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涇渭分明

鎖定
涇渭分明,漢語成語,讀音jīng wèi fēn míng,意思是涇河水、渭河水一清一濁,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詩經·邶風·穀風》。
中文名
涇渭分明
拼    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外文名
as different as the waters of the Jinghe and the Weihe
注    音
ㄐㄧㄥ ㄨㄟˋ ㄈㄣ ㄇㄧㄥˊ
出    處
《詩經·邶風·穀風》

涇渭分明成語辨析

【近義詞】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義詞】不分皂白、涇渭不分、黑白不分 [1] 

涇渭分明成語出處

《詩經·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1] 

涇渭分明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涇渭分明緣底事,元戎總未計恩仇。 (林伯渠《和朱總出太行韻》)
文學與科學並非涇渭分明。
《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傢俬》:「守得一十四歲時,他胸中漸漸涇渭分明,瞞他不得了。」反涇渭不分 [1] 

涇渭分明成語典故

在明朝馮夢龍的小説中,明確出現了“涇渭分明”這個成語。關於兩條河的清濁,唐代詩人杜甫《秋雨嘆》中説:“濁涇清渭何當分”。但是在宋代文豪蘇軾筆下,卻有了“兗兗河渭濁”的提法,元代詩人曹伯啓也有“涇清渭濁源何異”的疑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乾隆帝命地方官員勘察涇河渭河源頭,查驗明白究竟孰清孰濁。平涼知府胡紀謨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涇河水清澈澄淨,即使到了下游,也依然純淨如初。不過對於渭河、涇河誰濁誰清的討論依舊沒有結束。其實,決定一條河流是清是濁的關鍵,是這條河流所流經地區的植被狀況與生態情況。據大數據監測顯示,涇河每年7月至9月為洪汛期,12月至第二年2月為枯水期。涇河含沙量從5月開始逐漸增加,8月達到最高值,9月開始有規律遞減,每年輸沙量約2.84億噸。中上游汛期降雨時,泥沙量增大,就比渭河水顯得渾濁。不是汛期的時候,比渭河泥沙量小,涇河水就比渭河水要清澈得多。所以,一場暴雨過後涇河濁浪滔天。數天之後,河水恢復平靜又清澈澄靜。其實在涇渭分明這一現象背後,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兩條河流周邊的植被狀況、含沙量大小、污染環保問題,以及季節性洪水期等多重因素。 不同時日、不同境況,也會看到不同的奇妙景象,這也許是最真實的“涇渭分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