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三年戰爭

鎖定
十三年戰爭發生於1454-1466年,是普魯士聯盟波蘭王國結盟共同對抗條頓騎士團國的戰爭。
1454年,普魯士地區的城市起義和當地貴族爭取獨立的鬥爭引發了戰爭。戰爭開始後,普魯士聯盟求助於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並提出條件,同意將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波蘭同意支持普魯士聯盟,與騎士團的戰爭隨即爆發。
在教皇特使魯道夫·馮·魯德斯海姆的調停下,雙方於1466年10月10日簽訂了《第二次託倫和約》。條約規定,西普魯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此地區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瓦爾米亞大主教區歸屬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條頓騎士團控制,但是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國王的臣屬,騎士團的大團長擔任波蘭色姆(議會)的議員。
名    稱
十三年戰爭
發生時間
1454-1466年
參戰方
波蘭王國(普魯士聯盟);條頓騎士團國
結    果
波蘭與普魯士聯盟獲勝
參戰方兵力
波蘭 約30000人;原普魯士 約16000人;條頓騎士團 未知
主要指揮官
Piotr Dunin
卡齊米日四世

十三年戰爭戰前狀況

十三年戰爭戰爭原因

在15世紀,普魯士的各城鎮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然而這種結果並非來源於它們自身政治影響力的提高。條頓騎士團的統治在當地人看來是多麼的不合時宜,高昂的關税和糧食專賣制度(進行糧食貿易的商人必須繳納大批金錢購買專賣權)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當地貴族更渴望在鄉村的發展中獲得更多權力。騎士們被認為侵犯了貴族和城市的特權。當地手工業者也因為要與隨騎士團而來的德國工匠競爭而心存不滿。卡舒布語、波蘭語、德語在普魯士地區漸趨融合,各民族間的差異也在逐步消失,各種族的目標漸趨一致,普魯士各種社會團體也變得更優越,同時,政治態度也更傾向波蘭。
1397年,普魯士的騎士建立了一個秘密組織——“蜥蜴同盟”(Lizard Union),對抗條頓騎士團,後來由於得不到城鎮居民的支持而失敗。在1409-1411年戰爭期間,波蘭-立陶宛聯盟取得了格倫瓦爾德戰役(坦倫堡戰役)後,普魯士人立即宣佈向波蘭國王雅蓋沃二世效忠。不久,波蘭軍隊受挫於馬林堡的堅城之下,被迫退兵,普魯士人重新回到了騎士團的統治之下。戰後的《第一次託倫和約》有一項條款規定,若條頓騎士團違反和約,普魯士人有權利進行反抗。在隨後的一系列戰爭中,普魯士人都是持反對態度的,並且迫使條頓騎士團的大團長尋求和平。1440年2月21日,一些普魯士城市由貴族與教士領導成立了“普魯士聯盟”,其中最主要的城市有託倫庫爾姆海烏姆諾)、埃爾賓、但澤。騎士團大團長保羅·貝倫澤·馮·魯斯道夫承認了該聯盟的存在。但他的繼任者康拉德六世·馮·厄裏克豪森卻拒絕了聯盟的地位。這種不妥協的政策在1450年繼任大團長的路德維希·馮·厄裏克豪森執政期間得到延續和增強。

十三年戰爭戰前談判

在1452年,普魯士聯盟請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調解與條頓騎士團之間的衝突。1453年12月5日,腓特烈三世敕令普魯士聯盟必須服從條頓騎士團的命令,遭到聯盟的反對。面對這種形勢,普魯士聯盟在託倫波美拉尼亞、庫爾默蘭等地貴族的要求下求助於波蘭。普魯士聯盟得到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之母索菲亞的支持。但頗具影響力的克拉科夫大主教Zbigniew Oleśnicki卻表示反對,並企圖阻止戰爭的爆發。
1454年1月,當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與哈布斯堡王室聯姻之時,普魯士請求將其併入波蘭王國,卡齊米日四世要求普魯士聯盟提交一份正式的請願書。1454年2月4日,普魯士聯盟秘密議會向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遞交了一份表示反抗的正式文件。兩日後,普魯士聯盟開始起義,起義很快蔓延至普魯士全境。除了馬林堡、什圖姆、霍伊尼采等地之外,普魯士所有的城市都脱離了條頓騎士團的統治,起義者搗毀他們所佔領的騎士團城堡。1454年2月10日,普魯士聯盟派出一個正式的代表團到波蘭,請求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接收普魯士。1454年3月6日,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同意將普魯士收歸版圖,普魯士聯盟向國王宣誓效忠。在同一日,波蘭國王同意給予普魯士的城市和貴族廣泛的特權。三日後,代表團團長Johannes von Baysen被波蘭國王任命為第一任普魯士行政長官。4月15日後,除瓦爾米亞主教區外,普魯士所屬地區都向新統治者宣誓效忠。1454年2月22日,波蘭王國向條頓騎士團國宣戰,雙方都預期戰爭能在短期內結束。

