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態農業

鎖定
原生態農業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
狹義的原生態農業是秉承傳統農業的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利用未被破壞的原生態自然農業環境,在非轉基因生物可行性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開展農、牧、漁、林或農牧漁林等多種循環互補式生產,並最終為人類提供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農產品的農業。
廣義的原生態農業是指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將人、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調發展視為主要目標,在首先考慮農業生產的地理生態條件的前提下,運用當代先進的農業科技和管理手段,按系統工程的方法建立的,具有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綜合農業生產體系。
中文名
原生態農業
類    型
經濟術語

原生態農業內涵

第一,原生態農業的開展空間是未被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或被人為破壞極小的自然生態環境,那些被化肥農藥浸染、生態破壞嚴重、污染程度極深的區域無法開展原生態農業生產。
第二,原生態農業的思路是與傳統農業的理念一脈相承的,講究對自然規律的認可和遵守,講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持續發展。農業生產要依賴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而不是人為地改造自然。
第三,原生態農業崇尚傳統的農耕方式,卻也不排斥現代科學技術與科學管理理念。在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任何有益的科學元素都可以在原生態農業中應用。
第四,原生態農業追求內源式發展,儘量減少外部投入。因此,它主張拋棄農藥化肥,因地制宜地開展農、牧、漁、林或多種循環互補式生產。通過作物間互補共生的原理和循環使用、變廢為寶的機制開展農業生產。第五,自然提供給我們的都是經過千百年進化而來的自然、安全、可靠的物種。因此,原生態農業也要求保留自然的味道,排斥和拒絕一切轉基因的元素。

原生態農業要點

原生態農業強調三點:
(1)強調開展農業生產需要優越的農業生態環境。原生態農業的開展以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為首選要素。生產區以遠離大都市,毗鄰世界級、國家級、省市級自然風景保護區為佳。綠化率達到75%以上的地區和山區、原始森林覆蓋較好、自然野生動物棲息地周邊、其他未被破壞的原始生態環境優越地域以及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較好的農業生產區均可開展。這也是其區別於石油農業生產方式的一個特點。
(2)強調遵循自然規律的種養結合作業。原生態農業強調遵循自然規律,任何形式的生產都不以違背自然規律和生物生長規律為大前提。同時,由於原生態農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因此,它強調借鑑生態農業的原理和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經驗,以種養結合、資源再生、廢物利用的方式促進農業生產,儘量減少外部投入,真正實現農業的內生髮展。這樣的生產方式可以保證其產品品質
(3)強調禁止轉基因要素。原生態農業崇尚的是自然、天然的農業形態,因此在其生產的各個環節都禁止轉基因物種及技術的介入,從整體上保障其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這一點在石油農業中完全沒有體現。

原生態農業特點介紹

1、生態要求強
原生態農業首先強調對生產環境的生態要求。生態農業則主張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以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來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使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換得儘可能大的產出,從而實現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説,生態農業中的“生態”首先指向生產方式,即用適合生態原理的生產方式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而原生態農業的“生態”首先指向自然環境的優越,其次指向生產方式、物種、產地等內涵。若比較,原生態農業中的“生態”更是環境意義的直接表述。從某種角度上看,原生態農業是生態農業的優化和升級版。它涵蓋了生態農業的核心思想,也包含着生態農業不具備的更多層含義。
2、開放、多樣、靈活、區域性、循環的農業
原生態農業的生產方式是開放式的,不侷限於某一種方法或模式。它可以借鑑一切不違背農業生產規律和環境保護初衷的生產方式和運作思路。同時,原生態農業也並非全國一刀切的固化模式。它要求依據區域的自然特徵和地理特點設計種養結合的生產模式。這使得它的種養結合的生產方式能適宜地調整,包容多種可行性。所以,它的開展不但具有地域特徵,還具有多樣、靈活等特點。另外,原生態農業也借鑑生態農業的方式方法,講究種養結合式的循環生產。能夠開展循環式生產最佳,單純滿足原生態農業基本要求的種、養業也可,這再次體現了原生態農業的靈活性。
3、安全性
原生態農業強調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開展生產,這從源頭上為其農產品的安全性做出了保障。同時,講求種養結合的生產方式又可以實現“杜絕農藥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其農產品出現農殘化殘。另外,禁止一切轉基因元素的出現又從操作層面上為其農產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與石油農業相比,原生態農業的安全性優勢自不必説。由於生態農業的概念中並未特意強調對開展環境的要求,而且,在其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限種類地使用農藥和化肥,因此,在品質上,原生態農業又比生態農業更進了一步。
4、可持續性
原生態農業將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開展農業生產,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的同時,又不破壞環境。甚至,它的修復功能還可以修復已破壞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又是農業永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原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不僅是生態的可持續,也是農業的可持續,是將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相結合的可持續進步。這也符合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
5、綜合性
原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使“農牧漁林副”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間相互支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同時,它在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可持續利用,最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其社會效益,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6、標準化農業
我國的生態農業是一種方法論、一種農業生產的範式、一種農業和生態共同發展的思想。它的一大缺陷是它雖然提出了關注生態的核心思想和一系列種養循環的操作模式,但它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標準(理論上有學者提出生態農業標準化的設想,但實踐中尚未實施)。而原生態農業對於開展環境和實踐操作是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的,如森林覆蓋標準、綠化率標準、水質標準、土壤要求等。正是這些標準保證了其產品的品質要高於生態農業。因為,非標準化的生態農業如果其開展地區的土壤含有過多的有害元素,一樣可能生產出不合格的農產品。當然,原生態農業尚處於發展初期,其標準不可避免存在着瑕疵,有待於日後的不斷完善,但是標準化仍將是原生態農業今後發展和探索的一個主要方向。

