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音字母
- ㄋㄢˊ ㄓㄥ ㄅㄟˇ ㄓㄢˋ
- 成語出處
- 《封建論》
- 語法結構
- 聯合式
- 語法屬性
- 作謂語、定語
南征北戰成語出處
編輯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唐·柳宗元《封建論》)
[1]
南征北戰成語故事
編輯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後,周厲王的兒子靜即位,這就是周宣王。周宣王登基以後,整頓朝政,廢除井田制度,使已衰落的周朝一度復興。周宣王的主要功績在於討伐侵擾周朝的北方的淮夷、徐戎和南方的蠻荊等部族。公元824年,命令秦仲為大夫,進攻西戎,被西戎所殺。接着周宣王又命秦仲的兒子秦莊公兄弟5人進攻西戎,取得勝利。公元前823年,周宜王與尹吉甫一起討伐獫狁。尹吉甫在進攻獫狁戰爭中率領軍隊直至太原,迫使獫狁向西北逃竄。對於侵犯江漢地區的淮夷,周宜王命召公等人率軍進攻,沿淮河東進,迫使當地各國中最強大的徐國臣服,向周朝朝覲。公元前811年,南仲派遣駒父、高父到淮夷,各方國都表示臣服,並進獻貢物。當時,周宣王還命令方叔率領軍隊進攻荊蠻。為了鞏固對南方的統治,周宣王把他的舅舅申伯封到謝。公元前807年,把他的弟弟友分封到鄭。
[2]
宣王中興,時間短暫。晚年的周宣王漸漸剛愎自用,聽不進去不同意見。在魯國選立繼承人問題上,他根據自己的喜好,以武力逼着廢長立幼,引起魯國內亂,加深了同姓諸侯之間的矛盾,使得諸侯們對周宜王更加不滿。公元前798年,征討太原西戎,公元前883年,征伐條戎、奔戎,都以失敗而告終。周宣王死後,他的兒子周幽王繼位,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使西周滅亡。
[2]
南征北戰成語寓意
編輯周宣王早年,鋭意進取,勵精圖治,改革弊政,南征北戰,使周王朝一度中興,但他晚年聽不進不同意見,以武力干涉魯國的王位繼承人問題,廢長立幼,破壞了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引起魯國內亂。可見,治理國家不能僅僅依靠武力,還要尊重禮樂制度,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
[2]
南征北戰成語運用
編輯- 成文用法
- 運用示例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太祖開寶元年》:“南征北戰,今其時也,願聞成算所向。”
[3]
現代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老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打了十幾年天下,憑什麼快到手中的果子讓給別人吃?”
[1]
- 參考資料
-
- 1. 南征北戰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22]
- 2.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上[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8:15
- 3.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