十三年戰爭國際形勢

1454年,儘管卡齊米日四世以波蘭國王的身份兼任立陶宛大公,但波蘭與立陶宛之間發生了衝突。立陶宛在戰爭期間除了一些無意義的襲擊行動外,並沒有向波蘭提供有效的援助。當然,有部分原因是由於立陶宛受到莫斯科公國和已於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國際形勢對波蘭也是有利的,沒有外來的勢力干涉這場戰爭。由於波希米亞胡斯戰爭中受到重創而變得衰弱,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內部衝突使其無暇顧及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儘管漢薩同盟對普魯士城市持同情態度,但由於條頓騎士團給予了他們額外的特權,漢薩同盟轉而支持條頓騎士團。立窩尼亞騎士團因為與丹麥的矛盾,無力支援條頓騎士團。瑞典丹麥發生衝突,雙方都對“十三年戰爭”中的雙方持中立態度。法蘭西與英格蘭在經歷了百年戰爭後變得衰弱了,而且英格蘭又陷入了內戰當中(玫瑰戰爭)。勃艮第佛蘭德斯尼德蘭公爵“好人”腓力正忙於整合其治下領土,企圖建立一個獨立的勃艮第王國。教皇尼古拉斯五世更關注如何抵擋奧斯曼帝國的西侵。

十三年戰爭實力對比

當時波蘭軍隊主要是來自於各級貴族,國內所有貴族在得到國王召令後必須帶同其領地內的管理人員應徵入伍。城市則負責提供馬匹、糧食和運送補給。戰鬥的單位分為兩個來源,一是來自於一些大的古老宗族,一是來源於擁有領地的貴族和騎士。同時,波蘭國王也會臨時徵召大量農民充當步兵。波蘭軍隊總計約為30000人。
15世紀初,波蘭王國也開始使用僱傭兵,他們通常來自戰鬥於“聖喬治十字”旗下的人,這些人大多數來自波希米亞。“聖喬治十字”旗通常是白底紅十字或紅底白十字,後者通常用於波希米亞人同時出現於敵對雙方的陣營中,以此用以相互區別。波蘭軍隊通常使用塔波爾派軍隊的常用戰術,這是一種學自波希米亞人的重要戰術。波蘭軍隊裝備了射石炮,這是一種原始的加農炮,但在戰場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時,他們大量裝備弩,這種制式武器若能運用得當,能在戰場上造成大量殺傷。
普魯士的軍隊由城市提供的徵召兵組成,總數約有16000人,另外還有少量的武裝農民。他們裝備的火炮比波蘭軍隊多。普魯士聯盟還擁有一支小型艦隊,由武裝商船和僱傭自其他城市的私掠船組成。
條頓騎士團在1454年失去了大多數的軍械庫,但仍組織起由騎士和武裝農民組成的軍隊,但大部分軍隊仍是僱傭軍,主要來自德意志和波希米亞。