原生態農業功能

1、經濟功能
原生態農業的經濟功能是顯著的。國內學者認為,與國外的生態農業相比,我國生態農業的生態功能顯著,但經濟功能有待加強。生態農業對應的產品不但沒有標準化的要求,甚至名稱都有待明確和統一。這説明我國生態農業在產業化和產業鏈中缺少關鍵的環節,無法充分地實現其經濟效益。與生態農業不同,原生態農業在組織實施上,通過原生態農業協會組織政府、企業、專合社、科研單位、市場等要素進行聯動,採用會員制和訂單農業等方式保障會員的綜合收益,經濟功能顯著。對農民而言,生產環節上藉助了科技創新,減少了生產投入的成本,增強了資源利率效率,調整了種養結構,提高了產品質量,保障了市場競爭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對政府而言,原生態農業以縣為單位開展,不但可以打造一縣的農業品牌,還可以拉動縣域農業經濟的增長;對市場而言,原生態農產品自然、綠色、健康和價格優勢可以令消費者接受,無疑將形成農業——企業——市場的良性互動。
2、社會功能
農產品安全已經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隨着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社會對無公害、綠色食品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原生態農業通過杜絕農藥化肥等化學物品的投入保障了其農產品的安全性,不但可以滿足社會對農產品“質”和“量”的需求,還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水平。使國人不但吃飽,還能吃好。在總體上保障和提高國人健康水平的同時,還減少醫療支出,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此外,由於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原生態農業的科學科技理念會深入人心,提高國人的科技意識和水平。
3、生態功能
原生態農業的另一大功能是生態功能。這一功能的實現有兩層含義,一是維護和保護,二是修復。原生態農業在未被破壞的優越自然環境下開展,一改以往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通過農業生產與環境協調互補,並利用多樣性生物系統的自我平衡和維護能力,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另外,原生態農業的種養結合、杜絕化學物質投入的生產方式還可以對有些環境稍差的地區起到生態修復的作用。
4、景觀功能
原生態農業的開展可以維護與修復生態自然環境,將農田、鄉村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形成優美的田園風光,淳樸的鄉村風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景象。真正實現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和“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設想,成為“美麗中國”的最好詮釋。同時,通過旅遊開發,可以將原生態農業基地打造成觀光農業和旅遊農業,既可以進行農業生產,又可以讓人親近自然、親近農業,還可以娛悦於人,陶冶情操,使人們不必去風景區就能領略到大自然的風光。
5、文化功能
原生態農業的生產方式是對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尊重,對中國傳統農業哲學思想的遵循,對“天人合一”理念的新時代闡述。不僅於此,它還保留了傳統農業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方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它有效地繼承了傳統農耕文明的精髓,傳承和發揚了中國農業的傳統文化。很明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源就是原生態的農耕文化,正如西漢晁錯在《論貴粟疏》中所言:“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原生態農業正是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代表,它的復興也代表着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原生態農業發展原則

