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金買骨

(漢語成語)

鎖定
千金買骨,是漢語的一則成語,源出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 [1]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重價購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求賢若渴,重金禮聘人才。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賓語。 [1-3] 
中文名
千金買骨
拼    音
qiān jīn mǎi gǔ
近義詞
千金市骨求賢若渴
反義詞
懷才不遇驥伏鹽車
出    處
《戰國策·燕策一》
語法功能
作賓語

千金買骨成語出處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馬者至者三。(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 [4] 
後人據此提煉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也作“千金市骨”。 [1] 

千金買骨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戰爭不斷。燕國曾被強大的齊國打敗。燕昭王繼位後,決心招賢納士,復興燕國。一次,燕昭王召見了極有謀略的謀士郭隗,虛心請教道:“當前燕國面臨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賢士,輔助我治理國家,重整旗鼓,以實現復仇的夙願呢?”郭隗沒有直接回答昭王的問題,而是先給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話説,從前有位國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馬,就派人在全國各地張貼布告,説他願出一千兩黃金購買一匹千里馬。可三年過去了,一匹馬都沒有買到,國王為此很不高興。這時,國王身邊有個待臣説他願意帶上一千兩黃金出外尋找千里馬。國王同意了。於是侍臣帶着一千兩黃金,四處奔走尋馬。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打聽到點兒消息,可等他趕到時,那匹千里馬已經死了。侍臣毫不猶豫地拿出五百兩黃金,買下了那匹千里馬的屍骨,帶回來獻給了國王。國王斥責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馬,可你卻白白花掉五百兩黃金,買回一堆千里馬的屍骨,這有何用呢?”侍臣不慌不忙地答説:“大王,您買了好幾年的千里馬都沒買到,這並非是世上沒千里馬,而是人們不相信您真的會出千金買馬呀!如今我花掉五百兩黃金,為您買了一堆千里馬的屍骨,消息傳開後,天下人都知您珍愛千里馬,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把活的千里馬給您牽來。”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幾匹千里馬被送到了國王那裏。
郭隗講完故事後,意味深長地説:“大王若真的想招賢納士,不如先從我開始,天下賢人見像我郭隗這樣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麼,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會主動來找大王了。”燕昭王覺得郭隗言之有理,當即拜他為師。各諸侯國的賢士聞訊,紛紛前來向燕昭王自薦。燕昭王任用各國的能人賢士治理國家,後來,終於擊敗了強大的齊國,收復了全部失地。 [3] 

千金買骨成語寓意

千金買骨這個典故反映出一種用人的普遍心理。後來人們就以此類比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等愛惜人才行為,看到了這一成語的正面激勵含義,卻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必須注意到,千金買到的,不是千里馬本身,而是千里馬的屍首。這就同尋求真正的千里馬有了差別。不注意這種差別,效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5] 

千金買骨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賓語,比喻求賢若渴,重金禮聘人才。 [1] 
運用示例
宋·黃庭堅《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價五羖皮。” [2] 
現代·張炳劍《企業自我炒作,少披文學的外衣》:“若是真如獲獎者和舉辦者所言,這是一個‘最乾淨’的獎項,那麼即便是千金買骨也未嘗不可,甚至還是值得點贊和鼓勵的‘行善’之舉呢。”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