十三年戰爭戰爭過程

戰爭的第一階段從1454年4月開始至八月結束。普魯士聯盟的軍隊在波希米亞僱傭軍和小波蘭的軍隊支援下企圖包圍條頓騎士團國首都馬林堡,但被騎士團副統帥海因裏希·馮·大羅伊斯擊敗。同時,條頓騎士團從德意志若干邦國獲得了援軍,援軍大多數來自薩克森。1454年3月下旬,援軍從諾伊馬克方向進入普魯士,成功佔領了戰略要地霍伊尼采,此城位於波蘭至維斯瓦河口的主要路線上。波蘭軍隊的主力移動至霍伊尼采附近,由Mikołaj Szarlejski統一指揮。
1454年4月末,普魯士軍隊開始圍攻霍伊尼采,負責該城防務的是海因裏希·馮·小羅伊斯。由於Szarlejski缺乏指揮能力,而且普魯士軍隊缺少攻城火炮、無力支付僱傭軍的酬金,霍伊尼采得以保存。卡齊米日四世在獲得託倫和埃爾賓的效忠宣言後,將注意力轉向了霍伊尼采,並帶兵前來增援。由於波蘭的騎士不善於攻城,圍城軍隊的增加並未對霍伊尼采的騎士團守軍造成威脅。騎士團軍隊不斷地擊退波蘭與普魯士聯盟的軍隊,並於1454年9月擊敗波蘭來自但澤方向的援軍。
波蘭的形勢開始變得不利,1454年9月,一支強大的僱傭軍在薩岡的魯道夫和波希米亞的伯恩哈德·馮·辛尼伯格指揮下從神聖羅馬帝國抵達波蘭。這支軍隊擁有9000名騎士和6000名步兵,還攜帶了大量火炮。魯道夫的軍隊緩慢地向霍伊尼采推進,試圖解除波蘭軍隊對該城的圍攻。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被迫繞過地區議會,在大波蘭就地徵召民兵。貴族們對於波蘭國王的這種非常規徵召和破壞收成的行為感到極為不滿,他們集合起來向國王要求更多的特權,雙方在1454年9月14日達成協議。卡齊米日四世將軍隊分為七路,再次向霍伊尼采進軍。1454年9月18日,騎士團軍隊在霍伊尼采大敗波蘭軍。這次失敗是災難性的,波蘭軍被迫從馬林堡撤圍,什圖姆也被騎士團奪回。隨後,騎士團乘勝收復格涅夫和特切夫。隨着條頓騎士團的勝利,一些普魯士聯盟的城市開始重新倒向騎士團。這使條頓騎士團的局面大為改觀,但騎士團已無力支付僱傭兵的佣金。1454年10月9日,騎士團大團長向僱傭軍保證最遲將於1455年2月19日付清所有佣金,若未能按期支付,則僱傭軍有權獲得普魯士境內的城市、城堡及與之相關的權利。隨後,騎士團的僱傭軍攻佔了馬林堡附近的克維曾瓦辛。普魯士其他重要城市無一投降,決定繼續戰鬥。
為了挽回不利的形勢,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招募了大量的波希米亞西里西亞士兵,並將他們調到波美拉尼亞、波美薩尼亞和庫爾默蘭的城市。卡齊米日四世還在全波蘭範圍內開始第二次大規模的徵兵。小波蘭貴族乘機要求獲得卡齊米日四世給予大波蘭貴族的特權,他們很快就獲得了批准。1454年11月11-16日,波蘭國王卡齊米日通過《涅沙瓦法令》正式承認了給予貴族階層的各種特權。
此時,波蘭組織了一支約為30000人的軍隊,另有3000名僱傭兵,擁有簡·科爾達、簡·科爾斯基和瓦倫斯坦等經驗豐富的將領。波蘭軍開始圍攻瓦辛,但由於準備不足,未能破城。
1455年1月9-10日,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的談判,但未獲成功。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的處境變得艱難了。為了支付僱傭軍的酬金,他不得不向教會借款。另外,卡齊米日四世決定將兩座城市作為采邑封給波美拉尼亞的埃裏克二世,希望他能保證北波美拉尼亞的安全。為了平息反對的聲音,卡齊米日四世隨後前往立陶宛,直至1455年的夏季才返回波蘭。
在這種形勢下,條頓騎士團得以收復了東普魯士。1455年6月14日,最後一座效忠於波蘭的城市奈弗夫在經歷了長期圍攻後被條頓騎士團攻克。波蘭軍隊屢戰屢敗,隨後又失去了瓦爾米亞。然而,在1455年,由於騎士團無力支付僱傭軍的酬金,被迫將馬林堡、特切夫、埃勞三座城市交給波希米亞僱傭軍。僱傭軍隨即通過談判將三座城市賣給波蘭。
國際形勢在1455年也發生了改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向普魯士聯盟頒發禁令,禁止其成員的一切對外貿易。1455年9月24日,教皇加里斯都三世發出警告,若普魯士聯盟及其盟友不與條頓騎士團和解,則將其開除教籍。1455年6月,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向波蘭與普魯士聯盟宣戰,成為條頓騎士團的盟友。儘管此時,丹麥正忙於與瑞典的戰爭,但這也意味着波蘭與普魯士聯盟在波羅的海的貿易會受到大規模的破壞。