1、靈活
原生態農業的生產方式和開展思路不是一套封閉的模式和死板的教條。從發展思路上看,一切不違背原生態農業初衷的理念、觀念、方法都可以被原生態農業借鑑和學習,甚至採用。從生產方式上看,原生態農業要請專家和農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知識,因地制宜地設計種養結合,或種或養的生產體系。不拘泥於教條、靈活多樣、自下而上發展正是原生態農業開展的首要原則。
2、生態與和諧
原生態農業首先是一種農業形態,一種農業發展模式。它與石油農業的最主要區別在於發展思路的差異。石油農業強調改造自然、戰勝自然、利用自然、掠奪自然,而原生態農業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為伴。因此,原生態農業除了農業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只有認識到自然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人與自然應該保持和諧共進的關係,才能更好地開展永續農業。這也是原生態農業始終將“生態”與“和諧”發展作為原則的原因。
3、可持續性
人類發展要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就必須可持續。因此,原生態農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發展原則。我國正面臨來自人口增長、資源有限、生態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必須要摒棄過去那種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觀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破壞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須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經濟和環境的關係,可持續地和諧發展引。
4、健康
原生態農業是在對農業發展現狀和對其他農業模式反思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當糧食供給量充足的情況下,糧食質量(安全)自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無奈的是,我國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仍可以限量使用農產化產,生態農業甚至沒有特定的產品來銜接市場,有機食品讓消費者望“價”興嘆。它們都無法承擔起保障高品質、安全農產品供給的農業責任。因此,原生態農業首先將健康作為自己的使命,力爭打造產品質量達到有機農業的水平。它所生產的農產品不但無害,還要天然、健康、綠色。它提供給市場的農產品不但質優,還要價廉,可以惠及國人。它傳遞出來的並不只是有形的健康產品,更是一種無形的健康理念。
5、產業化
原生態農業的發展必須學習和避免生態農業發展的不足,將產業化作為發展應堅持的原則。原生態農業的發展過程是三大產業聯運的結果,必須按大農業、大經濟的觀念實現產業化經營。同時,發展原生態農業不僅要為國人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和原材料,還要營造宜人的生態景觀,改善自然環境,提供休閒場所和親近自然的機會,豐富現代農業的文明內涵。

原生態農業組成要素

1、鼓勵原生態農業發展的政府
任何一種農業形態的推廣都無法脱離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原生態農業也並非只是紙上談兵,要在廣闊的農村地區開展就必須得到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地方政府重視程度決定了原生態農業的發展速度。政府重視,原生態農業就能得到快速的發展,反之,就很難形成氣候。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差異巨大的原因也在於此。可以,政府的認可是發展原生態農業的關鍵性要素。另外,由於我國農村的市場化程度差異也很大,僅靠市場是無法推動原生態農業的發展的,這更凸顯了政府的引導作用。
2、有效需求的市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引導資源配置的主體。市場有什麼樣的需求,企業就會提供相應的產品。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副產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正是原生態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在現在有農業模式無法理性地滿足這一需求的情況下,原生態農業呼之欲出。河北少清苑縣的“原生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就是迎合市場需求的最好證明。
3、從事原生態農業的企業
原生態農產品最終要被消費,但是農户很難直接參與市場行為,在與市場的博弈中,農民曆來處於弱勢。另外,由於原生態農業推薦採用訂單農業的方式,採用“企業+專合社”的形式,因此,原生態農業的產業化過程中,企業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企業是紐帶,聯繫農民與市場,通過訂單農業保障農民利益,又通過企業平台將原生態農產品銷往市場。這一樞紐作用只有企業可以承擔。
4、負責生產的專合社
農户是農村經濟的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我國傳統農業中,農户一直是整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體。但在原生態農業中,強調以專合社作為生產主體。專合社可以將農户組織一起,共同生產。企業與專合社簽定訂單,專合社對企業負責,承擔農業生產的主要工作。這樣,一來便於資源整合與合理利用,二來便於專合社的生產管理,三來便於企業對原生態農業生產的監督,四來專合社可以發揮維護和保護農民利益的作用。
5、提供技術支持的科研部門
發達國家農業給我們的最好啓示就是“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美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可以達到近8O,而我國只有3成左右。作為技術密集型的農業形態,原生態農業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注意吸收科學技術的營養。因此,充分發揮農業基礎研究部門、農業科技部門、農業科技推广部門的作用,為原生態農業的發展注入科技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6、起協調作用的協會
原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以上五個組成部分的整體聯動,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導致原生態農業的開展困難重重。但是,如何保證這些組成要素能和諧運轉,相互支持,形成一個整體?筆者認為還需要一個原生態農業協會。由協會發揮協調組織的作用,將政府、企業、專合社、科研單位和市場有機地聯繫起來,為它們搭建平台,提供信息,促成合作。因此,這樣的一箇中介組織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