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叉枝虎耳草

鎖定
叉枝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divaricata Engl et lrm.)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下的一個種。別名:阿伸尕保。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叉枝虎耳草的花。微苦,寒。肺、肝、腎三經。清熱利肺,平肝潛陽,清熱利尿。用於肺熱咳嗽。用治熱咳、熱嗽、熱喘為宜。分佈於青海東南部、四川西北部。
中文名
叉枝虎耳草
拉丁學名
Saxifraga divoricata Engl. et Irmsch.
別    名
阿伸尕保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菫菜目
虎耳草科
虎耳草屬
叉枝虎耳草
分佈區域
青海、四川、貴州、重慶

叉枝虎耳草形態特徵

叉枝虎耳草 叉枝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3.7-10釐米。葉基生;葉片卵形至長圓形,長0.7-2.4釐米,寬0.3-1.3釐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或全緣,無毛;葉柄長1.7-3釐米,基部擴大,無毛。花葶具白色捲曲腺柔毛。聚傘花序圓錐狀,具5-14花;花序分枝叉開,長1-4釐米;花梗密被捲曲腺柔毛;苞片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3.5-7毫米,寬1-1.5毫米;萼片在花期開展,三角狀卵形,長1-3.8毫米,寬0.9-2.5毫米,先端鈍,無毛,具3至多脈,脈於先端匯合;花瓣白色,卵形至橢圓形,長2.3-3毫米,寬1-17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狹縮成長0.5-0.9毫米之爪,具3脈;雄蕊長1.5-4毫米,花葯紫色,花絲鑽形;心皮2,紫褐色,中下部合生;花盤環狀圍繞子房;子房半下位,花柱長0.5-2毫米。花期7-8月。

叉枝虎耳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400-4 100米的灌叢草甸或沼澤化草甸。

叉枝虎耳草分佈範圍

產青海東南部和四川西部,貴州,重慶西南部山區也有少量分佈。
虎耳草 虎耳草 [1]

叉枝虎耳草主要價值

【藥 名】:叉枝虎耳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叉枝虎耳草的花。
【功 效】:清熱利肺,平肝潛陽,清熱利尿。
【主 治】:用於肺熱咳嗽。用治熱咳、熱嗽、熱喘為宜。用於頭暈、頭痛。用治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用於淋病。用治小便不利,澀滯不通。 [2] 
【性味歸經】:微苦,寒。肺、肝、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阿伸尕保(藏語)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青海東南部、四川西北部。
【考 證】:始載於《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