在丟失了奈弗夫後,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由於財政上的困難,已無力僱傭新的傭兵,也無法在國內大規模徵召新兵。波蘭在勃蘭登堡侯爵腓特烈二世的調解下停止了軍事行動,與條頓騎士團媾和。波蘭提出,要求條頓騎士團離開東普魯士,前往波多利亞討伐異教徒。條頓騎士團由於近期所取得的一系勝利,拒絕了這一要求。談判於1455年9月26日終止,戰端重啓。
波蘭的軍隊比以前更龐大,包括來自紅魯塞尼亞的士兵、立陶宛的韃靼人西里西亞的僱傭兵。波蘭軍隊攻佔萊西恩後,向格魯瓊茲進軍,但被徵召的貴族拒絕,他們上交更多的税款,要求卡齊米日四世僱傭更多傭兵來代替他們。此時,條頓騎士團收復重鎮梅梅爾,但在其他方向的進攻都被普魯士聯盟遏制了。1455年秋季,馬祖里亞農民的反戰情緒高漲,在條頓騎士團的領地內發動起義,起義在1456年1月1日失敗。此後,軍事行動僅限於小規模的衝突。
在海戰方面,卡齊米日四世要求但澤組建一支能夠切斷條頓騎士團與其盟國海上聯繫的艦隊。1456年5月,來自但澤的私掠船捕獲了尼德蘭的船隻,這一事件引起了波蘭與尼德蘭和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的衝突。1457年8月,但澤的艦隊在博恩霍爾姆擊敗了丹麥-立沃尼亞聯合艦隊。
經過長期的談判,條頓騎士團同意將包括馬林堡在內的三座城堡賣給波蘭。與此同時,由於沉重的賦税,但澤和託倫爆發起義,但被波蘭軍隊鎮壓了。1457年6月6日,波蘭與普魯士聯盟收集了190000匈牙利金幣交予條頓騎士團,買回了馬林堡、特切夫和埃勞三座城堡,卡齊米日四世再次確認了給予普魯士城市的特權。此時,通常認為,隨着條頓騎士團國首都馬林堡的易手,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然而,當波蘭軍隊在另一場攻城戰中受挫後,卡齊米日四世被迫再次在國內蒐集資金,以償付債務和支付傭兵酬金。條頓騎士團在得到柯尼斯堡市民、普魯士騎士和其他方面的支援後重新發動了攻勢。儘管他們未能奪取波蘭的茲納緬斯克和森波波爾,但在1457年再次擊敗了波蘭軍隊。在城市居民的支持下和伯納德·馮·辛尼伯格的指揮下,騎士團的軍隊在1457年9月28日成功襲取了馬林堡的市鎮,只有城堡還在波蘭軍隊的控制下。隨後,雖然波蘭統帥Lubieszowski成功地遏制了條頓騎士團的進攻,但騎士團仍收復了埃勞、庫爾姆和 Preußisch Stargard (即現今波蘭的格但斯克舊城)。直至大波蘭地區的援軍抵達後,波蘭軍隊的形勢才得以改善。
國際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新任的瓦爾米亞大主教是紅衣主教西爾維奧·皮科洛米尼,此人以其親條頓騎士團立場而聞名。1458年,皮科洛米尼當選為教皇,即庇護二世。另一件重要事件是波希米亞國王拉斯洛五世去世,波傑布拉迪的胡斯派教徒喬治當選為新的國王,與此同時,馬加什一世成為匈牙利國王。
1458年春,卡齊米日四世再次在全國徵召新兵入伍,此次徵召範圍包括了馬佐夫舍公國。6月,波蘭軍隊在波茲南領主Piotr of Szamotuly的指揮下進入普魯士,取道維斯瓦河浮橋,進抵託倫,在此轉向馬林堡,並於1458年8月10日開始圍攻該城。這支軍隊裝備從但澤和埃爾賓送來的精良火炮。這次圍攻由於Piotr的缺乏進取心和拙劣指揮能力而失敗,反而讓騎士團乘勝攻佔了波蘭的另一座城堡。
在下普魯士,農民舉行起義反對波蘭的統治。義軍佔領了部份城堡並將其轉交給條頓騎士團。此時,卡齊米日四世請波希米亞人約翰·傑式卡為調停人,與條頓騎士團展開談判。波蘭再次要求條頓騎士團離開普魯士,前往波多利亞。騎士團同意了前往波多利亞討伐異教徒,但拒絕離開普魯士。在傑式卡的調解下,雙方籤置並履行為期九個月的停火協議,但普魯士聯盟不滿這種結果,試圖説服卡齊米日四世繼續開戰。
對於波蘭而言,一個有利的形勢是與丹麥達成了和平。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征服瑞典後,瑞典國王查理八世逃至波蘭,後來與但澤一起組織私掠船破壞波羅的海貿易。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被迫與其簽訂停火協議,為期20年。
1459年,約翰尼斯·馮·貝森去世,他的兄弟賽波接任普魯士長官的職位。條頓騎士團襲擊了波蘭的領地,佔領了大波蘭北部。巴伐利亞公爵、奧地利公爵和立沃尼亞大主教試圖調停雙方的衝突,但被波蘭拒絕。教皇庇護二世為了擴大反奧斯曼土耳其聯盟的力量,也提出了調停。他宣佈暫停對普魯士聯盟的關於禁止貿易的禁令,同時也宣稱此禁令是不利於波蘭的。這個宣言激怒了卡齊米日四世,他回絕了教皇特使的調停。1460年3月6日,教皇再次宣佈禁止貿易的禁令對普魯士聯盟和波蘭王國生效。
