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浦別

鎖定
《南浦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在詩中,詩人刻畫了送別過程中的傳情細節,用淒涼的景色表達出依依惜別的深情。因古詩文中多寫南浦之別,“南浦”因而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
作品名稱
《南浦別》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白氏長慶集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感情色彩
淒涼,愁苦,憂傷

南浦別作品原文

南浦別
南浦(1)悽悽別(2),西風嫋嫋(3)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4)(5)回頭。 [1] 

南浦別註釋譯文

南浦別詞語註釋

(1)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2)別:分別,別離。
(3)嫋嫋(niǎo):吹拂,這裏形容西風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2] 

南浦別白話譯文

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3] 

南浦別作品賞析

南浦別文字賞析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是送別之處的代名詞,於是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嫋嫋”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裏“悽悽”、“嫋嫋”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心的淒涼、愁苦;後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於送別時內心“悽悽”,故格外感覺秋風“嫋嫋”;而那如泣如訴的“嫋嫋”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悽悽”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悽”、“嫋”聲調低促,一經重疊,讀來格外令人迴腸嚥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後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後分手,是送別的高潮。分手後,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離人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讀者彷彿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離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湧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詩人勸慰離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並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絃,產生強烈的共鳴,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 [4] 

南浦別名家點評

《詩境淺説續編》:首句悽悽南浦,為江淹恨別之鄉。次句嫋嫋西風,乃宋玉悲秋之際。寄語徵人,不若掉頭竟去,強制離情,差勝於留戀長亭,贏得相看腸斷也。皇甫曾送友詩云:“相望知不見,終是屢回頭。”一言行者好去莫回頭,一言送行者屢回頭,皆情至之語。 [5] 

南浦別作者簡介

白居易像 白居易像
白居易(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6] 
參考資料
  • 1.    (唐)白居易著;喻嶽衡點校.《白居易集》.長沙:嶽麓書社,1992.07:310
  • 2.    張學文編著.《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重慶出版社, 1988.11:221
  • 3.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01-902頁
  • 4.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詩鑑賞辭典珍藏本 中》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1399-1400
  • 5.    南浦別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5-16]
  • 6.    楚子編寫..《白居易》.北京:中華書局,196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