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風吹

(明代于謙詩作)

鎖定
《北風吹》是明代詩人于謙創作的一首雜言詩。此詩前四句寫柏樹任憑北風吹打而不動搖,象徵詩人歷盡磨難堅貞挺立;後六句寫春天已到,北風就要結束,暗喻出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全詩剛勁質樸,風骨凌厲,以七字句為主,用兩句“北風吹”開結,不只扣題,更增強了柏樹卓然特立於凜冽北風之中的形象感。 [1] 
作品名稱
北風吹
作    者
于謙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處
《于謙集》
作品體裁
雜言詩

北風吹作品原文

北風吹
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稜稜還自持1
冰霜歷盡心不移2,況復陽和景漸宜3
閒花野草尚葳蕤4,風吹柏枝將何為5
北風吹,能幾時? [2-3] 

北風吹註釋譯文

北風吹詞句註釋

  1. 節操:雙關語,借柏樹的枝幹挺直剛勁來比喻自己堅定的氣節操守。稜稜(léng léng):正直威嚴的樣子。《新唐書·崔叢傳》:“叢為人嚴偉,立朝稜稜有風望。”
  2. 冰霜歷盡:指經歷了整個冬天風雪的吹打考驗。
  3. 陽和:指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時在中春,陽和方起。”柳宗元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4.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
  5. 何為:能怎樣呢?為,語氣詞。 [3] 

北風吹白話譯文

北風呼嘯在院牆上吹個不停,搖撼着我這院子前面的柏樹。
柏樹堅定矗立不怕北風吹撼,枝幹挺直依然剛勁而且突兀。
歷盡冰霜而堅貞之心不改變,何況將迎來春天和煦的陽光。
閒花野草尚且能夠蓬勃生長,北風肆虐又能把柏樹怎麼樣?
儘管北風呼呼地吹個不停歇,可是又能夠這樣橫行多久呢? [3] 

北風吹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據《明史》記載,于謙任兵部尚書時,外有也先入侵,內有戰禍蜂起,“前後徵調,皆謙獨運”,“至性過人,憂國忘身。上皇雖歸,口不言功。”“諸御史以深文彈劾者屢矣,賴景帝破眾議用之,得以盡所設施。謙性故剛,遇事有不如意,輒拊膺嘆曰:‘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視諸選耎大臣,勳舊貴戚,竟頗輕之,憤者益眾。又始終不主和議,雖上皇以是得還,不快也。”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錦池認為這就是此詩的寫作背景,應斷此詩為詩人晚期之作。 [4] 

北風吹作品鑑賞

北風吹文學賞析

此詩開篇四句先以“吹”字上聯下遞,運用修辭學上的“頂真格”,寫出北風對庭前柏樹的肆虐,再以一個“吹”字與此相呼應,寫出柏樹的堅不可摧,一任北風肆暴,還是那麼節操稜稜,威嚴方正,依然故我。藉以喻詩人所蒙受讒邪們的誹謗,紛紛藉藉,而詩人依然剛正不阿,我行我素,反映了詩人對政局認識的清醒及其操守的堅貞。中間四句由憶往昔落墨,自遠而寫近,把問題引向了歷史的縱深,謂柏樹曾歷盡冰霜而不改其清操,如今嚴冬已成過去,春光日漸宜人,閒花野草尚且呈現一片生機,北風猛吹柏樹也不會有什麼結果。藉以喻詩人曾飽歷憂患而不變其志。如今國祚已轉危為安,讒邪們的中傷對我無可奈何,反映了詩人對讒邪之臣的輕蔑及其信念的堅定。最後二句緊承上文,雖純系口語,卻道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春光已經返回大地,北風肆虐還會久嗎?”藉以喻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反映了詩人一種誓與國運共安危的高尚情操與樂觀情緒。
通篇用比,以柏樹自喻,以北風喻讒邪,以陽和喻國祚,於陽和初回,北風肆虐中突出了“節操稜稜還自持”的柏樹形象。筆調古樸,風格雄放,不以秀詞佳句和所謂意境來吸引人,而以完整形象和真實感情來激動人,在託物抒懷之作中別具一格。 [4] 

北風吹名家點評

原山東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所研究員喬力:詩中的“北風”顯然是譬擬惡劣的環境和黑暗勢力,而“柏樹”則有自喻自勵之意;全篇表現出堅貞不移的節操與樂觀豁達的胸懷,正是詩人人格的外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5 詩歌卷(五)》) [5] 

北風吹作者簡介

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初任御史,後官兵部右侍郎,河南、山西各地巡撫,兵部左侍郎。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族寇邊,明英宗親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境內)兵敗被俘。于謙擁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並分遣諸將列陣九門外迎敵,擊退蒙軍。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部族乞和,請歸明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英明宗發動“奪門之變”,奪回帝位,于謙因石亨曹吉祥等的構陷,被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殺害。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萬曆中,改諡忠肅。《於忠肅公集》。 [6] 
參考資料
  • 1.    何寶民 主編;何金鎧 編著.中國詩歌經典少年讀本 元明清詩選讀.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33-34
  • 2.    (明)于謙 著;魏得良 點校.于謙集(下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04月第1版:466
  • 3.    遊光中,黃代夕 譯註.中國古代哲理詩譯註(下卷).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1206-1207
  • 4.    《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編委.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1343
  • 5.    王筱雲,等 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5 詩歌卷(五).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474
  • 6.    廖仲安,劉國盈 主編;李景華,等 編.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