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齊米日四世

鎖定
卡齊米日四世·雅蓋隆契克(Kazimierz IV Jagiellończyk,1427年11月30日-1492年6月7日)又譯卡西米爾四世·雅蓋隆契克雅蓋隆王朝的波蘭國王(1447年至1492年在位)。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與索菲亞·霍爾桑斯卡之幼子,生於克拉科夫。他在1440年以13歲之齡被立陶宛貴族立為立陶宛大公(1440至1492年在位),後來又在其兄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於1444年11月10日與奧斯曼土耳其激戰敗死後,迫使波蘭貴族在1447年接受他成為較強勢的波蘭國王,統治波蘭與立陶宛直到1492年過世之時。 [1-3] 
中文名
卡齊米日四世·雅蓋隆契克
外文名
Kazimierz IV Jagiellończyk
出生日期
1427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492年6月7日
職    業
波蘭國王
出生地
克拉科夫
性    別

卡齊米日四世早年經歷

1434年,卡齊米日的父親—波蘭國王雅蓋沃去世,他未成年的長子瓦迪斯瓦夫(1434-1444年在位,1440年兼任匈牙利國王)登基;由大貴族兼克拉科夫主教奧萊希尼茨基領導的王室委員會承擔攝政之責,奧萊希尼茨基成為波蘭王國的宰相與實際掌權者。當時捷克地區的波希米亞王國發生了宗教改革先聲的胡斯戰爭(1420年-1434年),1438年,以胡斯派勢力為首的捷克反哈布斯堡派貴族,將波希米亞王位賜給雅蓋沃的小兒子卡齊米日。這個提議雖受奧萊希尼茨基的反對,但獲波蘭大多數貴族接受,使波蘭兩次發兵波希米亞,但因為羅馬教皇聯合匈牙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哈布斯堡王朝)的有力反擊,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1430年,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大帝(與雅蓋沃互有心結的堂弟)去世,立陶宛陷入內亂並與波蘭發生衝突。卡齊米日在1440年被兄長—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派到去往立陶宛的使節團中,這個年僅13歲的少年出人意料地被立陶宛人立為立陶宛大公,並被留在立陶宛。1445年,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被要求繼承自瓦迪斯瓦夫去世後一直空缺的波蘭王位。卡齊米日是一位強硬的談判者,不會為了獲選而接受波蘭貴族開出的條件。他最終在1447年回到波蘭並加冕為國王卡齊米日四世,而且加冕的條件對他有利。
成為波蘭國王后,卡齊米日也擺脱了立陶宛統治集團對自己的控制;在1447年的維爾紐斯特權法中,他宣佈立陶宛貴族與什拉赫塔(波蘭貴族)享有同等權利。後來,卡齊米日四世有能力將樞機主教奧萊希尼茨基(1455年卒)和他的黨羽排除出權力中心,轉而依靠由較為年輕的中等貴族所組成的陣營。卡齊米日也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化解了教皇與本地教會之間關於補充空缺教職之權的矛盾,主導了教職選舉權。他在1454年與哈布斯堡的伊麗莎白女大公結婚,當伊麗莎白的弟弟—波希米亞國王兼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五世於1457年過世後,卡齊米日逐漸把利益與意志力加諸於哈布斯堡家族的舊領地波希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 [1]  [2]  [3] 

