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頭村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下轄村)

鎖定
北頭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位於南山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0.6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向南村南園村。始建於元代,黃姓先祖遷移至此建屋定居而形成。因立村之處位於南山北麓之灘頭而取名北頭。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末在原地重建。 [1] 
中文名
北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華南地區
地理位置
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
車牌代碼
粵B

北頭村歷史沿革

元朝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蓮城、十約、南屏聯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70年,屬南頭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南山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南山街道;2001年,屬南山街道北頭社區。 [1] 

北頭村傳統經濟

傳統經濟以養蠔、捕魚為主,兼種植水稻、荔枝。1979年,村民集資建設6000平方米廠房,引進“三來一補”企業;1992年,深圳市北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商業店鋪出租為主。村民以自有房屋出租為主,部分村民在深圳就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 [1] 

北頭村人口情況

2015年末,户籍人口576人,其中男性275人,女性301人;80歲以上18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3人;海外留學3人。非户籍外來人口14715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0人、澳門同胞2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5人,主要分佈在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 [1] 

北頭村歷史文化

北頭村村民由來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陳姓。第一大姓為黃姓,宋朝從福建莆田遷入廣東;元朝遷移到此地。第二大姓為陳姓,清代從今深圳公明樓村遷移至此地。村中存有《黃氏族譜》,由黃承來於1980年篡修。另有文獻《鄉村北頭》,由彭慶元於2015年編撰。黃姓在北頭立村後,有一支分流至香港長洲置有土地、產業,北頭黃姓男丁每年可參與香港產業分紅。 [1] 

北頭村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1] 

北頭村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15座。 [1] 
現存黃氏宗祠,始建於清初,重修於1992年。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坐東朝西,平面佈局為三開間三進兩天井,有整台、前堂、後堂、前後兩天並及左右廊等。建築古樸雅緻,集雕刻、繪畫、書法裝飾為一體。祠內收藏有書於清代的楹聯“江夏家聲揚四海;維則世澤耀門庭”和匾額“黃氏宗祠”,原件書於清代,現存為後人復刻。相傳,由於黃姓宗族賢人輩出,因而備受尊敬,路人無論官員或者普通百姓經過黃氏宗祠,騎馬、坐車或者坐轎,都要下馬、下車、下轎以示尊敬。抗日戰爭時期,北頭村陳氏宗祠被日軍炸燬,黃氏宗祠也被日軍拆掉一半,幸得村人黃錦芬極力周旋,使黃氏宗祠得以保存。 [1] 
村內有侯王古廟,始建於清代,重建於1995年。供奉侯王陳忠勇。農曆四月二十三是侯王誕日,全村村民參加“侯王誕”活動,並有舞獅表演等,場面盛大,已成為村裏重要的節日。 [1] 

北頭村地方習俗

每年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該村黃姓族人集體祭祖,港澳台宗親約300人蔘加。上午舉行祭祀儀式,中午集體吃大盆菜。 [1] 

北頭村公共設施

南山大道、前海路、南新路、桂廟路經過該村,深圳地鐵11號線南山站鄰近該村。20世紀60年代初通電,80年代初通電話、通自來水,8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後期通互聯網。村中有1所小學,3所幼兒園。2015年,南山小學有6個年級,29個班,在校學生1273人,教職工72人;南山幼兒園,在園幼兒450人,教職工69人;歡樂幼兒園,在園幼兒220人,教職工28人;大拇指幼兒園,在園幼兒126人,教職工17人。村內建有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陽光文體中心和老年大學以及藏書10000餘冊的圖書館;北頭新村、華聯花園西海花園等小區均設有室外健身設施。2006年,該村建成北頭村史博物館(北頭陳列館),為南山區首個村級博物館。灰牆灰瓦建築,佔地面積700多平方米,館內展品近千件,為深圳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教育基地。 [1] 
參考資料