設施齊全、裝潢考究的新樓拔地而起。事業興旺發達,村民安居樂業。友誼村先後被紹興市、縣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村黨總支從1985年起連續8年被中共紹興縣委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村黨總支書記、友誼經濟實業總公司總經理婁仁根自1985年以來,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優秀黨員。

友誼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2021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村擬確定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