卡齊米日四世執政生涯

1440年,普魯士部分城市與貴族對條頓騎士團越發殘暴的統治感到不滿,成立普魯士邦聯反對騎士團統治。1454年,聯盟請求卡齊米日四世佔領普魯士,發起反抗騎士團的武裝起義。卡齊米日四世向騎士團宣戰,並正式將普魯士納入波蘭王國;這些事情便引發了十三年戰爭。因為全面動員(pospolite ruszenie)這種發動軍隊的方式的弱點(沒有卡齊米日四世的全面妥協,什拉赫塔不會與他合作),波蘭軍隊未能全面佔領普魯士,但在第二次索恩休戰(1466年)中,騎士團不得不將他們領土的西半部割讓給波蘭王國(這篇領土後來被稱為皇家普魯士,是一個半自治的政治實體),並接受波蘭-立陶宛對餘下領土(後來的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波蘭奪回了波美拉尼亞,同時也獲得了寶貴的通往波羅的海的入海口,另外波蘭還獲得了瓦爾米亞。除陸戰外,雙方還爆發了海戰,在海戰中,但澤(格但斯克)的戰船戰勝了丹麥和騎士團的艦隊。
在卡齊米日四的統治之下,雅蓋隆王朝在中歐與東歐的影響力逐漸增長。因為胡斯運動的餘波影響,卡齊米日四世長子烏拉斯洛二世在1471年成為波希米亞國王,1490年又成為匈牙利國王,雅蓋隆王朝因此稱雄於中東歐。1485年,在通往黑海的海港被奧斯曼帝國攻佔後,卡齊米日四世向摩爾達維亞發起遠征。土耳其人所控制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在1482年和1487年突襲波蘭東部領土,直到遭遇卡齊米日四世之子與繼承者,國王揚一世·奧爾布拉赫特為止。1487年至1491年間,波蘭受到金帳汗國餘部的攻擊。他們的鐵蹄最遠到達盧布林,最後在扎斯拉夫被擊敗,這也讓波蘭與立陶宛遭受到不小的損失。卡齊米日只能盡力防禦土耳其勢力的擄掠,無法進行有效的反擊。
1483年卡齊米日四世與迫切希望擺脱莫斯科大公國控制的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鮑裏索維奇締結條約。但後來,米哈伊爾·鮑裏索維奇終於迫於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威嚇廢除了該條約。不過卡齊米日四世在伊凡三世於1485年徹底消滅特維爾公國前,一直秘密與米哈伊爾·鮑裏索維奇保持聯繫。總的來説,卡齊米日並未建立一個對莫斯科的有效防禦系統,因此當1486年伊凡三世發起對立陶宛的進攻時,不少附庸於立陶宛大公國的俄羅斯小王就脱離立陶宛的控制,成為莫斯科大公國的附庸。莫斯科的壓力與立陶宛東部領土的退縮促成1506年後立陶宛與波蘭王國的進一步合作,以及1569年兩國合盟的“盧布林聯合”(兩國實質合併)。 [1]  [2]  [3] 

卡齊米日四世親屬成員

卡齊米日配偶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的伊麗莎白 (Elizabeth of Austria,1436–1505,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之女,外祖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由於伊麗莎白擁有波西米亞王國及匈牙利王國的繼承權,為了鞏固波蘭在兩地的影響力,波蘭王國從伊麗莎白出生起即積極促成兩國聯姻,卡齊米日與伊麗莎白於1454結婚,兩人共生育十三名子女,有十一個活到成年,有三個兒子先後成為波蘭國王,長子繼承波西米亞與匈牙利的王位:
  • 烏拉斯洛二世(捷克王號為瓦迪斯瓦夫二世,1456-1516),於1490年統合了波西米亞與匈牙利的王位。
  • 海德葳·雅蓋隆(1457-1502年),嫁給巴伐利亞公爵。
  • 聖卡齊米日(1458-1484),原本娶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女兒,後來因為投入宗教生活並全心奉獻,被教宗封聖。
  • 揚一世·奧爾布拉赫特(1459-1501),1492年繼承了卡齊米日四世的波蘭王位。
  • 亞歷山大一世(1461-1506),1501年繼承其兄為波蘭國王。
  • 波蘭的索非亞(1464-1512),1479年嫁給布蘭登堡-安斯巴赫藩侯腓特烈二世,兒子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之後,於1525年向舅父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一世獻土臣服,成立普魯士公國。
  • 齊格蒙特一世 (1467-1548),1506年繼承其兄為波蘭國王。
  • 腓特烈·雅蓋隆(1468-1503),克拉科夫等地的樞機主教與波蘭大主教。
  • 安娜·雅蓋隆(1476-1503),波蘭的安娜,嫁給波美拉尼亞公爵。
  • 芭芭拉·雅蓋隆卡,嫁給薩克森選帝侯格奧爾格。
  • 伊麗莎白·雅蓋隆(1482-1517)。
  • 兩個名為伊莉薩白的早夭女兒。
參考資料
  • 1.    (英)佩裏·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莊譯,《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
  • 2.    洪茂雄,《波蘭史-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三民,2010
  • 3.    Wyrozumski, Jerzy. Historia Polski do roku 1505 (History of Poland until 1505). Warszawa: Pań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Polish Scientific Publishers PWN). 1986. ISBN 83-01-03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