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岸嘴

鎖定
南岸嘴,位於武漢市漢陽的晴川閣附近。南岸嘴在中國地理上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地方,被譽為“中國第一角”。因為它是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和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交匯處形成的衝擊地帶。有人説南岸嘴是中國的丹田所在,寓意這裏是中國精氣最集中的地方。
中文名
南岸嘴
地理位置
武漢市漢陽晴川閣
開放時間
全天
著名景點
中國第一角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湖北省武漢市

南岸嘴基本信息

南岸嘴之美
南岸嘴 南岸嘴
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武漢的南岸嘴,您就會了解到即使是在城市的心臟地帶一樣可以體會到天高地闊的精彩,
俯眺兩江交匯口,南岸嘴如二龍托起的明珠。南岸嘴地貌獨特,頗有香港“維多利亞港”、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風采,更與著名的萊茵河與莫塞河交匯處——“德國角”相似,因此,相對應的,也被稱為“中國角”。
現狀
2000年初,武漢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要把南岸嘴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性景區。經過兩年的拆遷,數千户居民搬離南岸嘴。如今的南岸嘴,風景宜人,春日綠樹成蔭,秋日楓葉如火。龜山電視塔、晴川飯店、晴川橋與其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南岸嘴兩江奇觀

概況
漢陽南岸嘴二江交匯處“涇渭分明”奇觀 漢陽南岸嘴二江交匯處“涇渭分明”奇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僅切剖出數百年來武漢“兩江分三鎮”的奇特地貌,而且也造就了漢陽南岸嘴“涇渭分明”的水文特徵。自上世紀末開始,橫陳於兩江交匯處的這一渚頭,被人們稱作武漢的“城市之眼”,其“涇渭分明”的奧秘究竟何在呢?“一瓢舀起兩江水,半杯清茶三鎮香”。在武漢這座現代城市的中心,漢陽南岸嘴分別與漢口龍王廟、武昌大堤口夾江而峙,兩江四岸和三鎮中心的標誌性景觀盡收眼底,亞洲最大的河流長江與它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形成雄渾與清澈的“涇渭分明”,吸引過無數人的“眼球”。
上蒼賦予江城的一大福祉
詩經》中有:“涇以渭濁,湜湜其沚”之句。“涇渭分明”是一句比喻界線清楚的古老成語。涇河源於寧夏,至陝西匯入源自甘肅的渭河;古時涇河水清,渭河水濁,兩水交匯時清濁界線顯然。由於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等環境惡化,正宗的涇渭分明今人已難得一見。而久居江城的“老武漢”對於在南岸嘴、龍王廟所見的“涇渭分明”,卻是司空見慣。
其實,世界上位於兩江交匯處的城市並非少見,如美國“河流之父”密西西比河畔的維克斯堡和孟斐斯;我國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重慶;長江與黃浦江交匯處的上海;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的同江;潯江與桂江交匯處的梧州等。但遺憾的是,它們要麼是主河道與支流界線不清晰不明顯,要麼交匯點不是處在樓廈林立的特大城市中心,要麼周邊沒有人文景點相匹配,實在缺乏南岸嘴這樣的“市區景觀”價值。
