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島羣島戰役

鎖定
千島羣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8月18日,蘇軍開始攻擊千島羣島。日本在該羣島駐軍多達8萬,並修建有9座機場(可容納600架飛機),其中6座都在羣島最北端防禦最為堅固的佔守、幌筵兩島上;這兩島還建有兩個設施完善的海軍基地——片崗和柏原。但由於此時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盡,部署在千島方向的海空軍僅配備數艘小艇和8架飛機。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距堪察加半島最近的島嶼——佔守島。
名    稱
千島羣島戰役
發生時間
1945年8月18日-1945年9月5日
地    點
日本千島羣島
參戰方
蘇聯、日本
結    果
蘇聯獲勝,併吞並了北方四島(南千島羣島)
參戰方兵力
日本 80000人
蘇聯 23000人
傷亡情況
日本 傷亡1018人,被俘6萬人
蘇聯 傷亡1567人
主要指揮官
堤不夾貴,格列奇科

千島羣島戰役事件背景

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説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羣島,指的是千島羣島南部的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二戰後期,作為蘇聯出兵打擊日本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羣島須交予蘇聯。”此後,蘇聯(包括今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着上述領土。但日本認為,它從沒有放棄收回“北方四島”的要求。 [1] 
南千島羣島(俄方稱“南千島羣島”,日本方面稱“北方四島”)按日本方面的説法,是指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在18世紀時,千島羣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佔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羣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羣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
日本在那裏立足後,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加強了千島羣島的防務,集結了8萬大軍,修築了9處機場,能容納近600架飛機,其中佔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還得到第11戰車聯隊的支援。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關於戰後日本問題的《雅爾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羣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羣島,都劃歸蘇聯。
為了執行《雅爾塔協定》,蘇聯決定用武力收回被日本軍隊佔領的千島羣島,展開了着名的“守門之戰”。 [2] 

千島羣島戰役事件經過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發起遠東戰役。千島羣島戰役是遠東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佔守島是蘇聯紅軍向南進攻的跳板,也是日本軍隊設防的重點,由地道和交通壕相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和土木質火炮機槍工事遍佈全島,日本守軍約8000人,配備64輛坦克。
18日2時35分,蘇聯紅軍岸炮從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島轟擊佔守,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聯紅軍驅逐艦隊掩護登陸部隊上岸。4時30分,蘇聯紅軍先遣支隊在片港海軍基地附近狹窄地段搶灘,但由於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縱深進展。清晨,蘇聯紅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登陸時,遭日軍的猛烈轟擊,多艘登陸艦艇被炮火擊沉擊傷,一度相當被動。
隨後,戰鬥重心向島內轉移,雙方反覆爭奪兩個高地。蘇聯紅軍反坦克槍、衝鋒槍、機槍和集束手榴彈混合火力,擊退了日本軍隊坦克的多次反撲,海軍中士維爾科夫用身體堵住了日本軍隊主要火力點的射擊孔。到傍晚20時,蘇聯紅軍最終控制了兩制高點。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詔書的日本軍隊一面主動提出停戰,一面仍積極備戰。蘇聯紅軍繼續向縱深進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幸虧此時駐千島日本軍隊接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至23日午後,佔守島守軍全部投降。
蘇聯紅軍立即向南進攻,此後的一系列登陸基本未遭抵抗,進行得非常順利。至1945年8月31日22時,蘇聯紅軍結束千島羣島北部的戰鬥,同時開始進駐南千島。1945年8月28日凌晨,蘇聯紅軍在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1945年色丹,蘇聯紅軍遠東總司令部宣佈“千島登陸作戰”完畢。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直到9月5日,蘇聯紅軍才結束了佔領齒舞的最後行動。

千島羣島戰役最終結果

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戰役中,日本軍隊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聯紅軍傷亡1567人。雙方的傷亡幾乎都集中在佔守島爭奪戰中。此後,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着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羣島,大大改善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日方多次要求歸還“北方四島”,均未成功。
佔守島的戰役(1945年8月18日~21日)、千島列島北端的佔守島蘇軍和日本軍間的戰鬥。接受雅爾塔宣言,太平洋戰爭停戰之後的8月18日,蘇聯軍隊登陸佔守島。21日的戰鬥結束,23日,日軍投降。

千島羣島戰役參加兵力

* 陸軍(堤不夾貴中將。約2萬3000人)
o 第91師團(師團長:堤不夾貴中將) - 歩兵第73旅團(5個大隊)在佔守島。司令部和步兵第74旅團(5個大隊)在幌筵島。
+ 戰車第11連隊(中戰車39輛、輕戰車25輛) - 師團編合部隊。
o 船舶工兵第57連隊殘留隊 - 特大發動艇20只。
* 海軍(伊藤春樹中佐。約1500人)
o 佔守通信隊(司令:伊藤春樹中佐)
o 第51警備隊
o 第52警備隊
* 航空部隊
o 陸軍第54飛行戰隊殘留隊 - 一式戰鬥機4機
o 海軍北東航空隊北千島派遣隊 -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4機。
ソ聯軍
1945年8月15日、極東ソビエト軍総司令官アレクサンドル・ヴァシレフスキー元帥は、第二極東方面軍司令部(司令官:M.プルカエフ上級大將)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司令官:ユマシェフ大將)に対し、千島列島北部的佔領に関する作戰的準備及び實施を命令した。
[編集] 參加兵力
* 陸軍(8363人)
o カムチャツカ防衞區(司令官:グネチコ少將)
+ 第101狙擊師團(師団長:P.I.ジヤコフ少將)
+ 第198狙擊聯隊
+ 第5獨立狙擊大隊
+ 第7獨立狙擊大隊ほか
* 海軍
o ペトロパブロフスク海軍基地(司令官:D.G.ポノマリョフ海軍大佐)
+ 警備艦2只、機雷敷設艦1只、掃海艇4只、輸送艦14只、上陸用舟艇16只など計54只。海軍歩兵1個大隊。
* 航空部隊(計78機)
o 陸軍第128混成飛行師団
o 海軍飛行連隊1個
蘇軍步兵第101師和太平洋艦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