1460年3月21日,波蘭軍隊在但澤市民和農民的支持下圍攻馬林堡的市鎮,這次波蘭軍隊擁有經驗豐富的統帥Lubieszowski和足夠的火炮。Lubieszowski死於圍城戰期間,代替他的是Jan Koscielecki。1460年7月5日,馬林堡的市鎮被波蘭軍隊攻克。馬林堡市長布魯姆被絞死,因為他曾經宣誓效忠波蘭,後來又向條頓騎士團獻出馬林堡。波蘭的進攻很快就遭到條頓騎士團的反擊,他們收復了西普魯士的很多城市。1460年7月,騎士團擊敗了但澤的軍隊,並焚燬了但澤市郊的村莊,但澤向卡齊米日四世求援。隨後騎士團又佔領了勞恩堡、韋巴、普茨克和貝圖夫。條頓騎士團統帥伯納德·馮·辛尼伯格攻佔了希維切的城堡。瓦爾米亞大主教區宣佈在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的戰爭中保持中立。這種中立的態度得到瓦爾米亞地區厭戰的市民和農民的支持。
波蘭的形勢變得更為惡劣,普魯士的城市和城堡相繼被條頓騎士團收復。波蘭王國內部也因為國王和教皇之間就克拉科夫大主教敍任權的爭執而表現出了對未來的悲觀情緒。卡齊米日四世再次在全國發布徵召令。Tęczynski在克拉科夫因為要求市民交款為其部隊提供盔甲而被殺的事件後,大部份波蘭貴族拒絕了徵召。在波蘭的徵召失敗後,條頓騎士團收復了瓦爾米亞地區。在確信卡齊米日四世會將指揮權交予職業軍人後,波蘭的貴族們又繳納了一大筆損款以招募和維持常備軍。卡齊米日四世任命了一位新的統帥,Piotr Dunin,這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指揮官。
1461年,波蘭軍隊僅僅收復了希維切,除此之外,並未取得成功。儘管要與條頓騎士團及呂貝克的艦隊作戰,但是但澤僱傭的私掠船隊卻取得了更大的成功。1461年10月,波蘭軍隊再次進攻普魯士地區,佔領了萊西恩和什圖姆。同時,條頓騎士團也佔領了包括布羅德尼察在內的一些波蘭城市和城堡。波蘭色姆(議會)決定增加新的税收,用於擴充波蘭的正規軍。1642年夏,在斯特拉斯堡(位於波蘭境內,不是法國城市斯特拉斯堡)失守後,波蘭再次發起重大的攻勢,佔領了弗龍堡。1462年9月17日,波蘭軍隊在希維切戰役中擊潰了條頓騎士團的軍隊。1463年7月23日,波蘭軍隊進攻米維。鑑於此地的重要戰略意義,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與統帥海因裏希·馮·羅伊斯和伯納德·馮·辛尼伯格一起率軍增援。1463年9月15日,在維斯瓦潟湖之戰中,條頓騎士團的艦隊被波蘭艦隊消滅。在戰役後,伯納德·馮·辛尼伯格在條頓騎士團的批准下與波蘭簽訂和約,退出戰爭,並保留了他在庫爾姆蘭的領地。1464年,波蘭軍隊攻克米維。
條頓騎士團開始出現財政問題。條頓騎士團的主力軍隊——僱傭軍因為沒獲得足夠報酬,拒絕參與軍事行動。而波蘭與普魯士聯盟的軍隊則對騎士團持續發動進攻。然而,卡齊米日四世卻無法在勝利中獲益。儘管立陶宛能從普魯士獲得領土,但卻拒絕支持要求條頓騎士團前往波多利亞的建議。因此,卡齊米日四世被迫在漢薩同盟介入調解下再次與條頓騎士團展開談判。1462年7月3日,雙方的談判在託倫展開。波蘭和普魯士聯盟的代表聲稱,波美拉尼亞自古以來屬於波蘭,由斯拉夫語定名為波美拉尼亞,定居者是斯拉夫人,“聖彼得税”也是由波蘭支付的,因此波美拉尼亞屬於波蘭的弗沃茨瓦韋克主教區。他們還強調,普魯士應與波蘭合併,甚至還試圖證明,未來東普魯士也將以某種形式歸併于波蘭。條頓騎士團則質疑了所有波蘭和普魯士聯盟提出的條件,並將其提交教廷裁判。騎士團認為,波蘭以前已經正式放棄了對波美拉尼亞和庫爾默蘭的領土要求,同時也提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於1453年頒佈了禁止一切普魯士反對派活動的禁令。漢薩同盟提出雙方訂立20年的休戰協議,波蘭表示拒絕。波蘭再次提出將條頓騎士團遷往波多利亞的建議也被拒絕了。波蘭又提出了條頓騎士團成為其臣屬的非正式建議也未獲成功。最後,波蘭提出要收回波美拉尼亞、庫爾默蘭、馬林堡、埃爾賓的要求被拒絕,談判宣告破裂。
波蘭統帥Piotr Dunin再次對條頓騎士團發起進攻。同時,被騎士團的襲擊行動激怒的馬佐夫舍公國也徵召軍隊,攻佔了騎士團的領地佐爾道。由於財政上的問題,卡齊米日四世被迫再次前往立陶宛,同時財政問題也困擾着波蘭的軍隊,新的一輪談判於1465年再次開始,但也未能取得成功。1466年,瓦爾米亞大主教保羅·馮·累根斯道夫宣佈加入波蘭一方向條頓騎士團宣戰。1466年9月28日,波蘭軍隊攻克霍伊尼采。