惟一可與南岸嘴媲美的,大概就是被譽為“日耳曼民族的驕傲”的德國老城科布倫茨的“德國角”了。穿越歐洲數國的萊茵河與清澈的莫塞河交匯於此,其“涇渭分明”的美麗神秘風情吸引着無數遊人。“德國角”與南岸嘴的地理位置極為相似,甚至河流走向及周邊景點佈置都驚人地一致。但科布倫茨這座僅有幾十萬人口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莫塞河以南,河的北側和東側相對空曠,“德國角”實際就是兩河相交的尖三角地帶,在那裏無法領略到特大都市的磅礴與恢弘。
可見,“身居鬧市”的南岸嘴的“涇渭分明”奇觀,或許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的。這,豈不是大自然給予武漢的恩賜嗎?
且説江城“母親河”
南岸嘴 南岸嘴
如果將長江比喻為武漢的“父親河”,那麼漢水無疑就是武漢的“母親河”了。從高空俯瞰武漢城區的地理構架,它是一個由水軸山系構成的大“十”字:水軸是“沉沉一線穿南北”的長江;山系是東西走向的珞珈山、小洪山、洪山、蛇山、龜山、梅子山等等。南岸嘴恰好就在這大“十”字的交叉點上,其形成離不開漢水。
漢水又名漢江、襄河,古稱滄浪、夏水等,在陝西寧強縣有三源——沮水、嶓冢山和玉帶河,蜿蜒流淌1532公里,東至武漢南岸嘴匯入長江,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里,為古老的漢民族和漢文化發祥地之一。
漢陽、漢口乃至武漢的命名都與漢水密切相關。隋大業二年(606),依“水北為陽”之舊例,漢津縣更名漢陽縣。直至明朝以前,漢水主道經古漢陽城之南的諸多湖泊入江,當時僅有漢陽,尚無漢口,龜山之北還是一片水鄉澤國。明成化(1465-1487)年初,漢水下游連年大水,近百湖泊堤岸潰口,最大洪汛在漢陽排沙口、郭師(茨)口之間決堤,徑直東下,與龜山之北的多股汊水合而為一,匯入長江,“劈”開漢陽與漢口兩方境土,從此改變了古漢陽的地理狀態(見《明史·地理志》),形成了此後的南岸嘴。
漢水流經武漢境內約20.57公里。在南岸嘴入江口,人們常見江河之水半濁半清,界線晰然。洪汛期間,兩江往往水勢湍急,洶湧喧譁,使人觸目驚心;而洪汛過後的大部分日月,這裏又恢復“涇渭分明”之態。1998年—2002年,南岸嘴及周邊數千户民宅悉數拆遷,此地建起堅固的駁岸堤和風景宜人的景區,其水上奇觀的旅遊價值凸顯出來。
兩江“涇渭分明”成因
筆者曾在晴川街轄區居住43年,其間還在晴川街辦事處工作過十幾年,對於南岸嘴旁兩江的“涇渭分明”,早已熟視。長江水常年渾黃,無須細言;而漢水多數時日綠波盪漾,每年“漫江碧透”的時間長短不等(約240—300余天),出現的月份和季節不盡相同,清澈程度也不一。它真的無規律可循嗎?其成因何在呢?
南岸嘴風光
南岸嘴風光(20張)
帶着疑問,筆者造訪了漢陽區水務局專家熊延安。這位在防汛部門工作32年的“老水務”説:南岸嘴旁的“涇渭分明”其實是有一定規律的,其成因主要為5個方面。其一,含沙量是首要因素。長江的含沙量較高,水也就常年渾濁,一旦處於含沙“飽和”狀態,江水甚至會發紅;漢水的含沙量在多數時日相對較低,所以漢水通常比長江清得多。清水匯入濁水,分界線自然明顯。其二,是水的流速。它影響着含沙量,流速愈快,含沙量愈高。長江武漢段沒有大的彎曲,酣暢奔流,浩浩蕩蕩;而漢水卻彎曲蜿蜒,非汛期流速相對緩慢,水中泥沙沉澱,進入漢陽後又被幾道大彎所“梗阻”,水也就清澈了。其三,為水位不一。多數時日,渾濁的長江水位略高於漢水。這種狀態下,漢水在入江口因受長江的“頂託”而顯平緩,流速很慢,水便“澄清”。此種“水位差”愈大,漢水愈清澈,兩江的“涇渭”愈分明。其四,為兩江上游的天氣差異。若長江上游連降暴雨(以梅雨季節居多),各支流暴漲,造成泥沙俱下,江水即渾;假如此時漢水流域無雨或少雨,清澈程度就會變化不大,入江口仍會“涇渭分明”。其五,為汛期的發生時間不同。在有洪汛的年份,長江多為夏汛,漢水多為秋汛,洪峯通常錯開時間,因而夏季兩江交匯處往往更加“涇渭分明”。不過也有例外,如果兩江洪峯“相逢”於武漢(如1983年和1998年夏),或遇長江水位較低時漢江“發流水”,在南岸嘴就看不到那麼明顯的兩江“涇渭分明”了。 [1] 
參考資料
  • 1.    南岸嘴  .武漢市情網.2011-07-08[引用日期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