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能北秀

鎖定
相關文章
“世人盡傳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禪師於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師於韶州城東三十五里漕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漸頓?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疾即頓。法無漸頓,人有利鈍。故名‘漸頓’。”——《壇經》(敦煌本)
中文名
南能北秀
釋    義
南宗的惠能和北宗的神秀
來    源
《壇經》
榮    譽
惠能為禪宗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南能北秀直譯

南宗的惠能和北宗的神秀。

南能北秀人物介紹

南能北秀惠能

惠能(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今的涿州),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鑒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關於六祖的法號,歷來志為“惠能”或“惠能”的均有。據説六祖本人不識字,但據六祖門人法海曾記載“……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者。以法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體真身的安放地南華禪寺亦以“惠能”為準,可知“惠能”當是訛誤。
惠能為禪宗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於後來各派禪師建立門庭,影響極大。在他死後,他的弟子傳承禪法,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即是荷澤神會門下,稱荷澤宗。南宗則以南嶽懷讓門下的洪州宗,與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一系的石頭宗為代表。
惠能禪法在北宗荷澤一派的推動下,取代了原先北宗神秀一系的地位,成為禪門正宗,但荷澤一派因後繼無人,在唐末衰亡。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反而是南宗門下。南宗門下,後來形成河北臨濟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溈仰宗、廣東雲門宗江蘇法眼宗五宗,即“一花開五葉”。
後來,法眼宗遠傳於泰國朝鮮;雲門宗、臨濟宗更遠播歐美。在中國、日本,則是臨濟宗、曹洞宗兩宗最盛。

南能北秀神秀

神秀 (公元606~706)唐代高僧,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禪創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屬河南)人。少習經史,博學多聞。
50歲時,到蘄州雙峯山東山寺(在湖北黃梅縣東北)謁禪宗五祖弘忍求法,後出家受具足戒。曾從事打柴汲水等雜役六年。弘忍深為器重,稱其為“懸解圓照第一”、“神秀上座”,令 為“教授師”。相傳弘忍為付衣法,命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作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認為未見本性,未付衣法。弘忍死後,他在江陵當陽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南)玉泉寺,大開禪法,聲名遠播。四海僧俗聞風而至,聲譽甚高。武則天聞其盛名,於久視元年(700)遺使迎至洛陽,後召到長安內道場,時年90餘歲。深得武則天敬重,命於當陽山置度門寺,於尉氏置報恩寺,以旌其德。中宗即位,更加禮重。中書令張説也向他問法,執弟子禮。神龍二年(706)在天宮寺逝世,中宗賜諡“大通禪師”。弟子普寂、義福(行思)繼續闡揚其宗風,盛極一時,時人稱之為“兩京法主,三帝門師”,兩京之間幾皆宗神秀。後世稱其法系為北宗禪。神秀的根本思想,可以從他作的示眾偈看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見《景德傳燈錄》卷四)他繼承道信以來的東山法門,以”心體清淨,體與佛同“立説。因此,他把”坐禪習定“、”住心看淨“作為一種觀行方便。後惠能弟子神會出來論定南北宗優劣,以神秀之禪由方便入為漸門,以惠能禪直指人心為頓門,於是有南頓北漸之分。北宗禪僅傳數代即衰。普寂弟子道璇曾將北宗禪傳往日本。

南能北秀南北爭端

惠能歸嶺南後,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槃經》之際,“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傳,遂拜為師,併為之剃度。
儀鳳二年(677年),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惠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説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弘揚禪宗,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在此傳法長達37年之久。當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唐中宗即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其入京。惠能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説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並命改稱寶林寺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並以惠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台(今滑縣)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普寂,使得“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