十三年戰爭結果

波蘭成功地迫使耗盡力量的條頓騎士團重新要求談判。這次談判由波蘭教士兼外交官Jan Długosz詳細記錄。新的調停人是教皇庇護二世。在教皇特使魯道夫·馮·魯德斯海姆的協助下,雙方於1466年10月10日簽訂了《第二次託倫和約》。條約規定,西普魯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此地區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瓦爾米亞大主教區歸屬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條頓騎士團控制,但是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國王的臣屬,騎士團的大團長擔任波蘭色姆(議會)的議員。此條約後來引發了教皇庇護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爭論。

十三年戰爭補充信息

早在1454年,Ostoja家族的Jan Janski de Turze就成為了波蘭的第一任格但斯克和波美拉尼亞總督。Ostoja家族在15世紀初就開始對付條頓騎士團,它採取的不僅是軍事上的打擊,還包括外交上的打擊。Ostoja家族還設法使條頓騎士團的財政陷於困難,使其無法維持賴以戰鬥的僱傭軍。到了Jan Janski de Turze任波美拉尼亞總督時, Ostoja家族的Szarlejski成為庫亞維總督。Szarlejski曾經幫助其家族的兄弟招募僱傭軍為波蘭戰鬥。大波蘭的將軍、Ostoja家族的Stibor de Poniec於1457年參與此事。Ostoja家族的Stibor de Poniec、Jan Janski和Szarlejski一起招募新的僱傭軍為波蘭戰鬥。後來Stibor de Ponie利用招募僱傭軍的資金支付給為條頓騎士團守衞馬林堡的僱傭軍,使其撤離,波蘭於1457年得以兵不血刃地佔領馬林堡。後來,在1466年,Stibor de Poniec親自蓋印封存《第二次託倫和約》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