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三月

(漢語詞語)

鎖定
十三月,漢語詞語,拼音是shí sān yuè,意思是正月。
中文名
十三月
拼    音
shí sān yuè
釋    義
農曆正月
出    處
史記·曆書》

目錄

十三月釋義

(1).指農曆正月。
(2).指殷商所置閏月。因其都放在歲末,故稱。

十三月出處

《詩·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 唐孔穎達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人以十一月為正,殷 人以十二月為正,夏人以十三月為正。’”《後漢書·陳寵傳》:“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 夏以為春。” 李賢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洪邁容齋續筆·三易之名》:“ 夏以十三月為正……所謂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參見“ 三正 ”。
史記·曆書》“十二無大餘” 唐 司馬貞 索隱:“歲有十二月,有閏則雲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墟卜辭中常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