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鎖定
出自 《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原指財寶能致禍。
【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寶玉,一個小草民沒理由有寶玉,除非盜取搶劫。
【事 例】天之蒼蒼,正色何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萬能的真理你為什麼無動於衷? —鍾傑英《羅浮山血淚祭》
中文名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注    音
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原    意
百姓本無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引    申
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    處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
成語結構
複句式成語
近義詞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相關典故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説:“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説:‘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説:“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引來災禍。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詞義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説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
財寶本身都沒有罪過,然而心術不正的人想要摧毀或者搶奪。所以如果你懷壁,應該像虞叔後來對待虞公那樣把覬覦的人打跑。
相似的一句話是《周易·繫辭上傳》中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張爾岐先生説:“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盜;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