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海運學校

鎖定
南京海運學校創始於1951年。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國海員總工會舉辦的海員訓練班。 [1] 
中文名
南京海運學校(現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簡    稱
江蘇海院
創辦時間
1951年
校    訓
海涵地負、德城志遠
所屬地區
江蘇南京
類    型
綜合
屬    性
省屬高等職業院校
主要院系
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經管學院、信息學院、船舶學院、人文學院
現任校長
劉紅明
書 記
馬長世

南京海運學校學校簡介

南京海運學校創始於1951年。時由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國海員總工會舉辦的海員訓練班,選拔全國各地海河船舶的船員與基層單位幹部進行政治教育與工會業務短期培訓。

南京海運學校學校簡史

從1951年1月~1952年11月,經四期輪訓,培養了2721名船員和基層工會幹部,並對部分起義人員進行了培訓。1953年1月,海訓班改建為海員幹部學校,學制1年。旨在培養提高各水運單位在職幹部和部分工人骨幹的政治思想水平與工作能力。1953年1月~1954年11月,共辦兩期,培訓學員1222人。1955年,為適應航運事業發展,交通部決定將海員幹校改建為技術學校。由上海海運局等單位調撥一批船舶設備與實際操作器材,並添置了一批教育儀器與設備,建立了實驗室、專課教室、實習工廠、車間與水上訓練碼頭艇站。經過一年籌建,1956年秋開始對外招生,改名為南京初級航海學校,由交通部海運管理總局領導,參照中等專業學校章程辦校。1957年9月,經交通部海運總局與勞動部研究確定,學校為技工性質,改名為南京海運工人技術學校,劃歸交通部上海海運局領導。其間學校一面對外招生培養新船員,一面為上海海運局舉辦各類短訓班,輪訓水手、生火、機匠,同時還選拔德才較好的水手、機匠進行8個月的專業訓練,培養成為駕駛員、輪機員。

南京海運學校學校改制

1960年1月,交通部決定該校改為中專,命名為交通部上海海運管理局南京海運學校,設置駕駛、輪機兩專業,學制3年。1961年3月,國民經濟調整,鑑於學校師資設備等條件還不充分,復經交通部決定調整為技工學校,命名為海運技工學校,改駕駛、輪機兩專業為水手、機匠專業。並相繼開辦船電、車工、鉗工等專業。
1957~1964年,在歸上海海運局領導期間,該校通過全日制和短訓班,共為上海海運局培養船員2401人,其中指導員83人,駕駛員84人,輪機員85人,船舶技術工人2149人(全日制1396人,短訓班1005人)。
1964年8月,交通部決定該校劃歸交通部遠洋運輸局領導,改名為南京遠洋技工學校。1965年改名為南京遠洋海員學校。1990年4月改名為南京海運學校,仍隸屬交通部遠洋運輸局領導。
2003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海運學校和南京航運學校 [1]  並組建成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海運學校學校領導

院 長:劉紅明 博士 研究員
書 記:馬長世 教授
副書記:劉志洲
副院長:陳立軍 教授
副院長:王衞兵 研究員
副院長:田乃清 研究員
副院長:陳曉琴 教授

南京海運學校實訓條件

學院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完備。數字化校園網絡開通了近萬個信息點,連接教學科研計算機達1000多台。構建了集基本技能訓練-仿真模擬操作訓練-實船適崗綜合訓練於一體的“立體化”實訓體系,形成學院實踐教學特色。校內建有國家級實訓基地航海技能評估基地,省級實訓基地輪機技能評估基地,校級實訓中心10個、研究所8個。省勞動保障廳在學院設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圖書館有紙質流通圖書48萬冊,電子圖書520GB。
板橋實訓基地佔地面積近10畝,水岸線長達420米,先後擁有育海、育人、育才、龍山、育航等六條實習船。現有的萬噸級遠洋輪育睿號輪是國內處於適航狀態的教學實習船,船上裝備齊全、設施配套,可供200人駐站學習,充分滿足了航海、船舶全真實訓教學需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